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协同下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构建

2016-03-16陈威莉陈志新王彩杰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2期

□文/陈威莉 陈志新 王彩杰(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知识协同下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构建

□文/陈威莉陈志新王彩杰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提要]构建京津冀三地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区域联盟的本质是知识协同。本文应用知识协同理论,在调查分析京津冀三地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图书馆区域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京津冀公共图书馆联盟具体对策。

关键词:知识协同;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

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项目批号:HBWY2015-Y-I010)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知识协同的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构建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3日

一、引言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在京津冀三省市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立足于谋划京津冀地区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大局,率先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推动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特别是积极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京津冀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关键是隐性知识资源的协同。现有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更多的集中于显性知识资源方面,比如数据库资源的集中采购、文献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等,对隐性知识资源的协同利用意识和行为还十分欠缺。管理的理念、体制和经验,服务的技术、技巧和诀窍等隐性知识往往对图书馆的发展和用户的需要更有价值,对知识联盟的影响更为关键,三地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区域联盟的形式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从而实现知识协同“1+1>2”的效应。

二、图书馆联盟与知识协同理论契合研究

(一)知识协同的概念。知识协同是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阶段,在以"知识协同"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管理阶段,大多数公司是以协同/协作、共享、合作创新为主题,通过实践社区、学习社区、兴趣社区、目的社区等进行知识的协同和交互。知识协同可以看成是组织的一种能力,它能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人。知识协同是一种"活动",例如协同开发、协同著作等;活动中参与成员努力进行个人的知识创造,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知识协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知识传递的时间、对象、空间“准确性”,即时间的准时性、目标(对象)的准确性、知识流的多向性、知识传递的动态性等;知识协同强调“动态性”,即在不同的时刻知识的主体和客体所处的状态是不同的,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众多知识主体在“知识协同”活动中的不断参与和个人知识创造,“知识客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达成“1+1>2”的效应。

(二)图书馆联盟的本质。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联盟是当前图书馆界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应基于一个适宜的理论框架,由此才能获得本质的认识。由于图书馆联盟的本质是通过整合多个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以更好地支持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因此其本质是知识协同的过程,是追求“1+1>2”效应的过程。研究探讨图书馆联盟与知识协同理论的契合问题,可以获得对图书馆联盟本质的更深入的认识。

三、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北京市目前有12座公共图书馆,2003年建成“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它为北京市图书馆的建设、基层图书馆建设以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网络化基础;各区馆积极建立自身的特色馆藏数据库系统,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读者服务。直接使社区广大群众更加方便,实现了街道社区图书馆“小馆藏,大容量”。居民通过小小的社区图书馆获取区、市、直至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社区群众的学习和业余文化生活更加方便。2004年初,北京市实行公共图书馆“一卡通”之后,原来各馆之间互不相通的文献信息可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的分布以行政区划分为基础,每个行政区分布一个区(县)级图书馆。2009年“天津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共享系统”通过城域网将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组成区域性的图书馆群,借助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优势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为读者提供联合目录查询、电子文献阅读、数据库资源检索、电子文献原文传递等资源服务。市民可以通过访问天津图书馆网站进入这一系统,查寻图书目录,就近借阅读所需的书刊资料;在线浏览电子期刊;阅览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近三百万种各类学科的电子图书;通过检索图书馆订阅的各种数据库,足不出户直接在家庭电脑上进行阅读。

截至2015年,河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建制图书馆165座,其中省本级图书馆1座,即河北省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11座。近几年河北省图书馆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整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由于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许多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与设施严重落后,导致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滞后。

四、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构建建议

(一)整合京津冀公共图书馆知识资源,使三地民众在共享公共文化资源上获得更多便利。图书馆联盟中知识协同理论是指各成员馆根据联盟内部制定的知识共享规则,相互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交换,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各自核心知识资源竞争力。知识共享要求图书馆将自己的核心资源与其他成员馆分享,在联盟内部通过知识流动来实现。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为三地图书馆事业发展掀开了历史新篇章,将有效提升京津冀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三地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发挥合力效应为京津冀各行业协同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撑。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成立后,三地公共图书馆可联合搭建知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联合参考咨询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惠民服务平台、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平台、冬奥会主题服务平台等。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存大很大差距,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将实现三地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努力,未来三地的读者将拥有统一的借阅证,无论到三地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通用,并努力实现三地纸质文献的互借互还。这将使三地民众在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上获得更多便利。

(二)发挥各地公共图书馆特色优势,满足三地民众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中国文化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文化特色最鲜明、文化发展最活跃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的构建为三地区县图书馆发挥自身特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比如,北京崇文区图书馆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方面起步较早,已产生了较好的实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崇文区图书馆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包装资料馆,收藏有国内最齐全的产品包装信息。西城区图书馆在北京的“宣南文化”、“饮食文化”、“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有较为丰富的馆藏。河北省图书馆古籍与地方文献阅览室以收藏古籍与省内地方文献藏书为主,现有古籍近7万历代碑帖,书札500册,古籍有《古今图书集成》、《四部备要》、影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及《续修四库全书》等,还有明代万历刊本《坐隐斋棋谱》、清代《崇厚使法日记》等重要古籍。完整系统地保存河北省内地方文献资料,并将逐步发展成为“燕赵研究文献中心”。京津冀三地图书馆可以将各自有特色有优势的馆藏及数据库组织成展览进行互展,此举不仅可以宣传当地图书馆的特色资源,还可以满足三地民众对不同文化、不同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在讲座形式和内容上讲求品味,邀请名师,组织协调各方面的专家力量,通过讲座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搭建一个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知识互动和思想交流平台。同时,要让社区图书馆活起来,通过举办讲座和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和读者的互动。还应加强“互联网+”的意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互动,营造出更好的读书氛围,让人民群众在融媒体时代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文艺享受,更好地提升文化修养。

(三)通过区域联盟的形式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更好地支持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图书馆只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人才交流,通过和其他馆互派业务骨干或管理人员,互相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业务技术,形成一套书尽其用,岗尽其责,人尽其能的图书馆人才交流系统,才能真正达到馆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最终求得事业共同发展的目的。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的每个成员馆都有各自的组织特点和属性,通过联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信息、能量和知识的高度共享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结构完整、井然有序的关系有机体,可以有效增强联盟内部团结力和凝聚力。但是,成员馆在进行知识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由于不同成员馆的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每个成员馆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会从自身利益目标出发制定合作策略,甚至产生机会主义、投机行为。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各成员馆间必然存在竞争性,这种竞争性主要与成员知识共享程度有关。各成员馆只有在良性的竞争机制下进行知识流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促进整个联盟共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支持并提高各馆管理及服务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德银.区域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

[2]崔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11(下).

[3]廖志江.知识流动下的京津冀跨省区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4.

[4]李春娟.国内知识协同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