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惠芬的二胡演奏风格之“韵”

2016-03-18陈倩倩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胡演奏韵味

摘 要:笔者认为:韵,可以理解为通常说的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在意境创造和艺术鉴赏方面的核心问题。气是韵的生命与本体,韵由气出,有气才有韵,没有气便没有了韵。本文通过对闵惠芬二胡演奏中弓法与指法的研究,就怎样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气度与韵味做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闵惠芬 二胡演奏 韵味

闵惠芬笔下的“韵”是指音乐的韵味。音乐韵味是含蓄的音乐情调与意味。韵味有很多,如古典韵味、流行韵味、戏曲韵味、乡村韵味等,而闵惠芬所寻求的恰恰是“民族的”“传统的”韵味。换句话说,她更偏好这一种含蓄的音乐,因为含蓄的音乐蕴藉无限,意味无穷。她对民族神韵的研究从两点切入,第一,从民族音乐语言方面切入,如演奏《二泉映月》是寻求江南一带的民族及常州、无锡一带的说唱音乐的韵味;演奏《川江》,是追寻川剧高腔的韵味以及船工号子中句幅短、无拖腔的韵律等。这其中还包括器乐的语言,如演奏《阳关三叠》要演奏出古琴的感觉与韵味。第二,从器乐声腔化方面切入,这里的声腔包括各地的戏曲声腔,如京剧、昆剧、越剧、秦腔、黄梅调等,在这些风格不同的地方戏曲中找寻当地独有的韵味,体味不同方言字韵下语言带给戏曲音乐的影响,并结合声腔艺术形式来影响器乐的演奏。

一、右手技法的创新与处理

在二胡演奏的各种技法中,运弓是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二胡发音的基础,影响着音质和音色的好坏,对一首作品的神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科学的运弓会使完美的左手技巧大失光彩,甚至起到毁灭性的干扰作用,正确、科学地运弓是完美音色的基础与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闵惠芬演奏过程中不同弓法的运用,就如何使乐曲的气度与韵味更好地表现做了分析。

(一)对慢长弓的音乐处理

长弓是初学者弓法练习的基础,也是后期最重要的基本功。闵惠芬把长弓分为慢长弓和快颤弓。从运弓力度与速度上讲,长弓又分为带音头和不带音头两种。

1.带音头的慢长弓

见如下谱例,《长城随想》第一章第一段第26小节:

闵惠芬对三拍半的“Do”音,运用了带音头和音尾的慢长弓,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紧握住弓杆,中指和无名指使弓毛紧贴住琴弦,通过手臂,使全身的力量传输到这一弓上,使紧贴的弓毛瞬间发力,并随后减轻弓子的压力和速度,保持住弓子的速度,在“Do”音的最后半拍加速奏出尾音。闵惠芬处理音头强而不早,音头过后弱而不虚,极显扎实、厚重的功力,形象准确地表现出乐曲中诗人散步关山时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呼应音尾的速度变化,强调出山谷中回荡的叹息声。

2.带软音头的慢长弓

见如下谱例,《长城随想》第三乐章开始的两个音:

闵惠芬为了模仿敲击古钟时发出的袅袅余音,采用了带软音头的慢长弓技法,开始的装饰音低音“La”要用较轻的力度奏出,贴住琴弦,把力量集中在中音“La”上。闵惠芬的这种奏法,是一种类似波弓的奏法,弱音起后,右手手指和手臂相互配合并且运用右手手腕的弹性瞬间加大力度。提快速度奏出音头,然后力度速度变小变慢,就像敲击古钟发出明亮的声音后,慢慢地钟声也消失了。闵惠芬慢长弓的演奏十分到位,深沉、厚重,表现出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感伤。

3.不带音头的慢长弓的运用

见如下谱例《洪湖主题随想曲》:

这段音乐旋律流畅,像是从心中流淌出的富有诗意的优美旋律。闵惠芬在演奏中,拉弓与推弓之间是连续的,没有断开的痕迹,这就需要右手手指、手腕和手臂更加细腻的配合,使弓子可以连绵不断地运行,充分体现音乐的柔美。

(二)对快弓的音乐处理

闵惠芬的快弓演奏一般都是用中弓,伴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她会改变快弓运弓的力度和长短,总是给人以清晰而热情紧张的气氛。如《长城随想》第二乐章 第57-58小节,见如下谱例:

闵惠芬在处理这两个小节时,运用了中弓、不带音头的快弓演奏,力度由弱渐强,这里的力度变化就是以加大运弓幅度实现的。把战鼓擂擂、由远及近的战争场面带到了我们面前。

(三)对颤弓的音乐处理

在做颤弓的时候,注意小臂以下部位要放松,做到大臂紧小臂松。颤弓在弱奏时,靠近弓尖,震颤幅度小,振频不要太快,但要注意振动均匀和声音的统一性。颤弓另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运弓不平直,出现呈右下方的斜线运动或者画圈式运动,这样的声音不稳定,也很容易出现噪音。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正确找准轴运动的方向,或加大大臂的支撑力,使得运弓更加稳定。《长城随想》第一乐章第131—137小节,谱例:

闵惠芬的两个颤弓都用了很大的力气,并且每个颤音都有强起的音头和强收的音尾,这与乐队伴奏主题和闵惠芬大气蓬勃的演奏气质相吻合,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长城随想》第二乐章第126-127小节,见如下谱例:

这里的颤弓闵惠芬的处理是这样的,突强之后立即减弱,然后再次渐强,加上了力度强弱的对比变化,表现得何等大气凛然。

二、左手技法的创新与处理

二胡演奏中丰富的左手演奏技巧是演奏好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音乐作品风格、韵味的把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闵惠芬在二胡演奏上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她将左手演奏技法巧妙地与作品艺术结合,更准确地对乐曲做出了诠释。闵惠芬对二胡左手的演奏技巧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尤其是二胡的揉弦、颤弦、滑音等演奏方法的运用,使得左手技法更加丰富,也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满了。

(一)揉弦技法的表现分析

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不外乎它圆润、甜美的声音近似人声,揉弦是二胡可以发出动人声音的技巧之一。闵惠芬对二胡揉弦技法的处理、对揉弦手指的力量来源以及揉弦的弹性和独立性是十分注重的。

1.滚揉

滚揉是最常使用的基本揉弦技法,是借鉴西洋弦乐的揉弦技巧而来,也是所有揉弦中比较放松的一种方法。

(1)揉压大,配合幅度大,揉速较快的滚揉法,发出的音色浑厚、宽柔,使音乐情绪激昂。如《长城随想》第二乐章,谱例:

连续的几个大附点节奏中的长音Re、So、Do、Fa,闵惠芬使用的均是这种揉压大与幅度大、揉速较快的滚揉方法,在通常使用的滚揉中加大力度与幅度,并加快揉弦的速度,使得音乐更加大气蓬勃,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前赴后继的气势被渲染而出。

(2)揉压适中,并配合适度的揉速和揉幅,音色明暗度适中,适合平静、深情的音乐,如《洪湖主题随想曲》中的,如下谱例:

几个长音的处理都是运用了滚揉的处理方法,最后两个Re音都是揉速均匀,压力适中,并随着感情的起伏,力度慢慢向上拉动,起伏变化,表现了陷入回忆当中的细腻情感。

2.压揉

艺术实践中的闵惠芬发现,纯粹的压揉因为力度较大,发音紧张,缺乏音乐的流畅与优美。因此,她将压揉和滚揉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情绪的不同变化,随意调配这两种揉弦的比例即可,为我们开辟出丰富多彩的揉弦世界。如下谱例《洪湖主题随想曲》中:

第一个高音Do,闵惠芬的揉弦处理就是压揉,首先Do用四指按弦,力度偏小,使用压揉可以很好地解决力度问题。另外,压揉的处理方法使得音乐更加有质感,更加动情。

再如谱例,同曲中:

后两个Fa,闵惠芬运用的便是将压揉和滚揉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音乐便不会因为滚揉过于平淡,压揉又太紧张而影响效果,而是既流畅又准确地表现出感情的起伏跌宕。

3.抠揉

抠揉是闵惠芬用来表现悲痛的一种揉弦方法。抠揉,就是用手指的抓力改变琴弦张力的一种揉弦方法,它的声音因为像哭泣时的声音,所以适合悲情的乐曲风格。抠揉的力量较大,为了抓弦更有力,闵惠芬通常会把手掌抵住琴杆,利用反作用力,使抓弦的力度增加,如果是三、四指,可以通过几个手指都按在弦上来增大按弦的力度。如《江河水》中,慢板开始第一小节,谱例:

其中的两个Do和的So均为四指演奏,这时闵惠芬对这三个音的揉弦处理皆为抠揉。首先,抠揉的力度较大,对于四指揉弦有较大的帮助;其次,此曲的情感基调是悲痛、愤怒的,抠揉的方式由于很像人的哭泣,所以此处的揉弦运用相得益彰。

4.滑揉

滑揉本来是坠胡的揉弦方法,它是靠手指在琴弦上围绕音准基线上下滑动而改变弦长的一种技法。滑揉分小滑揉和大滑揉两种,小滑揉和滚揉有很多相同点,也是靠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运动,但是滑揉的手指第一关节不做屈伸运动,而是保持手指弯曲,指尖触弦,手掌上提时,手指向上滑过音准基线,手掌下摆时,手指向下滑动,超过音准基线,如此往复。滑揉是通过改变弦长达到揉弦效果的一种方法,所以,演奏时触弦力度要轻,上下滑动时要保持压力的平衡,以达到顺滑的音乐效果。大滑揉,也称为悬腕滑揉,就是将手臂稍稍抬高,悬起手腕,虎口松开,指尖触弦,手臂带动手指在琴弦上做上下滑动,大滑揉的上下滑动幅度要大,上下要超过音准基线小二度以上,才可达到表现效果。通常在河南、山东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会常常使用。如《洪湖主题随想曲》中,谱例:

最后中的Si闵惠芬运用的就是这种滑揉处理,而且为了突出滑揉的效果,原本一拍半的Do被缩短了,重点落在Si上,时值也被延长。这样的处理使得音乐更加激动、深情。

(二)颤音技法的表现分析

颤音,是二胡演奏中常用的左右技巧之一,符号为“tr。颤音对乐曲有很强的装饰作用,随着曲目内容的不同,节奏和速度也随之变化。颤音的处理并不是又多又快就好,过分追求快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乐曲本有的意境,影响乐曲的主要内容。闵惠芬的颤音技法也是独树一帜。如谱例《长城随想》第一乐章第29小节:

谱中的两个Re标记有颤音记号,闵惠芬对两个音的处理是不同的,第一个Re,她使用了迟到颤音的方法,后一个Re则是同步颤音。闵惠芬之所以对同样的两个音使用两种不同的颤音方式,是借鉴了京剧唱腔中的表现方法,使得乐曲富有韵味。

再如《长城随想》第二乐章第37小节,谱例:

闵惠芬在处理这种长时值的小二度颤音时,频率快又均匀,手指力度强而有弹性,且颤音在音的开头就进行。这种颤音的处理犹如不远处响起的紧张又密集的鼓点声,铮铮铁汉整装待发,仿佛战争迫在眉睫,使得乐曲中激烈的战斗气氛跃然出现。

(三)滑音技法的表现分析

滑音是二胡演奏重要的技巧之一,可以说,二胡之所以能产生其他乐器所没有的动人声音,滑音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民族韵味也集中体现在滑音的变化上,仿佛如果二胡没有滑音的运用,二胡便不再像二胡了。滑音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果滑音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和垫指滑音。

闵惠芬把滑音的演奏方法分为带指性的滑音、润腔性的滑音以及过度性的滑音。在演奏中每种不同类型的滑音,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内容,如《长城随想》第一乐章第28小节,见如下谱例:

这两小节中的Sol音闵惠芬处理为同指过度性滑音,也就是从Mi音开始轻轻地向Sol滑动,突出滑音的过程,重点在Sol音上,这个滑音的处理展现了闵惠芬浓郁的声腔化底蕴,如同京剧中老生苍老的唱腔,显示着悠久的中国历史韵味。

二胡曲《长城随想》第三乐章 第10-11小节,见如下谱例:

闵惠芬在处理这个空弦La到高八度的La使用的是带指性的上滑音,而且闵惠芬对此滑音采用了慢滑揉和软音头的处理方法,仿佛听到古钟被撞击的声音,对音符的渐弱处理更形象地表现出钟声余音袅袅,燃香丝缕青烟,直到这钟声慢慢消失,这是闵惠芬的又一创新之处。

现代二胡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后五十年的发展更是迅速而繁荣,闵惠芬的演奏之所以独领风骚,与她超凡脱俗的音乐气节、深邃独到的音乐理解以及热爱民族、贴近群众的高素质品格是分不开的。然而一门艺术的发展要随时代而前行,二胡艺术也是如此。闵惠芬以二胡艺术为己任,不断地积极思考与求索,她的研究理论成果为二胡演奏艺术抹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闵惠芬,傅建生,方立平.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

[3] 汤巧文.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3.

[4] 赵寒阳.二胡演奏中滑音技法的运用[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5).

[5] 吴志菲.闵惠芬:两根弦拉响生命感动[J].职业,2014(22).

[6] 吴志菲.闵惠芬:情动心弦[J].不老人生,2007(2).

[7] 李燕.闵惠芬演奏的二胡曲《宝玉哭灵》《昭君出塞》声腔化技法表现分析[J].武汉音乐学院,2009(2).

[8] 刘长福.生命的旋律——闵惠芬的艺术道路[J].中国音乐,2013(1).

[9] 王建民.情·深·意·长——闵惠芬印象[A].中国音乐,2011(3).

[10] 刘再生.琴弦上的梦幻——论闵惠芬二胡艺术成功之道[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4).

[11] 李秀清.评闵惠芬的二胡演奏技巧[J].艺术评论,2008(2).

[12] 杨易禾.情、气、格——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印象[J].交响,2004(2).

[13] 赵寒阳.什么是二胡的乐感[J].乐器,2000(1)

作 者:陈倩倩,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演奏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二胡演奏韵味
走遍万水千山
以画为诗
二胡演奏的气息与意念运用探究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谈二胡演奏的标准要求
基于心理调控的角度探索二胡演奏的思想技巧
名人读《意林》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