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期股涨向何方

2016-03-15荀玉根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股领起因上证综指

荀玉根

此轮周期股上涨起因是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刺激。结局猜想不外乎两种,需求回升被证伪,通胀高企倒逼政策收紧。

虽然最近几天周期股表现较弱,但2016年以来周期股整体表现强于成长股,投资者对周期股未来的行情存在分歧。我们不妨对比历史上周期股上涨的起因和演变结局,或许有所启示。

第一次是2008年11月-2009年8月,四万亿元投资强刺激,周期股领涨。伴随4万亿元庞大投资计划而生的是信贷规模达10万亿元,GDP在2009年一季度触底后快速复苏。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底的1664点一路上涨至2009年8月4日的3478点,这是典型的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牛市,周期股领涨,有色、建材、房地产、煤炭行业分别上涨268%、206%、190%、188%。

但2009年年中之后宏观政策开始出现适当的转向,由重投资重信贷转向鼓励消费,周期股逐渐走弱,消费、成长风格开始接力。

第二次是2010年7月-11月,源于信贷放量和美国QE2刺激,“煤飞色舞”。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见高点后持续回落,7月货币政策出现微调,信贷开始放量,当月新增信贷1769亿元,A股经过3个月的下跌后开始反弹。同年8月,美国释放出QE2政策信号,11月QE2正式推出,铜、铝等资源品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股票市场开始“煤飞色舞”,有色、煤炭7-11月分别大涨96%和63%。

但经过2008年底-2009年的强刺激,2010年通胀已经开始逐渐抬头,同年11月到2011年4月,随着政策不断收紧,最终股市拐头向下,上证综指下跌近千点。

第三次是2012年1月-3月,起因是政策放松,预期复苏。2011年底通胀基本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经济仍在继续下行,为了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开始逐渐宽松,央行接连降准。货币政策的放松、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资本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复苏,给出三种情景:经济强复苏、温和复苏、弱复苏。早周期的地产、汽车先涨带动整个周期股,2012年1月到3月15日,创业板指最大涨幅30%,上证综指最大涨幅15%。

但经济复苏被证伪,5月开始经济数据显示,货币政策放松、房地产销量的回升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周期股短暂的行情也宣告结束,上证综指从5月份开始基本上处于单边下跌趋势。中小创出现分化。

这次周期股行情如何收场?

此轮周期股上涨主要是两大逻辑,一是1月份主要讲供给侧改革。以煤炭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主题开始发酵。二是2月以来主要讲需求刺激。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个人购买家庭住房契税,以及1月份的天量新增信贷数据和央行突然降准,都表明了政府利用需求刺激来稳增长的决心。石油、焦煤、焦炭、铁矿石、螺纹钢、铜、铝等价格上涨,补库存情况出现,PMI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2月以来有色、煤炭、钢铁股领涨。

结局猜想有两种可能:第一,类似2012年,需求回升被证伪。从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及股市形态看,目前似乎与2012年有些相似。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偏松、房地产政策放松,政府投资手段也在用,不过整体的力度都温和。2012年初地产销售好转后,并没有带动开工和投资,二季度GDP继续下滑,之后开始动用政府投资,经济增速8月见底后,9月开始回升,上证综指9月开始震荡。这次如果依赖地产去库存带动开工、投资,政府投资不及时推进的话,可能最终发现没有需求回升。如此,周期股在政策预期阶段表现后,证伪阶段还会跌回去,而中小创分化,市场只有少数的结构性机会。第二,政策发力,增长回升拉高通胀,最后政策收紧。与2012年不同的是,2016年财政赤字率目标大幅提高到3%,说明在稳增长方面政策决心强,如果两会后就开始推进新基建投资,周期股就真会出现需求改善,行情空间会更大。不过,下半年通胀可能就会起来,最终政策收紧,类似2011年式的下跌。

作者为海通证券

首席策略师

猜你喜欢

股领起因上证综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全球主要指数走势点评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全球主要指数走势点评
全球主要指数走势点评
上证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