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能过剩之于王健林

2016-03-17

第一财经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健林商业

要理解王健林的生意似乎有点难。他的帝国在近两年迅速膨胀,收购的足迹遍布各大洲,除了地产,还涉及影视娱乐、院线、金融、足球和赛事。这些新资产顺利体现在《福布斯》不久前发布的全球富豪榜上—他正式超越李嘉诚成为华人新首富,并跻身全球20位最富有的人物之列。

但在此光环之下,万达也因大胆动用杠杆而受到关注,并引发国际评级机构的警惕—惠誉等三大机构共同下调了万达商业的评级。这家公司想挣脱地产商的角色,已动手清理那些重的、不挣钱的零售业务,并通过新的收购,平衡整个帝国的结构—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或者说从本质上讲,它仍将是一家与水泥为伍的公司。

这里面仿佛有两个王健林,他们都野心勃勃,一个代表过去的万达,一个代表未来。正如本期封面故事所写,过去的许多年,王健林用同一套城市商业哲学,改造了不同的城市和居住其中的人们。于是我们来到西双版纳—这个差不多聚集了万达所有产品的城市—去看看万达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万达未来盯住的仍然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我们正处于一个消费社会。只不过,过去,咖啡馆、餐馆、商店、电影院和文化娱乐中心都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而现在,法国人让·鲍德里亚笔下商品应有尽有的“帕尔利二号”超级购物中心,已然升级换代。那些一再探讨的浪费现象,其实也正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简单之极的道理是,个人与社会一样,在浪费出现盈余或多余情况时,才会感到不仅是生存而且是生活。”

没错,人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尤其在精神层面。王健林又押对了一个方向。但这同时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你可以把这一点放大到一个背景下去观察。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之后的信贷高潮后,有了绝好的硬件,很多城市都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因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者一步跨越进了商业文明。产能过剩就是一个警讯,它是消化不良的表现。目前,中国过剩的钢铁产能比日美德三国的总和还要大。中国仅珠三角地区,每年便可以生产支撑两个巴黎的建筑使用量材料,而在2011年至2013年间,中国使用的水泥,比美国在整个20世纪使用的还要多。怎么合理运用水泥和钢铁?如何因地制宜建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如本期炫公司的文章提到的,库哈斯说,建筑不是城市材料的堆砌,它包含着对建筑物内的人的敬意。

当万达试图把整套思维方式复制到欧洲去时,它遭遇了不同于中国内地的阻力。王健林针对一处伦敦地产项目说,我们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在家里就可以享受五星级酒店待遇的机会,他不理解为何还会有人反对—比如反对者中,一位伦敦本地官员说,这一项目的“房地产被当成投资工具,那些房子最后根本就没人会去住,它们完全解决不了整个城市的住房问题,光是我所在的区内,就有2万人在等待社会保障房的候补名单上。”

在中国,这样的矛盾也存在着。万达为西双版纳带去了大量游客,带来了现代化的商业体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超出了它的极限。

这可能是转型路上的万达,需要找到的智慧。

猜你喜欢

王健林商业
340亿砸向万达王健林为何要告别商业地产开发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吹牛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吹牛
小目标
THE ECONOMY OF THE INTERNET CEL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