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网络状态下高校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建设及对策——以X X大学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为例

2016-03-15戴堂桂代堂玉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大学生

戴堂桂,代堂玉

(1.江汉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56;2.贺州学院财务处,广西贺州542899)

数字网络状态下高校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建设及对策——以X X大学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为例

戴堂桂1,代堂玉2

(1.江汉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56;2.贺州学院财务处,广西贺州542899)

随着数字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阅读呈现出借阅的盲目性,阅读的实用性、消费性和具象化倾向的一些特点。如何吸引大学生重归图书馆将是今后图书馆导读服务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读书服务之外,还须将个性化的互动服务引入图书馆的导读体系之中,从复合式导读、多层次的阅读导向服务、论辩性阅读以及拓宽阅读形式等措施逐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

大学生阅读特征;高校图书馆;导读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以及信息传播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出版物逐渐增多,部分数字图书替代了纸质图书,当今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阅读从传统字斟句酌式的“精读”到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泛读”;从垂头冥思式的“深阅读”到肤皮潦草式的“浅阅读”;从意义追寻到为我所用式的“功利性阅读”,人们会发现曾被视为神圣“象牙塔”的大学图书馆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网络信息时代图书内容的“新”“快”和“多”让大学生对图书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如何选择以及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一、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及特征

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阅读取向,以XX大学为例,结合其他同类高校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导读服务交流经验,通过随机抽样分析和深度访谈,发现大学生当前的阅读取向呈现下列几种特征。

1.专业图书借阅的盲目性。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参考及工具书的借阅率较高。65%的大学生图书馆借书的目的在于学习参考,具体如计算机、机械制造与制图、生物工程等理工类图书;管理、会计、法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图书,还有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类书籍。被调查的学生坦言课堂和书本知识远远不够,有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必须从其他参考图书获取;高年级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对专业书籍的借阅率相对低年级同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自觉借阅专业图书的积极性尚待提高。从借阅时间来看,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借阅图书的时间均不长,一般为半月左右,他们借阅图书并不通读,很多同学只是选取图书中的部分知识点阅读和理解,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这样阅读的作用是效率较高,在一个借阅周期能参看更多的图书,缺陷是读书不系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知识结构;从借阅专业图书的类别来看,大学生对与教材类同的图书借阅率相对偏高,这种借阅方式虽然能巩固课堂专业知识,但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拓展,更不利于做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

2.大学生阅读的实用化倾向。调查发现,大学低年级同学对驾驶、化妆、健身等生活适用类书籍借阅率占38%,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生活实用性知识有主动获取的需求动力;高年级同学则在考研、司法考试、注册会计资格证、教师证、公务员考试类别的借阅率较高,达54%,通过对这些同学的访谈,他们一致认为之所以借阅这些考证类以及考研类辅导书,主要原因是应对就业的压力。无论是热衷于生活实用技巧类图书的阅读,还是迫于形势对各种应试类图书的借阅,都反映了当今大学生阅读选择针对性非常强,注重图书借阅当下的实用性,有很多学者把这种倾向概括为“功利性”[1]88,笔者以为实用性更为准确,“功利性”带有贬义,“实用性”则更好地表达了大学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借阅特点。

3.大学生阅读的消费性倾向。如同社会的商业性消费一样,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则选择消遣、猎奇类的小说,如“9·11事件”后,大学生对神秘的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甚感兴趣,但又缺乏翔实的资料可查,于是就借阅类似传奇传记类的本拉登的野史阅读,以满足其好奇心。历史传奇类小说,猎奇式的阅读,以动漫、生活和玄幻题材的图书为主。在小说方面,大量网络炒作制作的社会热点引导着大学生选择消费性的阅读,阅读由参与式向被动接受式转变。其主要的阅读特征是注重主人公形象的完美描写以及奢华生活的描述、如郭敬民的《幻城》《小时代》等,20世纪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如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也有少部分学生涉猎,他们的阅读重点不在武侠精神或历史掌故,而是曲折的情节和武功的高低以及快意恩仇的江湖侠气,也就是他们看重的是武侠小说的表层内容。此外,大学生阅读作品的选择与社会炒作热点的人和事密切相关,如2006年孔子的《论语》经过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解后,媒体和报章纷纷报道,短时间内国人掀起了一股孔学热,大学生也赶到图书馆借阅于丹的《论语》心得,这种对经典的通俗解读反倒盖过了孔子《论语》本身的意义;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大学生们开始追捧莫言的作品,尽管其作品内容相对于大学生的人生体验来说还显得过于生涩,但这并不妨碍大学生们赶时髦的热情;再如时下的余秀华——一个乡村诗人,通过名家的推介以及媒体的宣传,大学的讲座,其诗集出版后,大学生借阅成风,余秀华本人奇特的经历和个人体验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通过阅读诗集能产生共鸣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学生对余秀华的过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缺乏理智的甄别和判断。

4.大学生阅读的具象化倾向。出于图书载体的单一性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文学名著的阅读比率相对较高,西方的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茨威格、米兰·昆德拉,国内的鲁迅、池莉、张爱玲、方芳、史铁生等,相对于前者阅读中颇具理性思维的知识理解、意义阐释以及抽象概念不同,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图片、动画、视频等影像书籍,对图像的阅览多于文字的阅读。图像的记忆是一种形象性的识记,其最早的雏形就是象形文字,这种“有图有真相”的意义识别和判断方式减弱了大脑的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样导致大学生阅读能力相对降低,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源于电子产品的普及环境,手机、电脑等把诸多意象性的事物转化成图像,这种图像记忆方式更适合于处于认知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阅读,如果大学生还沉迷于具象化阅读,则会停留在一种儿化思维而止步不前。

二、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对策

在不可逆转的数字环境背景下,有些图书馆的导读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的举措。

首先,营造学生阅读和创新的环境。如在图书馆大厅不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阅读和思考,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展出供师生参观,这样学生既有成就感,又能获得对其作品的改进意见,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还可以拿出去做其他展出和评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索的动力。

其次,经典名著的推介和宣传。在不同的阅读区域,用展板形式适时推介一些经典名著,如鲁迅系列作品、外国文学名著系列作品(《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科普系列作品(《时间简史》《黑洞》等)。推介的好处是给大学生图书阅读的导向感以及大学生对图书的亲和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图书电子检索的盲目和枯燥。

第三,电子资源的共享和提供。图书馆在不断加大电子资源投入的基础上,还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建立共享联系,对科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图书馆可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电子资源,大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形式向图书馆免费索取相关电子资源。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电子资源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

上述举措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这些举措的临时性和非系统性仍不足以应对庞大和复杂的数字阅读环境下的结构式变化,图书馆的导读策略必须向纵深领域思考和建构。

从上述大学生的阅读特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阅读取向与传统阅读取向有一定偏差,传统阅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扩充,其意在知识的增长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这种传统阅读方式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自我教育,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个道理。对当今大学图书馆而言,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大学生回归图书馆,重新产生对经典原著阅读的兴趣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非常困难的问题。尽管如此,图书馆仍然可以利用自身以及学校、社会资源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导读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发展复合式导读服务。即图书馆传统的被动导读服务向主动的复合式导读服务方向发展。传统导读是以图书馆服务为主体,这种导读利用图书馆自有的图书资源、图书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辅助资源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实质是以图书馆自身为中心,忽略了图书馆的受众群体及大学生现实的阅读取向及状况,是一种粗放式的图书服务方式。随着图书信息资源的增多,图书阅读方式的变化,图书馆可向主动的复合式导读方向努力。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导读服务要向多样的、个性化的、互动的导读方式转变”[2]125。主要体现为从单一服务主体向多重主体发展。鉴于当前大学生图书阅读的盲目性,图书馆的图书导读服务仅靠图书管理人员的单一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多重主体的参与,如教师、学校相关教务、科研部门的协助。其次,从被动式服务向参与式、互动式服务方向发展,针对大学生阅读的个性,整合图书馆现有资源以及其他图书馆互联资源,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如针对个别科研突出的学生提供和推介前沿科技图书,针对其科研特长建立相关个性化数据库,以提供更便捷和个性化的图书借阅服务。第三就是教、学、读一体化。结合大学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当调整和引导学生图书阅读取向,使阅读与教学相长。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专业参考书以及阅读方式、方法,学生结合教师指导方向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

2.建立多层次的阅读导向服务体系。针对大学生借阅图书的实用化倾向,图书馆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校有关部门合作,如同大学就业管理部门联合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讲座,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和就业观念,避免就业和求职过程中的迷茫;也可以举办与大学生有关的健康、生活艺术讲坛,并实时推介相关书籍供学生参考。图书馆要改变实用的阅读就是“不好”的阅读的偏见,把大学生实用性阅读的动力转化为他们主动为社会对人才需求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积累的兴趣和热忱。具体来讲,图书馆可以创新部分图书的分类方式,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立借阅专区,如可以分为考试类、生活技巧类、时事阅读类等;同时,图书信息采集部门可以根据大学生刚性借阅项目建立相关资讯和链接,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

3.论辩性阅读环境建设。针对大学生借阅图书的消费性倾向,大学图书馆可以采用引导、辨识和讨论的措施。图书馆的导读方向应该是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育方面,不应受到世俗炒作以及社会舆论宣传的影响。但大学生深受各类网络媒体的影响,对社会炒作的各种作品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对此图书馆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导读策略。首先,图书馆可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向知识的纵深领域阅读。图书馆对时下成为社会阅读热点的图书可以分门别类,及时推介出相关代表作和原著典籍。如当下的国学热,图书馆就可以推出国学经典系列丛书;针对诗文炒作,图书馆可以推出中外著名诗词名作系列;图书馆也可以结合时事要闻和新闻热点推出专题图书系列,如结合我国文学和科技领域的诺贝尔获奖人物,推出提高文学素养和增强科学探索兴趣的普及读物。其次,图书馆可组织多层次的主题讨论活动。比如,图书馆结合社会热点内容可以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因为“专题性讲座主题明确、时效性和知识性强,能够倡导系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阅读倾向,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3]50。也可以举办有奖征文活动,特别筹划学生的主题沙龙以及热点问题辩论赛等措施,力求深化某一主题,消除因社会炒作引起的大学生浮躁性阅读的负面影响。

4.拓宽阅读方式,建立由感性阅读向理性阅读转化的良性机制。图书馆应对大学生当下阅读环境的具象化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可取的是图书馆可以适当利用图文并茂以及音视频等媒体资料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其独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亲和性都是纸质图书无法替代的,但具象性阅读毕竟依赖于人的视听感觉,这种感觉的记忆虽然生动,但却缺少理性思考所具备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因此具象化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浅阅读”,“与‘深阅读’能够唤起读者更加深刻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不同,‘浅阅读’往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停留在文字或图像的表象上,缺乏穿透事物表象的渗透性”[1]86。那么,如何让大学生由感性阅读转向理性化的“深阅读”,图书馆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出尝试。首先,培养大学生探索性阅读的兴趣,如在图书馆的固定空间打造一个主题书展,通过展示图书本身关联的作者简介、图片、图书内容的环境,让教师学生互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开展有奖读书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学生看书后的读书笔记进行评阅颁奖,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如此在高校营造一个“读书、思考、写作”的良性读书氛围。

综上所述,在网络数字和电子图书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倾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吸引大学生重归图书馆将是今后图书馆导读服务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读书服务之外,还须将个性化的互动服务引入图书馆的导读体系之中,从复合式导读、多层次的阅读导向服务、论辩性阅读以及拓宽阅读形式等措施逐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

[1]郑小茹.大学生阅读倾向与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

[2]闫芳芳.信息时代中国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嬗变及高校图书馆的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2).

[3]范丽影.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导读新论[J].重庆图情研究,2012(1).

[责任编辑]张琴芳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Digital Network Environment:A Case of the Re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XX University

DAI Tang-gui1,DAI Tang-yu2
(1.JanghanUniversityLibrary,Janghan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56;2.Thefinanceoffice,Hezhou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network,the great change occur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g way,characterized as the blind borrowing,the pragmatic,recreational and concrete reading tendency.How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back to the library will be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of library.Except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service,the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servic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reading guidance system of library,and mor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hange gradually their bad reading tendency,from compound guidance and multi-level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to reading of deliberativity and diversifying the reading modes and so on.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g characteristics;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guidance countermeasure

G252

A

1673—8861(2016)01—0119—04

2015-12-04

戴堂桂(1970-),女,湖北荆州人,湖北江汉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大学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