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索·创新·做人·大爱

2016-03-15苏越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权威小事腐败

苏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思索·创新·做人·大爱

苏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小事中包含着大事的颗粒;权威应当尊重,但是不可迷信,否则就会扼杀创新;要有自已的爱好与兴趣,并善于把国家需要引导成个人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完成自己使命的不竭动力;要爱自己,也爱他人,树立爱人类也爱自然的大爱理念;学会用关爱与自然互动,自然界就会回报人类更多的关爱;善于把握社会脉搏、思想意识和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才能成就事业。

兴趣引导;创新;大爱

引言

人的生命,乃至所有的生命,不过是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匹配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已。生命长短与价值,是以理想的实现和事业上的成就来衡量的。要想使自己生命更长,甚至“永生”,一是遵守自然规律行事,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人类文明的宝库中,留下永恒价值,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所以,人人都应该为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做好小事才能成大事,细节不可小觑

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千万不要拒绝小事,更不要忽视事物、事情的细节。做好小事可以为做大事积累经验,锤炼做大事的品格,探索做大事的路径,发现事物的突破点。小事本身就包含了大事的元素,做大事本质上是做小事的升华或质变。拒绝做小事,这是自己阻断做大事的路径。

要把大小事都做好,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应当引起特别关注。“细节”往往是很不起眼、似乎可有可无的东西,因而常常被人们小觑。不要忽略小事,付出一点点劳动,收获的是许许多多的友谊与快乐。一个“大国工匠”介绍自己的工作时说,他做的工作就是手工精心打磨某种型号的密封圈,确保其与有关部件的吻合度小于0.5毫米;否则,升空的火箭就可能毁于一旦!他不仅达到了“0.5毫米”的要求,而且精益求精,将吻合度控制到了0.3或0.2毫米的更高的精确度。可见,“小事”是与大事紧密联系着的,小事都做不好,何以能够做好大事。

如果在与大事相联的小事上马虎,常常会酿成大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小事”和“细节”是一回事吗?不完全是,两者存在交集,但又是存在区别的两个概念。“小事”是相对于“大事”而言的。如果有A>B>C三个事物,B对A而言是小事,B对C而言则是大事,因而大小具有相对的性质。有时,你以为是在做一件“小事”,但实际上也是件大事;你的事做好了,同时也为别人的成功创造了条件,这就同时是一件大事,何乐而不为。“细节”是就你的工作对象表现出来的属性说的,一些明显反映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现象,可以称之为“重要情况”“主流现象”,发现了它们,也就发现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常常都是通过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细小情况显露出来的。像秋天树叶的飘落,河流的水总是由上往下流动,遇到悬崖千丈,便一泻千里,形成气势滂薄的巨大能量。这些大家一出门就能见到的“细小”事物,有谁去对它们进行深入底里的研究,多数人都是作为过客走过去了,并不觉得它们反映着某种规律或巨大能量,只有个别有心的人,把这些细微的、微不足道的现象作了深入的思考,这才使他们获得了众人没有获得的殊荣。可见,小事或细节,常常暗藏着自然与社会的许多奥祕,需要有心人去深入地关注与思考它们。

善于做好小事,注意细节,既是做事精益求精、善于洞察事物的表现,又是思维精细化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魅力的外在表现。罗蒙诺夫说过:“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年轻的学子,要以此为座右铭来做好各种“小事”。

二、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

尊重权威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称得上“权威”的,必是在某一方面、某个领域,如政治、或经济、科学、技术、学术等领域,做出了社会公认的卓越成就。但是,尊重不等于迷信。迷信权威,就是把权威神化,以为“权威”的科学理论是“尽善尽美”“至高无上”“穷尽了真理”,对权威只能“顶礼膜拜”,而不怀疑其任何结论。若这样迷信,那“权威”就会成为束缚我们思维的牢笼,使我们变成只能重复宣传权威理论的留声机,而不敢超越权威已经达到的高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权威的成果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必然要受他所处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束缚,他不会也不可能穷尽某个领域的真理,因而他的理论总有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观点。毛泽东在建国之前,在军事学说和政治领导艺术方面都有很多独创,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晚年将“阶级斗争”的理论扩大化,提出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只要阶级斗争搞好了,生产建设也就自然上去了”。结果经济建设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若将权威的“尊重”异化为“迷信”,那权威就会成为我们思想解放与创新的桎梏。我国“水稻杂交之父”、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如果硬要说科研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由此务必明白: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迷信将使人们失去理性,成为偏执、狂热的奴隶。

权威不可迷信,自我就更不能迷信了。自我迷信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别人盲目地崇拜自己持肯定和认同态度。为自己拥有“粉丝”而洋洋得意,自我狂喜与陶醉。甚至认为自己获得别人的崇拜是实至名归,理所当然。这样,他就往往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以为这些人是别有用心,嫉妒自己的成就与才华,要贬低自己。二是自己迷信自己,认为自己在学术与事业上达到的高度,是其他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因而常常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这种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天资与成就,不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强中还有强中手”的道理,因而必然导致思维僵化,自己扼杀自己的创造力。

三、兴趣是事业是创新取得成功的动力源

爱好与兴趣,是自觉做好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巨大精神动力,它会让人忘我地劳动,如痴如狂地工作,不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殚精竭虑地克服它。对于工作和科学研究,能从心里热爱它的人们,在其工作进入攻关的重要时刻,常常会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喜爱与不喜爱、有兴趣与无兴趣,并非绝对的对立,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这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个人的需要、喜爱与兴趣,应当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转移。爱好与兴趣必须有,这样学习、工作才会自觉,才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2016年两会期间,北大校长接受记者采访谈及高校学生培养的宗旨时说,高校固然要给学生以知识技能,但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某个专业或科学领域的兴趣。这是一语中的,因为它是一个学生能否有所成就的动力。但务必明白:爱好、兴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根据需要培养和转化的。清华大学副校长、院士施一公教授,在专业上的反复调整,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四、“爱己及人”,要小爱更要大爱

“爱己”首先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健康,才能去做一切,否则什么都谈不上;其次是要珍爱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学习怎样做人,把握自己命运,实现鸿鹄之志;再次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不求做得最好,但要与时俱进,做得更好。

爱自己并非是一切都要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欲望为半径,去追求一己私利,追求“个人至上”。本质上,爱自己就是要管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活着,给国家民族抹黑,给人民造成伤害,给社会带来麻烦。爱自己,要合乎与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爱才爱得其所,否则,“爱自己”,就会给自己的事业与生活带来麻烦。

“爱己及人”之“及人”,就是要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兼爱他人。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94就是说,人不能光爱自己,同时还要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这样你才能够得到他人永久的爱,否则,只恋自已,就会私欲膨胀,不择手手段,祸害他人。这个“他人”的外延是什么呢,首先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其次,包括族人、师生、同事。总之,要爱自己的同胞,乃至整个人类。当有人遇到不幸如车祸的时候,如果你在他的身旁,那就要义无反顾地伸出你的援手,不能也不应该袖手旁观,更不能成为一个逃兵。

应当有个人的爱,家庭的爱,国家民族的爱,整个人类的爱,对这些爱,我们当然要非常珍惜、爱护和保护它。但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些爱,怎样才能使这些爱不断延续下去,仅仅靠个人、家庭、民族、人类的“自爱”做得到吗?

人类在生物演变的链条中,虽然处于发展的最高端,是有高智慧的生物,被称为“万物之灵”。“万物皆备于我”,人类竟然这样评价自己和藐视自然界的一切,是不是过于狂妄了?从总体上说,人类胜过一切生物,但在局部,在某些器官的功能上,一些生物却远远超过人类。例如,雄鹰的眼睛,在一两千米的高空,尚能发现地面活动的老鼠,我们人类的眼睛却不能;人的双腿,能够跑出的最快速度,每秒最多不过九米多,而猎豹的跑速,每秒最快可达三十余米。不计其数的动物都要强过人类,非人类个体所能比拟。所以,人类绝不是“万能”。我们过去总说“人定胜天”,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实际上,人类常常受到自然的惩罚,大地震、大坝垮塌、大海啸、火山大喷发。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它们发生,但是它们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了,它们的发生,原因无论多复杂,都难于排除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现在,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人类不能只爱我们自己,而要树立爱所有动植物的“大爱”。它们的存在都不是多余的,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破坏了它们,也就扼杀了人类。我们必须与它们相依为命,保护好养育人类的地球生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我们的眼晴那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要像保护我们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不打折扣地做到了这点,我们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就会永续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要学会用关爱同世界互动,如果我们都用关爱来温暖这个世界,世界对我们也会回报温暖与关爱,甚至回报得更多更多。所以,关爱人类周边的世界,就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给世界哪怕一点点快乐,世界就必会回报人类更多的快乐,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无限温暖与美好。

五、高校不是避风港,意识反腐路更长

消除思想意识的腐败,比消除经济的、物质的腐败更难,因为思想意识是无形的、藏而不露的。当前我国的反腐斗争,无论规模、深度、广度还是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历史的走向和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就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2]对此,我们千万不可懈怠和掉以轻心。消除经济或物质上的腐败,相对地说还比较容易,但要清除思想意识上的腐败,将其连根拔出,则是更为艰难的,理由有三:

其一,思想意识的腐败,是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回潮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操日渐弱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思想,不断污染着一些人的灵魂。三十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市场经济中的某些宣传的失误,导致个人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得以用个人“正当利益”进行包装而大行其道。思想意识的腐败,是各种物质性腐败之源,物质性的腐败是思想意识腐败的外在表现。思想意识的腐败具有隐蔽性的持点,因为它深藏于每一个人的灵魂。思想意识腐败又有其伪装性。为了掩盖思想意识腐败的真象,思维的主体常常会唱反对腐败的高调,把自己打扮成反腐英雄。大量落马的“老虎、苍蝇”,几乎都是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就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点。对于只有思想意识腐败,而没有物质或政治腐败的人,我们只能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压服。进行压服的结果,常常是压而不服。除非这种思想意识的腐败,已经外化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对抗中央的路线方针,但这已经发生了质变,已不再是纯粹的思想意识的问题了。由于思想意识是指导行动的,意识的腐败如果不加以消除,而是任其发展,那就必然会导致行动,即物质性、经济性的腐败。

其二,思想意识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滞后性。思想意识中的某种理念或观点,一旦普遍地为人接受或认可之后,它就可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今天,在一些偏僻的农村,甚至城市里的某些人群与角落,重男轻女、三从四德的封建意识,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可见,腐败思想意识的清除,要比打扫物质腐败的垃圾更难。要想使其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还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取而代之,并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共同自觉遵守的习尚,让党的“24”字的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天下为公”“大公小私”“先公后私”“集体主义”等品格,逐渐成为全体国民的生活与交际习惯。

其三,人类自身人性的弱点使然。西方一个哲人说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这是很深刻的。由于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人的身上存在着一定的兽性并不奇怪。例如,人的自私性、图利性、报复性,就是兽性在人身上残留的表现。它是人身上的“恶”,应当加以遏制或消除。所谓“天使”,就是人有理性、有“行善”的方面。一个善良的人,他会不断地剔出兽性,弘扬人性。他的存在,会对社会、他人带来正能量,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充满温暖、充满关爱,因而使社会无限和谐与欢乐。反之,一个人性恶者,必是将兽性予以扩张的结果。因此,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克服兽性、弘扬人性,使自己真正与动物区别开来,让自己的言行,始终在理性的监护与制约中。

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许多的“苍蝇”和“老虎”纷纷落马。这些人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一是贪腐付出的成本太低,这使得一些官员敢于以身试法的“勇气”。二是没有把权力关进笼子,没有建立起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观的原因,一是履行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当自己被提拔起来后,手中有了权力,便急着进行权力出租、权钱色的交易。二是权力的制衡尚不完善,容易混水摸鱼,有“过了这个村,就怕没了那个店了”的错误思想。

面对前车之鉴,年轻的学子们,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振兴中华的中坚、未来发展的左臂右膀,应该要有一种骨气:用聪明才智,加上信念、意志与拼搏,创造出属于你的,也是属于国家的新天地。为此,既要精通一门或几门业务知识,又要了解现实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熟知历史的走向,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实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自己锻造成为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又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利器的一代新人。

居里夫人曾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界”。时代的列车正在风驰电掣地飞奔,那繁花似锦的美好前程,已经举起双手在迎接年轻人。

[1]周满江注译.孟子选注[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袁春剑

Thinking,Innovation,Life,Love in General

SU Yue
(School ofphilosophy,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ll success originate from daily life which contains the possibility of success.It is necessary to respect authority,but blind faith in authority stifles innovation.A success man has his own hobby(ies)or interest(s),is good at designing his own interest according to national need,which can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force for one’s own development.Every one should love himself and others.Everyone should has love in general for human beings and nature;in return,human beings and nature will return more.Being If one grasps the pulse of the society,confirm to the mainstream of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he will be successful.

interest guidance;innovation;love in general

G617

A

1673—8861(2016)01—0080—04

2016-01-15

苏越(1937-),男,广西灵川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主要研究方向:逻辑学、哲学。

猜你喜欢

权威小事腐败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事不小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难忘那件小事
权威发布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