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我们身边的孝星”评选活动参选孝星

2016-03-1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父亲夫妻俩老太太

董芳忠 20余年照顾父亲、供养弟妹

1994年4月一天,还在驻京某部队服役的董芳忠接到一封电报:母病亡,速归。董芳忠刚领完结婚证,准备五一举行婚礼,因为正好在安保期间,部队领导要求安保结束后再办。本来母亲是要来参加婚礼的,没想到却猝然离世。董芳忠和妻子赵英灿分头请假,匆匆赶上回家的火车。

突来的变故让老父亲一下子垮了,为了照顾父亲,还没结婚新房、不会做饭的夫妻俩借了一间房子,把父亲接来北京一起生活,从此他们接过了父亲的责任,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董芳忠供弟弟从中学读到高中,从参军、上军校到结婚生子、转业找工作;送妹妹出闺阁也没让老人操过心,花过一分钱。

十几个寒暑秋冬,他们家搬了一次又一次,其间女儿出生了,家里请了保姆,不管居住多么困难,他们总是把最好的房间给老父亲住。赵英灿是名急诊护士,每天上夜班非常累,下了班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就这样她还是细心地照顾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衣做饭。父亲因年轻时家境贫穷,又抚养五个孩子,积劳成疾,他视力不好,长期失眠,还有慢性胃病,血压时常不稳定。董芳忠夫妇一旦发现老人有异常,就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在夫妻两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睡眠改善了,胃病也基本康复了。

老父亲喜欢抽烟,不爱闻烟味的夫妻俩每月都给老人买好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他们都带着老人一起去,因为父亲眼睛不好,随时需要人照顾。

2011年的冬天,已经八十高龄的老人突发脑梗,刚买完房还房贷的夫妻俩倾其所有财产为老人治疗。他们让父亲住条件好的病房,用最有效的药。5年多的时间里,董芳忠夫妇一直陪伴在卧床不起的老父亲身旁,为了让兄弟姐妹安心照顾老人,不管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伸出援手。现在老人虽然记忆力衰退,人认不得几个了,但在家人的照顾下,他能吃能喝,无忧无虑地颐养天年。

董芳忠经常教育女儿:我们为爷爷做得再多,也难报答爷爷的养育之恩!他用自己的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仅影响着妻子、女儿,也感染着社区的居民,他是大家学习的孝亲楷模。李景是孝顺女儿也是好儿媳

在中化社区,有一位既孝顺母亲又孝敬婆婆的好女儿、好儿媳妇,她叫李景,是一名退休干部。李景的婆婆年近88岁,老人独立生活惯了,一直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作为小儿媳妇的李景与婆婆同住一个社区,尽管自己身体不好,经常看病吃药,李景仍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

婆婆是个闲不住的老人,七八年来一直延续着在儿媳家做饭、吃饭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太太从做饭的主力位置逐渐退下来,李景就经常陪着婆婆在厨房做饭,两人边做边聊。看到老太太出了小差错,比如调料放错了,李景一概不提;有时老人坚持洗碗,却把擦完灶台的抹布当成了洗碗布,李景知道提醒多了老太太会觉得自己老糊涂了、没有用了,为了减少婆婆的失落感、增加她的快乐,李景总是当作没看见,等婆婆走后再把碗重新洗一遍。老太太总爱讲过去的事,李景总是耐心倾听从不打断;婆婆看报纸,对一些舶来语和网络新词不懂,李景也总是耐心地给她解释,老太太记不住下次又问,李景就再解释,从不嫌烦,还经常把网络媒体的有关新闻读给婆婆听。

婆婆家的门窗用了十几年,冬天风往屋中灌,李景发现后就与大姑姐商量帮婆婆换了门窗。孝敬老人还要懂得老人的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婆婆一生节俭,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为了让她有更加整洁的居住环境,李景和大姑姐经常帮她清理房间,并苦口婆心地劝婆婆淘汰那些旧得不能用的东西。每次整理东西,她都把常用的和不常用的分开放,还在柜子上面贴条标出柜内的用品,方便婆婆查找。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生活上的小事,但对老人的关心和孝心使老人非常欣慰,老太太逢人便夸自己有福气,得了一个像女儿一样亲的儿媳妇。李景的母亲也已87岁了,现在与李景的妹妹同住,老人家患有高血压和脑梗。因为妹妹还在工作,李景就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去看母亲,并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她还经常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住,这样妈妈、婆婆就能一起照顾。

当人们称赞李景是孝顺孩子时,她不好意思地说:“比起老人们为我们付出的,我还差得远呢!”

猜你喜欢

老父亲夫妻俩老太太
老谈在哪儿
早上的期待
哪剪的
搭讪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老父亲
生孩子
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