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测心肺功能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6-03-17原艳丽王风王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原艳丽 王风 王洁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测心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小儿先心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患儿在术后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 对照组患儿术后不采取心肺功能监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死亡率为2.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 观察组痊愈率为97.8%, 对照组痊愈率为91.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8%, 高于对照组的7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心肺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61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小儿先心病的临床发生率占出生活婴的0.4%~1.0%, 其病因是大多数由于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1]。临床表现主要为经常感冒、易患肺炎、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喂奶困难、体力差等, 大多数患儿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2]。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在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进行心肺功能监测十分重要。本文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小儿先心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和分析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测心肺功能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给予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 女22例, 年龄1~9岁, 平均年龄(4.9±1.8)岁;对照组男21例, 女24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5.1±2.1)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心脏直视术过后均给予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心肺功能监测。①监护血液动力学:若患儿的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偏低, 且尿比重偏高, 医护人员应即时给予补液以及为患儿输血。患儿手术结束后给予患儿心肌收缩力的改善药物(如多巴胺丁胺、多巴胺等)。②呼吸系统监护:若患儿发生肺部血流增加, 则需给予患儿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从而确保患儿能够正常呼吸。若患儿为肺部血流减少, 则给予PEEP, 促进患儿进行气体交换, 避免患儿出现肺不张现象。③为患儿及时吸痰, 若患儿有过强的自主呼吸, 则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 从而促进患儿能够进行正常的自主呼吸。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术后死亡1例, 死亡率为2.2%;对照组患儿死亡4例, 死亡率为8.9%;观察组患儿痊愈44例, 痊愈率为97.8%;对照组患儿痊愈41例, 痊愈率为91.1%,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71.1%,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 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3]。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复杂而严重的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严重症状, 甚至危及生命, 但一些简单的畸形, 患儿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但疾病仍然会潜在地发展加重, 需及时发现、及时诊治, 以免错失最佳手术机会。临床中一般通过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即可作出诊断。心脏直视手术在临床中存在一定风险,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免疫系统差, 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是脑部损害的可能[4]。对患儿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 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儿发生并发症, 降低患儿死亡率。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儿死亡率为2.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P<0.05), 表明对患儿术后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能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在痊愈率上, 观察组痊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91.1%(P<0.05), 表明进行心肺功能监测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 并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在家属满意度上, 观察组满意度为9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 表明对患儿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能够提高家属满意度, 提高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 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能够降低患儿死亡率, 提高患儿痊愈率, 并且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改善医患关系,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鞠淑美.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肺功能的监护.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6):13-14.

[2] 胡佳, 钱宏, 李娅姣.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与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患者不匹配的关系及其预测左心室重构的价值.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31(7):434-435.

[3] 丁雪华, 付庆林, 孙文超.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回顾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4):39-43.

[4] 林苏文, 王秀娟, 施鹏.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低体温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福建医药杂志, 2015, 37(3):159-160.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