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市动荡 沙特求变

2016-03-18孙婷婷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欧佩克沙特油价

○ 文/孙婷婷

油市动荡 沙特求变

○ 文/孙婷婷

2014年开始,沙特在不愿失去油价主导这一角色的同时,成为应对石油市场新常态的实践者。

●低油价让全球的产油大国走进寒冬,沙特的日子也不好过。 供图/CFP

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毋庸置疑的产量领导者,沙特曾在国际油价的起伏中发挥着石油生产“平衡器”和油价 “调节器”的作用。沙特在欧佩克组织乃至世界石油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其无可比拟的石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

2014年开始的油价“一泻千里”,2015-2016年油价持续低位盘旋,使得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沙特,聚焦沙特如何应对低油价下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创汇的局面,聚焦沙特开启的沙特式思考:竞争、份额、产量输出、摆脱石油依赖、国际合作。从短期到长期,沙特正行走在积极抵御低油价的征程上。

沙特的石油资源现状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沙特是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二大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高的国家。2015年底,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2666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5.7%,储产比达60.8。

从“产量”维度统计,虽然委内瑞拉的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2015年的产量水平只有沙特的1/5。沙特一直以来处于世界石油产量榜首的位置并且在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2015年,沙特的石油产量为5.685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美国、俄罗斯仅次于沙特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沙特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沙特《利雅得报》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亚洲国家平均每日从沙特进口原油比2014年同期增加2.7%,约占沙特原油出口总量的68%。美洲占19%,欧洲占10%,其他地区占3%。2016年1-8月,沙特共出口原油近18.9亿桶。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沙特阿美)负责沙特整个石油链条的运作,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炼制、运输和销售,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及世界第六大石油炼制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Ghawar和海上油田Safaniya。沙特阿美因其拥有最低的原油生产成本和最多的剩余产能,在全球石油生产和油价决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断致力于向世界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

沙特调整石油政策

沙特历来的石油政策是通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平衡地缘政治及欧佩克组织内部份额,减少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竞争冲击,平滑国际油价波动,从而稳定国家的内部政权。在不断巩固其在全球石油贸易主导地位的过程中,“通过产量控制油价”是沙特最常用的方式。纵观历史,曾被认为是欧佩克组织中“鸽派”代表的沙特一贯主张温和油价政策,努力把油价维持在既能保证出口收入又能使消费国乐于接受的水平。

2014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从原油供给端分析,非欧佩克成员国中,一向以进口商身份出现在石油市场中的美国,在2015年底通过页岩革命成功跻身于石油出口商的行列。2012-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分别是888.3万桶/日、1005.9万桶/日、1172.3万桶/日和1270.4万桶/日,平均年度涨幅为11.2%。

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石油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连年递增趋势。2012-2015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增幅平均为1.2%,2015年的产量达1098万桶/日。

在欧佩克成员国中,伊朗更加抢眼。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后,今年8月伊朗的原油产量约为365.3万桶/日,比7月增加2.2万桶/日,单月增幅仅次于沙特的2.8万桶/日。

安哥拉因其原油与沙特原油同为亚洲炼制的目标原油,在亚太地区的客户抢夺中也不可小视,今年8月的产量约为177.5万桶/日,单月增幅为0.88万桶/日。

从原油需求端分析,美国自给自足的石油供给使其大幅减少了进口中东原油的可能。面对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虽然石油需求仍旧高涨,但是中东原油甚至沙特原油绝对不是其唯一的选择。以中国海关今年8月原油进口分国别统计为例,8月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排位分别是:俄罗斯463.5万吨、沙特436.4万吨、安哥拉326.7万吨、伊朗316.8万吨。可以看出,沙特在原油产量具有竞争性的对手面前,原油输出的通道也并无太大的国别差异。

在持续走低的油价、不断被强占的市场份额、宽松的原油供应面前,沙特并未像以往单方面考虑减产,而是要拉上欧佩克组织的其他成员一起共同应对低油价,共担风险。同时,一项致力于摆脱石油依赖的《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应运而生。沙特开始积极地从更多元化、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不再受石油价格的挟制, 成就其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中心的重要地位。

●从多哈到阿尔及利亚,欧佩克虽最终达成冻产协议,但协议的执行前景令人堪忧。 供图/CFP

从“增产”走向“冻产”

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竞争

2014年以来,在沙特的主导下,欧佩克允许成员国尽可能多地开采石油以保护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美国和俄罗斯。欧佩克基本上采取了任由市场自发回归平衡的态度。

而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在2012年底及2013年全年达到了高峰值,到2014年中期,大量页岩油涌向市场。随后沙特开始向市场大量注入原油,完全不理会当时还在继续上升的页岩油产量,此举直接将油价推向了深渊。

沙特坚持不减产的行为反映其试图利用低成本优势将美国非常规油气挤出市场。而美国的油气开发不是国家意愿可以控制的,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产量和价格的有效调整使原油的政治属性大大减弱,回到了真正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上。在油价的持续下跌中,美国油气钻探活动热度减退,活跃钻井数也随油价下跌有所减少。沙特通过增产,不断地试探美国页岩油开发的成本临界值和盈亏平衡点,并通过产量注入试图重新夺回美国市场。

沙特的另一个竞争对手俄罗斯,声称要将产量保持在目前水平。如果沙特单方面减产意味着俄罗斯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获得因沙特或欧佩克减产而让出的市场份额。因此,沙特一方面不断加强与目标国别的合作,一改长约销售的固有模式,也放下身段开启了现货交易时代,并下调了出口亚洲的原油价格,积极扩大目标国别的出口。另一方面,不断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接洽,希望俄罗斯也能考虑加入“冻产联盟”。

与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博弈

欧佩克是一个近来被区域对立情绪撕裂的组织,其效率和可信度大降。组织成员间的博弈和利益的撕扯其实就是“生产配额制度”与各自“产量”的博弈。然而当下,这个配额制度的控制力却空前薄弱。欧佩克成员国并未受控于配额制度,而是为确保市场份额,在低油价下暗中较劲各自持续增加产量。在市场份额的抢夺中,增加产量就意味着在竞争中有更多的筹码。在2015年2月4日的欧佩克会议上,沙特表示只有伊朗、伊拉克以及非欧佩克产油国参与减产,沙特才会将产量降低。而2016年4月的多哈会谈又因欧佩克成员内部未结成限产同盟而再次以失败告终。从产油国自身看,如果产量越大,当冻产真的来临时,他们就能在生产配额的分配上拥有更多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增加的产量就可能弥补配额分配中的产量调整。“冻产”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也就存在于“公正公平的份额”将被如何再次分配。

欧佩克终达成“冻产协议”

由于沙特的经济过于依赖石油产业,过去两年来,沙特石油收入受油价影响锐减一半,收支失衡使其财政赤字扩大,货币贬值。面对越来越沉重的财政压力,“冻产”提议再次成为欧佩克成员国谨慎提升油价的尝试。2016年9月29日的阿尔及利亚非正式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国最终达成产量协议,相比目前产量将缩减约70万桶/日,国际油价应声上涨。这项初步协议尚未公布减产细节,但是仅凭沙特单方承担所有的“苦痛”是不可行的。同时,如何分配减产额度,实则如何分摊痛苦也是协议执行的关键。一旦处理不当,将可能给油价持续复苏蒙上阴影。而联合非欧佩克的其他产油国参与限产也是沙特所希望的。似乎至此,沙特主导欧佩克组织在连续几轮的冻产磋商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市场分配”与“市场管理”将是欧佩克组织需要在下一步继续思考的问题。

从中东走向更远的世界

沙特的国家及能源安全以及长期生存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石油的出口以及丰饶的资源。因此,2016年4月26日,在内阁大臣理事会上,沙特国王萨勒曼批准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以下简称沙特愿景)是以代表沙特独特竞争优势的三大支柱为基础而制定的。这三大支柱分别是:作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中心的重要地位;决心将沙特王国打造成全球投资的动力中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沙特转型成连通亚欧和非洲三大洲的全球枢纽。

沙特愿景是沙特政府、王室对沙特长期发展的思考和优先事务的考量,对现阶段沙特的石油政策是否有影响还未明显显现。

沙特地处国际贸易的咽喉要道,与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接壤,处于全球重要水路航道中间,是天然的贸易要道和连接世界的通途。因此,把这独一无二、具有战略地理位置的优势最大化,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经济,帮助沙特增加产品出口已经作为沙特愿景非常重要的支柱之一。

在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步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沙特将目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

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原油需求,中国需要国际石油稳定的供应。而沙特充足的石油探明储量和稳定产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剩余可采储量增长潜力正为中国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提供保障。

顺应世界石油消费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的大趋势,稳定和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相对抵消了其对欧美地区石油减少的影响并削弱了西非及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市场份额的瓜分。

2012年11月,沙特阿美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阿美亚洲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阿美亚洲把沙特阿美在亚洲的业务整合为一体,共同执行沙特阿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此举也被行业内认为标志着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将更加持续深入,将进一步加强沙特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原油进出口分项数据统计,今年1-8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约为2.505亿吨,其中从沙特进口的原油约为3484.5万吨,占全部原油进口的13.91%,同比增长50.17%。沙特已经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产油国之一。

沙特位于陆海丝绸之路西端交汇地带,与中国“一带一路”有着历史渊源和情感共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阿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已经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

沙特的多元化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石油经济的特性仍会长期存在,石油收入对于社会稳定和维护王室统治的重大意义仍将持续。沙特愿景毫无疑问是沙特在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代表着沙特经济改革的大趋势。然而受制于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形势,沙特的经济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短期内油价下跌带来的多重压力仍是沙特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在确保世界原油供应稳定及最大原油输出国地位的石油政策指引下,沙特正积极行走在动荡的油市中,向世界证明着自身改革的决心和欧佩克组织存在的价值。

责任编辑:赵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欧佩克沙特油价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沙特阿美IPO的蝴蝶效应
彪悍的沙特传统舞蹈:边跳边对自己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