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祖稠:嵊州紫砂孤独的坚守者

2016-03-16

茶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嵊州紫砂

李 晖

金祖稠:嵊州紫砂孤独的坚守者

李 晖

紫砂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颗明珠,历来就有陶瓷之精华的美称。嵊州紫砂,虽没宜兴紫砂的历史悠久,但也有着深厚的陶文化历史底蕴。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夹砂红衣陶器群,足以证明嵊州的先民在9000多年前就开始制作陶器技艺。嵊州紫砂一度辉煌,后因各种原因,日渐式微。但庆幸的是,紫砂工艺大师金祖稠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项传统工艺,终于使嵊州紫砂重新赢得世人的青睐。

走入“紫砂世界”

操着一口地道嵊州话的金祖稠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嵊州人,他出生在义乌,并在那里度过了二十来年的时光。紫砂是金祖稠的心头爱好,他的一生与紫砂休憩与关。

上小学时,金祖稠便对美术特别感兴趣,放学回家就喜欢在家涂涂画画。十二岁那年,父母在嵊州工作,他就寄读在义乌伯父家。那年暑假,他经常随伯父去村头一家小窑厂,伯父在那做陶,做的那些盆、钵罐、茶瓶、尿壶,金祖稠看得十分起劲。有一天伯父有事出去,他就偷偷地拿起一只尿壶,却不小心打碎在了地上。他一想反正要挨骂,不如自己动手捏一个试试,不到半小时,就捏出来一个大小差不多的壶。这一幕被伯父看在了眼里,但伯父没有怪他,还笑着对金祖稠说:“不错,不错,不打紧,以后小心点。”打碎一把尿壶,却给他留下了一生的记忆,陶痴也就此萌芽。后来,伯父见他对制陶很有天赋,就给他讲了很多制陶的方法。那时的他对制陶什么都很新鲜,捏、拍、打、雕、刻,什么都想学。

1973年从学校毕业后,父亲见他对制陶工艺美术感兴趣,就专门给他请了东阳木雕师父,跟着学画画、学木雕技艺。因当时师父没有固定单位,师父到哪里他就跟着到哪里,一去就是三年,先后到过嵊县黄泽木雕厂,诸暨、东阳、义乌等木雕厂。后来又去江西铅山工艺美术厂做竹雕。三年的走南闯北,让他懂得了手艺的艰辛,也学到了不少的技艺。

1975年10月,嵊州紫砂因发展需要,他应聘进了紫砂厂,自此,与嵊州、与紫砂永远拴在了一起。当时嵊州紫砂厂还是家国企,设备有粉碎机、球磨机、压榨机、真空机等,还有一座古老的龙窑、倒焰窑。进了厂,他觉得特别兴奋,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娘家,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地方。他勤奋好学,思路开阔,进厂以后就向领导提建议,要求成立一个创新组,把厂里的主要骨干和老师傅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发展的新思路。进厂的五年,他对原料、制坯、雕刻、烧成等紫砂陶艺的生产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三年的木雕经历使他懂得了艺术的相通,木雕的雕、凿、刻、镂等工艺,在紫砂的造型和装饰上都派上了用场。

技艺日趋提升

金祖稠的第一件作品是葫芦茶具,以自然体为造型、半立体腾叶的浮雕为装饰。其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以及秋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并获得紫砂产品出口的第一批订单,在选送的十一件产品中他设计的就有八件。

1980年,因对浙江紫砂发展有贡献,省劳动厅发文招他为全民所有制正式工,葫芦茶具又获得了浙江省轻工艺厅、轻纺产品优秀设计奖,而后又在《中国陶瓷》杂志上发表,并为邓颖超出访日本设计制作了鲁讯笔筒、龟等作品。同年,他又参加了轻工部在浙江召开的“全国陶瓷设计工作会议”,有幸参加了古陶瓷组,和顾景舟、徐秀棠、徐朝兴大师、邓白教授等一同学习、研讨,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技艺。

1983年,金祖稠作为厂里的“核心技术人才”被送进中国美院培训。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从制作紫砂日用品向工艺品转变。

培训后,金祖稠进一步提高了创作设计能力,创作的作品《什锦壶》、《养生壶》、《六方如意》、《哈哈弥勒》、《隔窗赏竹》、《雅趣》、《方圆八式》等分别获全国金奖两个、省金奖五个和深博会、义博会铜奖各一个。作品多次在《浙江日报》、《绍兴日报》、《中国陶瓷》杂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瞭望》海外专刊、《世纪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集》、《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等刊物发表,还出口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与此同时,金祖稠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1974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09年被评定为“紫砂烧制技艺”浙江省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评为省首届民间文艺优秀人才;2012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开办“夫妻作坊”

金祖稠和妻子钱小英原来同是嵊州紫砂厂的技术员,随着工作接触的增多,两人因为紫砂而走在了一起,并于1981年牵手红地毯。在嵊州紫砂厂破产后,金祖稠夫妇成了嵊州紫砂孤独的坚守者。

1988年,改革浪潮开始席卷全国,钱小英决定辞职创业。金祖稠开始并不赞同,认为国营企业呆得好好的,而且两个人一个是设计骨干、一个是管理中层,一家人生活过得宁静稳定,何必自担风险创业呢?但是看着妻子决心已定,且没有回头的意思,他不忍心妻子太过劳累,思虑再三,也从企业辞职,正式办起了“夫妻作坊”。

金祖稠夫妇的紫砂事业可谓曲折坎坷。嵊州紫砂一度辉煌,与嵊州竹编齐名。那时,生产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等地,十分畅销。然而,紫砂壶向来属于“小众”藏品,长期以来市场关注度不是很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嵊州紫砂渐渐沉沦,在随后几年里,连连遭受销售“滑铁卢”,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给了他们致命的打击。但在危机中,夫妻俩并未放弃从事了一辈子的紫砂事业,而是选择坚守,并改变经营策略,图东山再起。

哪里失去,就在哪里寻找。金祖稠决心借文化探索嵊州紫砂的突围之路,在这个风生水起的紫砂江湖中,重振昔日雄风。“紫砂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品,适合送礼和收藏。”进军礼品市场,让金祖稠夫妇在绝望中看到了曙光。“让每一件艺术品都成为完美的艺术品。”金祖稠和妻子钱小英作了精准的定位。在选料上,讲究“泥色”与“成色”的结合,追求紫砂艺术品形式之美;在制作上,讲究立意和创作,将诗情画意雕刻在紫砂艺术品上;在烧制上,严格掌控窑位,掌握火度,做到温差适度,恰到好处。

实践证明,金祖稠的思路是对的。近年来,他们在礼品市场中大展宏图,产品销量大增。更为难得的是,影响力日益增加,嵊州紫砂重新为世人熟识和喜爱。

金祖稠紫砂壶作品

创造“养生经济”

当嵊州紫砂的影响力像枝蔓一样日复一日地伸展开来时,金祖稠清楚地意识到,嵊州紫砂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就需要体现个性化。因此,他一直坚持技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嵊州是书画圣地,1978年,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见了嵊州紫砂后连声叫好,欣然题写了“嵊县紫砂”,使得嵊州紫砂名声日盛。对于那些舞文弄墨之人,更讲究饮茶之雅境,金祖稠便想到了将书法、紫砂共一壶,两者相映生辉,使得饮茶佳境由心而生,紫砂、茗香、书法三者相融,赏心悦目,美在其中。

而最让金祖稠自豪的是,夫妻俩运用嵊州元素创造出了“养生经济”。麦饭石是嵊州特产,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具吸附和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饮水净化。为证实麦饭石的功效,金祖稠特地委托在浙大当老师的一位同学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有14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但难点在于如何把紫砂与麦饭石的有机结合。

循着这一思路,金祖稠夫妻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终于研究出一种新方法:将麦饭石磨成300目以上细度和紫砂原料配制而成,研制出了麦饭石紫砂养生杯(壶) 。“把紫砂和麦饭石两样物质结合起来,既防腐,又有保健养生功效。”平常茶杯泡茶,如果不倒掉,过两三天里面的茶叶就会出现白色的菌毛,但是麦饭石紫砂壶就不会。如今,加入麦饭石的紫砂礼品杯(壶)已成为嵊州紫砂最走俏的“香饽饽”,还专门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户上门订货。

利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紫砂夫妻”还开发出了保健养生壶系列产品,既可以煮茶,又可以炖煮菜品、补品。在养生之风盛行的今天,这些产品既不失传统的外观设计,又起到了养生保健的作用,特别受人欢迎,已远销海内外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注重工艺传承

四十多年的紫砂生涯,让金祖稠明白了什么叫传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嵊州紫砂,在形、质、色、神、气等方面都显示着一种独特的儒雅风韵,如何将这一神韵保存下来,并为当代人所接受并走向世界,成为传承者的一道必做题。

对此,金祖稠认为,“紫砂壶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它的独特魅力在于把精湛的陶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且离不开市场的认可度。因为对任何艺术来说,有市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有传承下去的可能。”

然而,荣誉的取得并不意味着嵊州紫砂事业可以继续传承、发扬,甚至做出更大的产业。作为紫砂陶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祖稠深知身上肩负的重担。“喜欢这行的年轻人不多。”为找到传承人,金祖稠可谓费尽心思。但让他高兴的是,随着嵊州紫砂元气的渐渐恢复,主动上门要求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金祖稠紫砂壶作品

收徒是传承紫砂技艺的一个好方法。金祖稠说,“收徒与招收职工不一样,要求更高,不但要掌握紫砂技艺,还要有创新。作为一门艺术,从事的人要有天赋和灵气,只要有这方面的资质,我们都愿意倾情相授。”其中,金祖稠夫妇收的一个女徒弟,还被传为佳话。这个叫李晓乐的女徒弟本在嵊州一家洗脚房工作,一次金祖稠因腿抽筋去泡脚碰到了她。聊起紫砂,李晓乐很感兴趣,对紫砂的历史和相关知识也相当了解。后来李晓乐提出学艺,金祖稠看她有灵气,便同意收她为徒。

为了传承和发扬嵊州紫砂民间手工艺,金祖稠和钱小英的龙凤胎孙子和孙女,也成了爷爷奶奶的关门弟子,像玩泥巴一样与紫砂亲密接触。他们说,从小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用自己的童心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种紫陶泥工艺品,这样以后就后继有人,可以代代相传。现在,两个孩子都能独立制作茶杯了。

如今,这项曾经一度步入黄昏的传统工艺,在“紫砂夫妻”的苦苦坚守之下,已在工艺界东山再起。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嵊州紫砂做的是产品,传承的是文化,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对于未来,金祖稠很有信心,“与辉煌时期的嵊州紫砂相比,现在或许还有差距,作为紫砂人,我们必定会重塑嵊州紫砂的辉煌。”□

猜你喜欢

嵊州紫砂
嵊州本味
刘少白
浙江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车辆管控云平台探析
打造隐喻、自恰、克制的视听空间 浙江嵊州上岛名苑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温柔的江南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