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港口城市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

2016-03-16

港口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保税区域性

徐 勇

(福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

构建港口城市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

徐勇

(福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350001)

构建港口城市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是福州进一步发挥扩大进口引擎作用,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以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福州保税区、新兴商业城区为重点,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消费品进口、培育进口龙头大企业、发挥政策和口岸优势、优化服务环境。

消费与集散“双中心”;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策措施

扩大进口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引擎。在当下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福州应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优势,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进一步发挥扩大进口的引擎作用,营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迅速提升城市能级,为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一、港口城市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的内涵及意义

港口城市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中心,指依托港口园区展贸功能和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国际贸易功能集成而建立的进口消费品展示、体验消费和交易的集聚区。港口城市区域性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指依托重要口岸吸引集聚进口商品,打造辐射相关地区的进口商品区域分销分拨中心和集散中心。

福州构建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一方面有利于集聚扩大进口消费,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进口消费品展示平台、专业市场和进口贸易便利示范平台,培育福州新区经济新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利于放大港口集散辐射效应,打造带动闽东北、浙南、赣南、潮汕等地区发展的进口商品分销分拨核心区和集散地;对于做大全市进口总量、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更好发挥省会港口优势、推动福州新区外向型经济水平上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二、福州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有利于扬长避短,持续福州对外开放的成果

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是福州避出口不足之“短”,扬进口优势之“长”,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从区域性出口总量比较看,福州在省内竞争不过厦门。2015年,厦门出口总额达534.97亿美元,而福州为211.19亿美元,存在较大差距。但在进口方面,福州与厦门的差距正在缩小。2015年,厦门进口总额为297.94亿美元,福州进口总额为121.22亿美元。特别是福州具有国家级进口政策优势、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优势和省会商贸流通优势,做大进口总量具有更大潜力。因此,在进口方面下工夫,加快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既是福州理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突破口,也是巩固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有效路径。

2.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近年来,福州借助福州新区和福州自贸片区建设发展契机,先后被国家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海峡电子商务试验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2014年中国“电商百佳城市”名单中,福州排名第27位,在福建位居前列,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电商交易总额将突破6000亿元。尤其是福州与平潭一起被国家列为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在福建省内独享包括“保税进、行邮出”在内等优惠政策(即按照个人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可以享受比普通贸易收取的税收便宜20%—30%),进口政策的比较优势明显。

3.有利于发挥临港经济和对台区位优势

福州临江靠海、港湾众多、对台优势明显。其中,福州保税港区具有天然深水良港、海铁联运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优势,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航运产业,打造区域性航运枢纽和进口货物集散地;福州保税区具有港口优势和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有利于发展进口食品及大宗商品展示交易、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打造区域性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电子商务试验区、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福州是内地距台湾地区最近的省会城市,榕台经贸合作基础较为雄厚,2015年对台进口13.12亿美元,占全市进口比重的10.73%,有利于发挥对台优势,打造区域性台湾商品消费与集散中心。

4.有利于发挥省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辐射优势

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在此集聚,商贸流通业发达,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汽车类、文化娱乐类、通讯器材类等进口商品需求旺盛,有利于集中打造国外商品的进口集散地,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放大福州新区政策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进口消费市场发展。

三、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的对策措施

科学选址、合理定位,充分发挥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保税区域(场所)围网外的综合办公区、新兴商业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强化各片区的功能定位,进口适销对路的商品,加强规划建设,并辐射带动闽东北、浙南、赣南和潮汕等地区,加快构建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双中心”,打造福州新区建设发展的强力引擎。

1.加强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平台

突出项目带动,重点建设万国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海峡国际智贸城、江阴整车进口口岸、利嘉国际商业城、进口商品批发零售异地分店等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全省领先的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平台,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引领和集聚辐射作用。

一是打造万国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全省最大的进口国际商品仓储、展示、订货交易、跨境电商的物流通道和大型平台,力争3年内年营业额达1000亿元以上,做到大部分进口商品与台湾及香港地区价格基本持平,比福州本地购买便宜至少15%~30%。重点建设福州自贸片区的马尾保税区进口商品城、中心城区中亭街“自贸区体验馆”,打造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和进口商品体验中心,直接引进生产厂家或一级代理商入驻,做到无任何中间代理环节,采取“线上交易+线下交易”的方式,为市民提供进口酒类、日用品、化妆品、冻品、海鲜、食品等丰富多样的进口商品,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价廉质优的世界各国商品。

二是打造海峡国际智贸城。利用福州自贸片区仓山南台岛区块得天独厚的会展经济优势,以“中国自贸区精致生活引领者”为市场定位,力争将海峡国际智贸城打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口商品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会展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和创新示范区。重点建设全省最大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打造福建自贸试验区在福州的进口商品“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促进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汇聚,特别要突出我国台湾地区特色商品的展示和体验消费,满足市民对进口商品的“一站式”购物需求;以现代物联网云技术平台为依托,打造线上线下综合体验平台。

三是打造江阴整车进口口岸。建设全国最大的外贸整车进口新开口岸、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平行进口综合商贸平台,力争到2020年江阴口岸汽车进出口10万辆。落实“平行进口+整车口岸”双试点政策,建立平行进口汽车交易与服务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高端汽车为特色的汽车平行进口贸易中心,做到平行进口车比“中规车”价格低10%~30%。有效整合国内外汽车生产、流通环节资源,引入电子商务、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参与管理,加强企业资信评估,研究探索将平行进口贸易方式拓展至其他高端商品领域,打造以交易、服务、检测、保障、管理一体化的平行进口综合商贸服务基地。

四是打造利嘉国际商业城。利用利嘉国际商业城体量大、配套有保税物流园海关监管中心的优势,建设全省首个年交易额达1000亿元的大型综合专业市场。重点打造全省最大的保税展示交易平台,依托福州跨境电商试点,创新商业模式,建立福州全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国别馆模式建设全球商品B2B2C网购中心;以福州进口生鲜品交易中心、进口消费品直销中心项目为重点,实现保税港区“区内仓库”和福州“区外店铺”联动,形成“前店后库”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

五是打造进口商品批发零售异地分店。紧密结合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加强五市一区区域协作,推动福州把进口商品批发零售店开到市域、省域之外,拓展做大进口业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有效发挥进口商品区域分销分拨中心和集散中心的作用。重点在福建省莆田市、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平潭综合试验区以及浙江南部、江西南部、广东潮汕等地区加快开设进口商品批发零售分店,构造一个以福州市区为核心,以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为辐射范围,以长乐机场、江阴港、马尾港、福州保税港区、福州市邮政监管处理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一带多点、联动发展”的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圈。同时,争取福州开通中欧班列,进一步扩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中心的辐射范围至我国西北部乃至欧洲部分地区,打造全球产品的直拨平台。

2.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优化进口产品结构

鼓励企业增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消费品的进口,适度扩大高级时装、高档家用电器、高品质消费类电子和数码影像等产品进口,推进冻品、乳制品、水产品、酒类等进口商品集散地建设,满足不同消费阶层需求。鼓励福州大中型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市内进口商合作,以入股、并购等方式完善大宗进口商品的产业链。鼓励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发展自营销售平台。扩大“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鼓励企业利用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自贸区关税减让协定,扩大从港澳台和21世纪海上丝绸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重要资源和消费品。

3.积极培育进口龙头大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大中型进口企业培育,支持福州出口型企业向进出口并重转型。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经营业绩好的重点外贸企业,着力培育跨境电商大企业和供应链大企业,不断壮大专业化进口队伍,提高外贸企业进口核心竞争力。依托口岸优势,大力引进境外贸易企业进驻福州,着力引进一批体量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进口企业总部或区域性运营中心,引进一批品种丰富、渠道通畅的国家馆和综合馆项目,增强总部集聚能力。鼓励福州企业与央企、省企开展进口业务合作,成立子公司开展进口业务。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促进进口企业和国内流通相衔接,促其做大做强,形成集聚效应。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外贸企业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协调海关、商检、金融和税务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帮助其扩大进口规模,增强对区域性进口商品消费与集散中心建设的带动作用。

4.利用政策和口岸优势做大进口量,引入中高端消费

利用福州和平潭特有的“保税进、行邮出”等进口优惠政策,通过各大口岸把进口商品发往全国各地,做大进口流量。健全保税仓储功能,在福州保税区、福州保税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建设保税仓库,充分发挥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配送等功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便企业灵活经营。建设进口海外仓位,进一步加强福州与欧美、东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利用从国外进口商品更便宜的有利条件,在海外大力建设进口商品采购基地,扩大特色中高端商品进口,丰富进口商品的种类。

5.加强创新驱动,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落实国家、省级进口贴息政策。根据国家、省鼓励进口贴息政策申报要求,帮助福州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级进口贴息资金,发挥好进口支持政策的引领作用。同时,建议修订完善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更多适应外经贸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的先进设备和产品增补纳入目录,扩大进口贴息范围和覆盖面。

二是制定进口便利化管理办法。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简化进口环节手续,统一标准,减少限制,推行一系列差别化、更积极的便利化举措。引导和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入驻福州,在报关报检、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加强进口信贷业务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支持中小微进口企业用好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运用进口信贷,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扩大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是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中介咨询、检测认证、法律服务、展会服务等服务体系,满足进口企业需求。建设进口中心信息数据库,为企业提供采购、销售等信息服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推行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实施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引进第三方物流配送,为商品交易提供一条龙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保税区域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验收
青岛汽车口岸进入“保税时代”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