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 点

2016-03-15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虚拟化数据中心运维

云分析的未来

历经转折点总是让人们感到兴奋和些许的不安。例如,目前IT世界正在经历一个转折点。我们正处在一个云计算呈指数级增长的阶段。许多行业观察人士们预测,云不仅仅将会变得无处不再,同时还预测它们将成为IT基础设施、应用和商务的惟一平台。大数据分析可能会成为促使我们加速向“万能云”前进的推动因素。

EID:76690

数据中心仍是至关重要的

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和云服务的依赖的不断上升,每一天,即使不是数万亿的话,至少也有数十亿此类的交易。有鉴于此,随着技术企业着手新建或扩展他们现有的基础设施,以确保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包括从处理性能和预期的角度来看,使得全球数据中心的规模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增长。故而,对于21世纪的每家数据中心运营商而言,确保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高效率和弹性运行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EID:76706

利用大数据做安防

云计算技术以大系统、大数据为最显著的特征,而安防行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随着智慧城市大型项目的不断成功落地,整个安防平台呈现出数据量超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处理逻辑复杂、数据清洗、数据共享、数据挖掘难度高等处理难题,对安防厂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EID:76708

从融合基础设施中获益

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电力资源、冷却资源和空间资源方面的压力所带来的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连接方面的种种限制。而同时,资本支出方面的限制,又迫使企业必须重新思考他们的数据中心战略。这其中的一条探索的途径便涉及到对于融合基础设施的采用了:远离孤立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和流程,进而转移到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功率和空间。

EID:76705

数据中心热量再利用

有关数据中心效率的讨论往往都过多的集中在电力设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来运行其服务器和冷却设备等方面,但却并没有把相关的关注焦点集中到这些数据中心站点通常产生和浪费了多少热量方面。虽然也有少数例外,但对于绝大多数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处理这些数据中心余热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排放到大气中,这种流动缓慢的暖空气不适合长距离传输,但是否可以对其进行重利用呢?

EID:76707

解决ERP之痛

讨论ERP成功与失败的文章每天都有,看久了就成了老生常谈了。再看那些分析与解决之法,如果真的有效,那问题早该得以解决了。大道理虽是如此,然而,ERP之痛仍然是久存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现就以一篇有关ERP之痛的文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展开对比分析,找出问题之关键,从而提供一个全方位解决ERP之痛的方法。

EID:76717

(本栏目刊登文章为缩编,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刊观点无关)

企业将从私有云步入混合云

毫无疑问,虚拟化大大降低了购买计算资源的成本,提高IT业务在组织的效率,但虚拟化并没有提供完整的抽象和自动化。正因为如此,采用一个真正的私有云解决方案,不仅弥补了这些关键的差距,也为虚拟化网络和存储节省了更多的成本,并提高了灵活性。当然,开源的OpenStack云平台不断增长无疑是加速实现私有云部署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EID:76755

云计算时代怎样运维

云计算时代如何运维?Yelp的SRE工程师6年前就写过一篇关于DevOps趋势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他认为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简单脚本之外的开发能力,并且多关注服务器稳定性和上线时间等。但这六年中,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运维相关的工作也早已被革新,所以Dmitriy又重新反思了当下运维相关的技术工作。

EID:76758

制定虚拟机蔓延管理计划

当管理员意识到自己需要处理虚拟机蔓延问题之后,首先应该制定一个详细计划。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清理不再使用的虚拟机,但即便是一台已经被认定处于“蔓延”状态的虚拟机,也曾经为某个特定功能提供服务,并且事实上可能仍然包含某些重要数据,哪怕这些资源当前没有处于活动状态。

EID:76761

如何打造应云而变的数据中心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兴起,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及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石,其规模日渐壮大。尤其是云计算应用在全球不断落地,更是对数据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节能、模块化、集约化正在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打造面向云计算应用需要的弹性、灵活、易部署、低成本且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成为重要课题。

EID:76757

服务器部署的十大注意事项

企业组织的一套全面的服务器部署清单包含了诸多方面的考虑要素,而远不仅仅只是涉及到以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而已。这需要企业组织内部有才能的IT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诸如寻求生产供应商、采购、前期准备、安装、配置、管理以及对于一系列服务器运行的支持——无论在其数据中心是需要部署数十台、数百或数千台服务器,皆是如此。

EID:76759

双因子认证也不可靠

随着网当前,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加深,关于用户的安全认证机制也逐步完善中。为了降低传统单因子验证(One-factor authentication,2FA)如静态密码等带来的不可靠性,目前双因子认证机制已成为加强用户安全性的主流。不过,即使再强大的安全认证,在人为操作下都会有泄露的风险。

EID:76762

(本栏目刊登文章为缩编,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刊观点无关)

猜你喜欢

虚拟化数据中心运维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风电运维困局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浅析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
H3C CAS 云计算管理平台上虚拟化安全防护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