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2016-03-16

黑龙江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李 旸

试析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李旸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从理性借鉴和整合多元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阐述了增强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使大学生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良性互动的有力推动者。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高校科学文化教育的始终,丰富教育内涵。

大学生;文化自信;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理性借鉴和整合多元文化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直经受着内忧外患的双重阻碍。文化的发展上也一直倾向于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出路。历史上长期的落后状态,导致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文化软实力,希望赶上乃至超过西方国家。这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的发展经验,进行多元文化的整合,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整合,同时进行文化借鉴,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其一,要想补己之短,不仅要知道中华文化的“短”在哪里,更要知道中华文化之“长”在哪里。如果一种文化放弃了自身的优秀部分,借鉴的优秀文化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多元文化整合与借鉴要建立在支持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挥文化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应该培养大学生用多维的视角和开放进取的心态来学习西方文化。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为文化的特殊性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为全世界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大学生有获得世界文化资源的素质水平,更要抓住这个机会,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良性互动的有力推动者。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正确导向

2.1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指导思想

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教育,从思想上武装大学生,在大学生面向社会参加实际工作后,才能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指导,这是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必然要求。保证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念,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主导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二者是共通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得到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养成。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认同。从理论层面来说,文化自信属于文化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的指导思想。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文化创新也是一句空话。

2.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

要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从而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理论。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与之相一致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应当被重视并进一步深化。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分析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新生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因素、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不断地在总结中发现新问题,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加强。在多元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创新巩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新方法,对于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环节这一崭新的教育课题有待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

2.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

首先,要及时通过调查问卷和师生交流谈话等多种渠道,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中包括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发展规律和所具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偏差和盲点。同时掌握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倾向,及时借用网络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通讯渠道,了解大学生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明白他们想什么,做什么,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以分析,总结出解决现状的科学对策。其次,高校应加强校园的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工程的领导和协调。在加强基层一线的党团组织建设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也要注意同学校的各系、各专业、各班级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再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和家庭建立协调互动的教育体系。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方法和经验。在国外,许多国家在增强社会青年民族凝聚力和培养爱国情感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注入,甚至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对于其他国家颇具实效性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借鉴,植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挖掘,广泛宣传,使其转化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的新力量。

2.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大学高校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上,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并贯穿于高校科学文化教育的始终,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丰富教育内涵,增强教育效果要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新目标、新内容与新要求相结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要实现这一工作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实际问题展开教育研究,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更要立足实际,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等院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紧密相联。要保持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就要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杜绝大学校园中仅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唯一标准,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员道德建设的标杆,从思想品德等多方面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做整体测评。大学校园中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1] 夏明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能动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 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36-137.

Analysis of ways to enhance undergraduate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LIY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Science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rational reference andmulticulture integrating,and adhering to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making correctly orientation to undergraduate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this paper elaborated ways to enhance undergraduates'cultural self-confidence,so that tomake students become strong impetus to Chinese culture and world culture.Conti nuing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so that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honorand disgrace can run through the scientific culturaleducation in colleges so as to rich educationalcontent.

Undergraduates;Culturalself-confidence;Multiculture;Socialistcore value system

G641

A

1674-8646(2016)04-0100-02

2016-02-16

李旸(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编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