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党史认知的路径探析

2016-03-16于江丽

文教资料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思想

于江丽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佛山 528216)



提升大学生党史认知的路径探析

于江丽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佛山528216)

摘要:中共党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是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增强党史认知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党史认知,有必要重开中共党史课,建立系统的党史教育体系;挖掘党史文化作品,科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综合运用社会资源,扩散“党史教育基地”。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认知党史教育

“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1],重视党史学习和以史育人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艰巨挑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既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又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要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挑战,又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内部重任。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信息传播更迅速,文化交流更广泛,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某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一定冲击。面对这些挑战,加强党史学习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共党史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开发运用这些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民族感情深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重开中共党史课,建立系统的党史教育体系

建国后,我国高校曾长时间开设以中共党史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论课。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经历了多次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下发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变动较大。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规定本科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专科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2007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共党史”课程正式取消,其相关内容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中。

当前,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设计及教学效果,尚需进一步反思和改善。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其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合理顺序和逻辑体系,但四门课之间出现了一定的重复性。本科院校开设的《纲要》和《概论》两门课,重复内容较多,尽管两门课的侧重点不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是近代中国革命历程,通过展现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认识历史本质,认清历史发展的“三个必然选择”及人民大众是历史选择的主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展现历史材料,让学生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实现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但对两门课都有较大篇幅的近代史进行梳理,容易让学习者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虽然学界倡导专题教学,但由于各种因素所限,以及部分教师达不到专题教学的水平,基本按教材结构顺序授课,不能巧妙地处理两门课的重复部分,理论讲不深讲不透。学生感觉从中学时期到大学阶段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复多,涉及的党史、国史教育内容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有厌学情绪。高职院校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又缺少一定的衔接,加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专校区转至大专校区,理论驾驭能力不强,高职学生理论功底薄弱等,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注重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党史教育,提升其党史认知,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为必要。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虽是传播党史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良好的党史教育,需要建立系统的党史教育体系。当今大学生虽然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有较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党的历史知之不多,对党的宗旨和理论缺乏深刻认识。重新开设党史课,建立系统的党史教育体系,厘清党的革命史、建设史,而且侧重在国际国内的横向对比中,我国古今发展的纵向对比中,阐释党的权力结构,党领导下的权力运行机制等,让大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问题,在历史运动中理解和认可党执政的必然性、合理性,在比较中认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进步性、优越性,有利于增强其是非判断能力,理性而客观地进行行为抉择,提高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挖掘党史文化作品,科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当前,“90后”甚至“95后”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他们伴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长起来,思维活跃,思想开放,自我意识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运用网络载体。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自主参与的情感体验等,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史知识。

日常教学发现,视频教学法是一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视频资料相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学生较欢迎。崔岩和陈洛两位老师在撰写的《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67.5%的学生是通过影视剧了解和学习党史的。可见,观看红色影视剧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与方式。党史题材的影视剧,以形象生动又相对轻松的形式展现党和国家发展的脉络,容易唤起高校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近年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影视剧的热播,受到民众广泛关注,在大学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些经典文化作品应该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党史知识。

但由于课时有限,为了维持教学秩序,课堂播放视频资料有一定限制。在发挥视频教学法独特作用与遵守基本教学秩序之间寻找契合点,便是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党史宣传和育人功能。可以形成校党委、团委、学生处、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机构,指导学生社团科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观看红色纪录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把播放红色电影作为校园里的一项常规活动。虽然“90后”大学生大部分日常娱乐时间都是在使用手机和电脑中度过,但他们很少能主动和自觉地以电脑和手机为媒介去观看红色电影等资源,为数不多的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不知道看什么学什么。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发挥红色资源的培养教育作用。日常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观看了经典纪录片后还会认真思考钻研,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这无疑是一种相对轻松、效果较显著的党史宣传法。

三、综合运用社会资源,扩散“党史教育基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价值观呈现多元化。“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趋于完善,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大冲击。对此,综合运用社会资源,发挥老革命者和党史教育基地的独特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党史认知,从而以运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视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是请老革命者进校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和谐与幸福、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顽强不息精神值得后辈骄傲。走过战争烽火,为后代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老兵们值得我们铭记。客观地讲,“90后”大学生成长在和平年代,与历史有相当的时空之隔。苦难深重能激发爱国志士的满腔热血,周恩来同志就是在国家备受屈辱环境时立下了高远志向。和平年代下的大学生缺少激励,难以升华出立志为国的远大理想。而老革命者们,是党和国家的财富,是教育后辈的生动教科书。他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他们中的很多人,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后,如寻常百姓般低调生活。将他们请进校园,以他们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发挥这种巨大的教育功能,能很好地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世代传承下去,取得日常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二是扩散党史教育基地。高度重视和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纪念馆、著名人物故居、烈士陵园、重大事件和战役的遗址遗迹等党史教育基地承载着党领导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是党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物质载体。一些高校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发挥这些基地的育人功能,通常做法是:带领部分学生代表赴红色基地参观,由于这种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危,不宜大规模经常性组织,往往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参加,普及率不高。短时间粗线条的参观,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各高校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基地,把这些红色基地的可复制的资源,如书籍、手稿等文字资料,复制放置到高校图书馆中,高校的图书馆可以专列一角为红色资源展馆。以这种方式将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传播开来,大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就可以通过这些资源了解历史,不仅便捷,而且方便学生持续研究。

党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和社会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党史教育方式方法,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时空变幻中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常亮,杨春薇,李一鸣.以党史育人为视角,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党史文苑,2012(7):72.

[2]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

[3]张邁.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探究[J].学习月刊,2012(7).

[4]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7(22).

[5]殷茵,许伟.中国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J].文教资料,2007(6).

2015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研究》(2015GZYB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