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思考

2016-03-16常小雨陈永昶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文/常小雨 陈永昶 郭 净(.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保定市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思考

□文/常小雨1陈永昶2郭净1
(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提要]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保定市作为核心功能区已经承接了京津的部分科技企业,而保定市本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要抓住机遇,利用京津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有效整合,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保定市政府也要发挥引导和桥梁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协同创新;保定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对策收录日期:2016年4月15日

一、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最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三地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三地在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的引领下,已经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科技等一些重点领域开展了协同创新,其中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始终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在未来,北京还将加强三方面的建设:一是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将与科技部共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全球创新人才港建设;二是用好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将与科技部共同打造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和创新创业高地;三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辐射作用,北京将促进科技资源和成果更好地服务全国。

天津努力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现代化制造业研究转化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创新创业示范区。2014年后相继设立天津自贸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在区内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依靠其自身地理优势,招引国际化人才,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天津致力于建设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项目,承接北京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服务周边。

保定作为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建设了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等一批创新平台,涌现出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于河北省第二位。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保定市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量为912家,截至2016年3月,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已达到4,151家,其中2015年认定的数量为2,537家,同比增长262%。新增小巨人企业65家,总数达到145家。

(二)政府政策支持到位。为鼓励保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定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八条措施(暂行)》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015年又出台了《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保定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保定市科技金融合作资金及合作贷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保定市科技创新驱动创业工程实施方案》和《保定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三)科技资金渠道拓宽。保定市政府将1,2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保定金能换热设备有限公司等4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另外,政府和科技局也努力寻找新出路,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5年,河北银行在保定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与政府和科技局合作,推出“科保贷”等创新产品,并能够为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直至上市期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差别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目前已经为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2.49亿元的贷款。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建议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不够、技术创新产出有限、企业治理不规范、融资渠道单一、区域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京津科技创新资源,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切实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让创新在保定市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

(一)加强人才培育,就地转化创新能力。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推动创新驱动要有载体和抓手,最终要落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上。”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科技创新资源往往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保定市的高校聚集,同时毗邻京津,应该充分利用三地的科研资源,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的科技创新素质和技能,切实转化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

除了技术研发人员,企业更需要创新型的战略管理人才,政府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智力平台,采用灵活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第一,政府应引导各类智库与企业的对接,将智库的“外脑”转化成企业的“内脑”,为企业的战略与管理创新出谋划策;第二,政府可以实施“双创导师”等人才工程,从北京和天津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现场培训、远程培训、在线培训,真正培养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的领军人物。

(二)培育绿色创新主体,创造有效供给。当前,保定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产业集中度高,这些产业相比京津地区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反而在环境污染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度”,因此在协同创新中,应加快绿色创新主体的培育,以科技创新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对于保定来说,传统农业更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定市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智力支持和科技能源。在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解决方案指导下,保定市太行山山麓的山区可发展养老、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在有条件的涞源、涞水等县乡区域发挥丰富饲料资源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畜牧业的转移,并将培养绿色创新主体作为市级规划,以科技协同创新实现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三)加强对接京津,建立多元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作为创新排头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有跨界的新思维,政府也应该为企业搭建“跨界”服务平台,除了“创客空间”这种物质资源之外,为企业“跨界”提供更多创新资源。首先,政府可以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导者的跨界思维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跨界”领袖担纲,培养领导者的跨界意识。搭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领导者的“社交型互动平台”,并定时举行论坛会议,鼓励各行精英建言献策,扩大受众人员,使企业拥有跨界发展的人脉资源和人力资源;其次,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搭建多源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平台,使企业能够接触和获取跨界的信息资源。促进孵化器与当地高校的合作,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基础,不仅要选项目,更要选拔具有跨界思维的创新创业后备人才,挖掘有潜质的人才提前进入孵化器培养。

(四)加强金融创新,保障科技资金供给。河北银行保定市高新区科技支行已经成立近一年,已经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保定市政府还要进一步发挥引导和桥梁作用,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加快正规金融渠道和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将科技支行作为打造保定科技金融特色服务的切入点。第一,加强各种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支行形成“政府+银行”、“银行+创投”、“银行+担保+保险”、“银行+科技小贷”等的全新业务模式,创新全渠道融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第二,建立科技金融联盟,以保定市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持的重点,将政府、园区、创投、担保、资评、保险纳入科技支行的联盟范围内,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孵化、育成到蜕变过程中资金融通与人才培养等全流程金融服务;第三,建行、农行、交行等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科技支行,这些银行的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政府可以加强与这些银行的合作,鼓励其在保定成立科技支行,引进其成熟产品和经验,并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创新服务。

(五)加快国际化步伐,搭建跨国服务平台。国际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无论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还是寻求新合作伙伴,保定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必须将眼光放在全球范围内。第一,目前河北省的两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创新园区都在保定市,保定市政府应以这两个园区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合作创新的示范作用及技术溢出效应,将成功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第二,继续加强国际企业研发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际合作创新载体的建设,支撑全球创新资源在保定落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合作为模式”的创新和孵化平台;第三,组织企业家“走出国门”,以政府的力量带领企业到国外寻求新技术、新项目、新伙伴,为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政治支持、政策支持,组建法律咨询、技术咨询、跨文化管理咨询服务小组,为企业扫清国际化障碍。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4GL058);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4546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