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析

2016-03-16

文教资料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张 龙

(合浦县公馆中学,广西 合浦 53611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析

张龙

(合浦县公馆中学,广西合浦536119)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与基本常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课本内容生动活泼,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老师深入引导和分析的内容。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课本与教学,提出若干可供讨论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的学习难度上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少有像理科学习那样苦思冥想的情况。但思想品德课程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四平八稳的状态,在教学成绩及学习成绩方面都没有令人瞩目的地方。归咎起来,还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积极的探究与主动学习。所以,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应该成为老师目前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不足、能力较低,那么他可能无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提升生活品质。如果一个人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稳定及公共安全的危险分子。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无到有的建设关键期,初中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也能够很快吸收和掌握。但是在是非观念、法理与正义等重要问题上,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容易被一些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意识干扰,这将十分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建设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加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

问及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轻松、随意的态度,同时有一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而不少授课老师对于自己的这门课也想法不多,觉得只要照着书本读一读,让学生把课后作业做一做就可以了。老师的这种消极思想正是直接导致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的关键。老师们之所以“不知道”该怎么上好这门课,是因为对课本熟悉程度不够,以及没有花心思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所致。

具体来说,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主要问题有几下几点。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一直偏于单向,如讲解课文、举例子、请同学回答问题及归纳总结课文中心思想等。学生在此期间几乎都是听课和做笔记的状态,就算是回答问题与讨论也只是很小范围内和很低程度上的,这种被动式学习模式就很难打开学生的思路与想象力,无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其次,教学气氛不够活泼。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设置相对于一般学科更具趣味,但大多数老师仍然将其作为 “课本”看待,不重视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也不重视书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让上课环境显得呆板、拘谨,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不重视学生的差异分析,上课“一视同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学教学的主流形式。大课堂教学虽然能够照顾到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实现教学量上的提升,但对于程式化的教学,就很难兼顾到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进度差异。虽然有时候老师也会特别“照顾”某些学习苦难的学生,但在大课堂的总体氛围下,仍然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差异情况的不重视和无应对,不仅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越来越无心学习,而且因为“一视同仁”的存在,会让某些学习需求特别旺盛的学生“吃不饱”,从而无形之中抑制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研究

前文我们就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堂现象进行一定的归纳与分析,而想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教学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加强高效课堂建设。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只有教学互通才能够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高效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我们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什么学什么的传统模式,转为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我们教学计划制订、内容安排及进度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有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要大幅度调整教学进度及内容存在一定困难。老师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意见征集与调整,例如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兴趣点及学习需求,从而小范围内进行授课调整,总体推进和重点突出相结合,对于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知识则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讲解,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课文内容拓展及实践操作等,这样不仅能够基本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想学的知识,更能得到更多时间参与实践活动,丰富学习经验,巩固所学。

(二)坚持“三勤”教学。

所谓“三勤”,就是勤说、勤练、勤想。坚持“三勤”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益处多多,不仅能够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及品德提升有很大帮助。

1.勤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胆讨论,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及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各抒己见的习惯,避免被惯性思维和老师威严压制。例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一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及需要找人帮忙的事例。A同学说曾经遇到有朋友要出去玩,让自己帮忙骗家长,他碍于朋友的关系没有拒绝,事后想起来觉得很惭愧。B同学说有一次同学让自己帮忙买一样东西,自己嫌麻烦拒绝了,最后给同学带来不小的困扰等。在同学们各自谈了自己的经历以后,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谈谈哪些是该拒绝,哪些是不应该拒绝的。最后老师总结发言,对于不好的事和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应该当面拒绝,并督促同学和朋友改正想法。对于别人善意的请求和邀约,而自己又有能力接受的,则应该不吝惜地帮助和参与。通过本次课,学生不仅明白了分析和选择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互助的重要性。

2.勤练

勤练不仅是要让学生多做题、多做课本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多进行课本知识的实践与操作。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够促进思考,从所学中领悟到更多真知与道理。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三件事,自己修理损坏的课桌椅,自己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及回家给父母做一顿晚餐,完成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同学们纷纷表示那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动手去做,就算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至少能够让自己学会更多东西,同时能够放开胆子努力尝试。最后老师总结,修理课桌椅是动手能力的锻炼,处理人际关系是情商和情绪的锻炼,为父母做饭是感情的融合和锻炼,这三种练习都有助于我们塑造独立的人格与生活习惯,并且逐渐摆脱对他人在工作、交往及感情上的单向给予,学会感恩和回报。

3.勤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勤思,其实已经很好地融合于勤说和勤练的方法之中。不论我们学什么、做什么、说什么,都要积极思考,不仅要思考如何做如何说,而且要思考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后的结果,以正确的意识指导思考,三思而后行,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思考链条。让学生养成思考与分析的习惯,并将其贯穿于一切行为之中,这也正是我们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与初衷。

(三)明确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而因材施教也是我们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他们因为基础知识、家庭背景及种种原因会存在学习及优缺点上的明显差异,所以如果一味推行大课堂教学,则必然会造成“吃不下”和“吃不饱”的问题,从而影响总体学习及教学质量。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指引下,“因材施教”应与二者充分结合,达到共赢。例如在学习《竞争合作求共赢》一课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两轮手工劳作比赛。第一轮是按照学生自愿原则进行分组,设计并制作小木屋。最后完成的作品优劣不等,有些很漂亮,有些几乎没有完整的形状,同学们自我感觉也不够好,甚至让一些原本关系很好的同学产生矛盾,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同学感到很大压力。第二轮,老师按照动手与动脑把同学分成了两组,并进行组合搭配,让善于设计和手工技能强的学生两两组队,最后所有队伍完成的作品从总体完成度上都高于第一轮,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满意。通过这一次活动,学生很好地学习了彼此的长处,同时懂得了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及取长补短积极合作的重要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放下芥蒂了解和学习他人。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虽然通过一次活动与指导并不能让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挥和学有所获,但老师也能够借助这次活动彻底打开思路,学习通过更多途径发展每个学生的专长,应用更多方法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明确差异,因材施教,不仅对于学生而言大有益处,而且对于老师来说,不断进行这种教学与思考,让学生引导自己分析和实践,便能逐渐掌握更多具体教学方法,形成更多成熟的教学思路,最终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教有所得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3.

[2]刘培德.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2.

[3]简芳.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5.8.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