APP下载

“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再解读*

2016-03-19孙巧丽李心华

关键词: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生产力

孙巧丽,李心华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再解读*

孙巧丽,李心华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264025)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在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质变的意义上可以称作革命,即引申意义上的广义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它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即本来意义上的狭义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革命在功能和意义上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二者的性质却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含义;性质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1]86此前,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短期内党的主要领袖在重大场合多次提到“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这是对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3]113论断的重新认定和科学解读。

然而,社会主义改革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这在学界存有一些模糊认识。比如,辽宁大学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讲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含义和性质时,是这样表述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它的性质同建国初期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4]143这里所说的“建国初期的革命”,显然是指1949—195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等同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恰当的。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改革与革命含义之辨析

要搞清“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首先必须弄清革命和改革的含义。什么是“革命”?革命包括三个含义:一是政治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以新的国家政权代替旧的国家政权的革命。列宁说,无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就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我国1949年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它完成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任务,以人民民主专政代替了地主资产阶级专政。二是社会革命,即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列宁说,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就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苏联193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我国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三是根本性变革,即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革。这是广义的革命。比如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根本性变革就叫作工业革命;以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的根本性变革就叫作技术革命。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5]108他所说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就是不同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广义的革命。

那么,什么是“改革”呢?改革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改革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狭义上的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

广义的改革与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维护还是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而辽宁大学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对“广义的改革”的含义却是这样概括的:“一般意义上的改革,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消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143这一概括,混淆了“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实际上它符合“社会革命”的含义而不符合“改革”的含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中,也可以证明改革不应该归纳出这样的含义。就拿该教材也曾引用过的恩格斯的一段话来分析,恐怕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句话出自恩格斯给奥·伯尼克的信。1890年8月16日,伯尼克给恩格斯写信,请他回答:在目前社会各阶级的教育、认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改造是否适宜和可能。五天之后,恩格斯在回信中答复说:即便明天就实行这种变革,我根本不认为有任何困难,但是必须逐步地实行;大工业以及大庄园式的大农业是可以很快地实现社会化的,其余的也将或快或慢地随之实现。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常地改革生产关系,以便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6]601-602。这就是说,其他社会制度的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它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社会主义的改革才同它们一样。如果按照改革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说法,那么社会主义改革岂不是为了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当然,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制度等同看待。他在这句话的后面紧接着说:“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6]601可见,上述教材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改革”的概括,是不正确的。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它没有把握改革和革命的实质。“改革”与“社会革命”不同,它不是被统治者自下而上地发起的推翻和消灭现存社会制度的行动,而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地发起的维护和巩固现存社会制度的行动,所以不能说改革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俄国历史上发生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和明朝后期的张居正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而并非要推翻旧的社会制度。

但是,改革的最终结果或多或少地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这就是说,改革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违背统治者巩固原有社会制度的初衷,在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根本制度。更明确一点说,改革有可能成为社会革命。正如列宁所说:“改革的概念,无疑是同革命的概念相对立的;忘记这种对立,忘记划分两种概念的界线,就会经常导致在一切历史问题的论述上犯最严重的错误。但是,这种对立不是绝对的,这条界线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可变动的,要善于在每一个具体场合确定这条界线。1861年的改革,由于那些因本身的利益而要求改革的社会成分极其软弱、缺乏觉悟、涣散,结果只是改革而已。”[7]168-169列宁认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虽然没有成为革命,没有直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但是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产生了1905年”[7]178。正是由于1861年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才使得1905年爆发了企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日本明治政府1868年开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则直接导致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那么,社会主义改革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呢?

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准确理解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狭义上的改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370这是邓小平对于“改革”的最后概括,也是说“改革是革命”的根本依据。

根据邓小平的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含义,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不改变无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二是不改变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三是根本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当然,根本改变经济体制,必然要求“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3]116;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是根本改变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3]177;“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3]176。这就是说,根本改变经济体制,蕴涵着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内容。比如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包含精简机构和裁减冗员,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包含实行政企分开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等;这些均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而体制的重新构建,又必然引起利益的重大调整和观念的深刻变化。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把改革归结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根本改变经济体制。这实际上意味着根本改变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定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3]156。这正像党的基本路线中虽然只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无疑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其他重大任务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9]34

虽然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又不能不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所谓经济体制,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机制。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既然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比如人民公社体制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那么,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就不可能不涉及生产关系的一部分。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体,也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地说,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即政党、议会、政府、法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和相互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我们要改革的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是指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力过分集中,机构林立庞大,民主、法制不健全等现象,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既然政治体制是与国家根本制度相联系的具体制度,那么,我们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就不可能不涉及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鉴于以上两点,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改革”作了如下概括:“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革。”[8]6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概括与邓小平的概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科学解读“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我们说改革是革命,是就广义的革命而言的。因为改革不改变无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不改变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所以它不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根本性的变革,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质变。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等等。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原有那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为了清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次革命”[10]2065。他正是在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的意义上说改革是革命。四个月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也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场伟大革命,归结为对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指出:“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8]212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正是从根本改变经济体制这个角度上看,改革才是革命。

这里顺便提一下,最新版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在讲到“改革是革命”时是这样说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151-152这样的表述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按照这种说法,历史上的所有改革都成了“革命”。因为古今中外任何一场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如此说来,怎样解释列宁关于“改革的概念无疑是同革命的概念相对立”的论断,恐怕又成为一大难题。

我们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而言的,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的革命。有的教材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12]163这不准确。邓小平说:“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那个革命搞了三十几年。”[3]134显然,“第一次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第一次革命完成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任务,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次革命的历史任务则是将我国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从狭义,即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后者则从广义,即指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性变革。两次革命虽然都叫“革命”,但性质是不同的。正像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即邓小平说的我们党领导的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革命”;“第三次革命”即邓小平说的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这里所讲的三次革命的性质显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可见,断言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它的性质同社会主义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是不对的。因为任何革命都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包括地主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它们与无产阶级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根本不同的革命。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3]135对于这段话,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在这里,邓小平明确指出,从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是广义的“革命”。他所说的“过去的革命”,也只能理解为工业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这样的含义。而有人却将“过去的革命”解释为建国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认为改革的性质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是对邓小平本意的误解。什么是“性质”?所谓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属性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推翻旧的国家政权,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取而代之;消灭旧的生产关系,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即消灭旧的社会制度,以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如果说改革的性质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一样的,那么,改革也应该具有以新的国家政权代替旧的国家政权,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这样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那还叫“社会主义改革”吗?“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是要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而社会主义改革却不是要根本改变而是要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否则,我们会把关于改革的所有问题都搞乱了。如果说二者有什么一致的地方,那也只限于它们在功能和意义上,即在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有某些相同之处。这才是邓小平的本意。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改革不是改变无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质变,是根本性的变革,是广义上的革命。但是,改革不同于以新的国家政权代替旧的国家政权的政治革命,不同于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社会革命。因此,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一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葛仁钧,张玉麟,徐继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2]徐志宏,秦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兰敏英文审校孟俊一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ssertion that "the Reform is a New Revolution"

SUN Qiao-li1,LI Xin-hua2

(1.2. School of Marxism,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Socialist reform is to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hat has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establish a vigorous socialist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hering to the basic socialist system. It can be labeled as revolution in that it realizes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replacing new things for old ones, and that is exactly what revolution means in the broad sense. Socialist revolution is to substitute bourgeois dictatorship with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and to replac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s with socialist ones. It is politic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i.e. the revolution in the narrow sense. In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socialist reform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do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but their nature varies from each other.

Socialist reform;Socialist revolution;Connotation;Nature

2016-07-25

孙巧丽(1969-),女,山东牟平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李心华(1948-),男,山东蓬莱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史。

A84

A

1001-733X(2016)05-0033-06

猜你喜欢

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生产力
关于早期蒙古社会制度的再思考
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法律功能实现的影响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不受羁绊的女性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