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2016-03-16徐新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票据风险管理

□文/徐新华(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文/徐新华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提要]随着宏观经济逐步下行调整,以及金融市场创新不断推进,票据市场呈现出新的风险特征。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票据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强票据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票据;经济放缓;风险管理

原标题:经济放缓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探讨

收录日期:2016年4月8日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票据市场规模及创新力度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却面临信用风险逐步暴露、合规风险及操作风险亟待关注的新形势。2016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2名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亿元票据,仅一周后,中信银行再次曝出9.69亿票据风险事件。票据风险案件的频发暴露了当前票据业务监管以及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票据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稳健经营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票据市场分析

(一)宏观经济总体下行及结构调整。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苏较为缓慢,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仍保持下行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正进一步加快。部分受市场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仍难以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企业在资金周转、去库存上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实体经济要实现复苏仍需较长一段时期。企业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场稳中偏紧,银行惜贷心理有所加剧,企业融资困难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加大了实体经济有效复苏的难度。

(二)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快。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限制,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利率差盈利方式受到冲击,同时也加剧了票据市场利率走势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利率的市场化,一方面增加了盈利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票据交易利率风险。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监管进一步规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利差有所收窄、计提拨备增加,营利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利率进一步实现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在顾及市场利率的变动对票据头寸的影响之余,还需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本行经营策略。

(三)金融创新持续推进。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的高速发展,商业汇票由最初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渐进化为融资生息工具,其功能不断得以创新开发。近年来,以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为代表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和票据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商业银行以票据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所开展的金融业务创新亦品种繁多。票据市场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水平,使商业银行能更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有助于优化盈利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

(四)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发生变化。国内票据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参与主体已由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展至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等众多银行类金融机构,乃至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另外,票据中介的出现也增加了票据市场的复杂性。参与主体的扩展能够进一步促进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但同时也大幅地提升了票据风险的传导能力。个别机构业务管理和风控机制不到位,其违规经营票据业务的风险便可能在票据链条内传染蔓延,从而造成票据市场参与主体风险管理成本的整体上升。

二、票据业务风险分析

(一)票据信用风险逐步暴露。随着经济持续下行,部分行业及企业开始遭遇经营困难甚至明显恶化,企业亏损、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逃债等现象频频曝光,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大幅增加,不良资产管理压力明显加大。在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商业银行需诉诸于司法程序的票据业务以及与其有关的各类金融案件明显增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低位运行和调整,实体经济风险将逐步得到释放,在一些产业过剩行业和经济结构过度调整的地区,票据信用风险问题将可能陆续暴露。

(二)票据业务空转屡见不鲜。票据业务空转的模式一般如下:某存款企业存入一定额度的保证金,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往往是其关联企业,再由关联企业进行票据贴现,贴现资金返还出票人,由其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开出更高金额的承兑汇票,再从银行贴现资金。“空转”的票据一般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企业往往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票据,运用于以上的循环往复过程中。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信贷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中,而是流入银行体系,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往往呈现超常的增长态势,造成货币信贷成倍数地虚增扩容。

(三)合规风险大幅提升。一是缺乏真实贸易背景。一些没有达到获得银行贷款门槛的客户通过提供虚假的贸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开立融资性票据,然后通过关联公司贴现后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由于缺乏真实的贸易背景,这部分票据业务往往缺乏自偿性;二是票据用途往往脱离银行监管。部分票据业务中资金的真实用途未受到银行的有效监管,这些资金往往被投向高风险领域;三是商业银行违规消减信贷规模。市场上大量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通过各种包装设计后流入银行系统,并利用各种渠道最终实现消减信贷规模,票据业务的合规风险问题依然突出。

(四)创新业务监管滞后。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P2P网贷平台受到热烈追捧,对传统金融服务形成了有益补充。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从线下票据中介转型发展而来,目前该类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专业票据理财平台,如金银猫;第二类是以阿里招财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第三类是银行网平台,如陆金所。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80余个网贷平台涉及票据业务,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金额约达200亿元。票据理财业务以高收益率吸引眼球,但是监管问题仍须关注,例如平台上的票据真伪问题,以及票据的资金承兑人在兑付时可能出现无力承兑等问题。虽然2015年12月国家出台了P2P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正在逐步形成,但票据理财业务属于细分领域,监管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缺失,可能为投资者埋下风险。

(五)操作风险亟待关注。部分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岗位职责不明确,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以及内部检查不严,对内部违规发展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监督,银行票据缺乏统一的管理、查询系统,票据管理效率低下。这些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往往容易导致内外勾结的票据欺诈行为,操作风险有待高度关注。以农业银行票据案件为例,该行2名员工利用内部管理漏洞,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三、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在完成股权改革之后的一段时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持续改善,其经营重点逐步由信用风险治理转向了市场拓展和业务竞争。在经过连续几年大规模信贷投放后,逐渐形成了以业务拓展为重点的考核体系,以及高增长、高投放的业务发展思维。然而,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下滑,票据业务风险逐步暴露,商业银行经营压力正在加大。因此,正确看待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尤其要关注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和业绩观问题,摒除“重盈利、轻风险”的管理理念。只有加强审慎经营管理,协调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才能实现银行业和票据经营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新形势加强票据业务风险防控。一是加强信用风险防控。加强对出票企业的“三查”,加强尽职调查和准入管理,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加强票据业务审批的审慎性;加强对企业的后续经营风险监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应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监测,防范企业风险通过互联互保、上下游及供应链等途径进行传导;二是审慎对待高频流转票据业务。在当前勤进快出的票据交易模式下,票据交易往往呈现出交易频度快、交易区域跨度广、背书流转频繁的特征,商业银行机构必须加强票据业务审批的审慎性,提升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三是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要在追求盈利目标的同时,须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对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合理衡量把握票据业务与一般贷款和其他业务的配置结构,防范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四是完善资本管理监测体系。随着各业务条线资本使用与计量日趋严格,商业银行须加强关于节约资本占用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研究,加强对资本使用效率以及资本缺口的监控,逐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监测体系,从而提升对票据资产以及或有负债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控管理及操作风险防控。一是进一步完善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制度。对票据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制度空白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对可操作性较差、和业务不相适应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建立完善票据业务问责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力度。二是加强对保证金来源合规性的审查,要将保证金存款与其他存款分别统计,区别对待。三是加强对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商业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业务时,需加强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的审查,以确认票据用途的真实性、合理性,确保票据交易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四是加强银承业务客户的全方位评价。要认真审核开票企业基础资料,深入调查申请人的生产经营、财务、资信状况,确定开票企业有良好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五是加强保证金、抵质押担保及第三方保证等管理。保证金账户必须要实行专户管理,对客户抵质押担保物价值以及变现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确保相关抵押确权登记手续完善有效,为票据资金安全提供有效的抵押保障。

(四)加强票据业务、产品创新的风险防控。一是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应以不脱离实体经济、不违背和逃避监管为前提,而应遵循有利于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有利于降低客户财务成本以及有利于降低资本消耗的原则,推动票据业务的转型创新;二是对创新产品收益与成本进行合理权衡,并保持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对创新中间业务引发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进行有效监测,有效控制票据业务的潜在风险;三是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表外业务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票据业务成本、收益和风险防范的综合考虑,改变当前表外业务发展过快且期限错配较为严重的现状;四是将风险防范贯穿于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商业银行要在票据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加强法律审查、风险评估、合同条款、流程设计以及后续风险监测,从资金的募集、投向、使用等多方面实现全程的风险防控。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有效地支持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池武.关于事业银行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的思考[J].甘肃金融,2012.7.

[2]刘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问题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8.

[3]李静.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当代经济,2009. 15.

[4]肖小和,张蕾,张涵文.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4. 8.

中图分类号:F830. 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票据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