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力评价*

2016-03-15莫小满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职业高职

□ 莫小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力评价*

□ 莫小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立足于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方向及其现状,进一步提出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评价原则,在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更好地进行系统化课程的改革,给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高职教育;系统化;课程改革;教学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基于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90年代,提出高职教育过程的课程改革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和实训课程;21世纪初,提出课程改革过程要以“能力本位、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原则,在校期间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2004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要注重课程改革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要将课程改革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过程相联系,开发遵循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寻找一种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改革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很多高职院校投入到了积极探索实施的过程中。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想很好地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改革,使对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评价体制更加完善,教育者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现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一)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宽泛

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是中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理论深度不够,导致高职教育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不能保证行业的专业性,不能针对某一专业设定特有的、可达到的课程目标。较高、较宽泛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教学内容为主,从而会影响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能突破学科框架

在中国,为了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有了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是以理论基础为主,而忽略了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忽视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定位等方面的不同,课程设置多遵循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突破学科框架,不能将更多的实践课程和企业工作过程演练纳入到学科设置中,从而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高职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设置要注意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在高职院校内单独进行,必须要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二、系统化课程教学中教学能力的评价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中,高职教师的核心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完成协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不仅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性和职业适应性,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力。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考验。因此,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在系统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原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要具有发展性

系统化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与完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授予知识、传授技能、演练工作内容的同时要注重课程、学生及其自身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有一定的发展性,而不是继续讲学那些旧有的已经不切合实际的理论知识。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以该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发展性为首要标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教的知识,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权威前线的知识理论,进一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发展和应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饱满的热情,进而能够体现出教师超强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具有多元性

课程设置不能突破学科框架不仅仅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的枯燥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的心理,进而影响课程效率,降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体现。因此,不仅高职院校需要在学科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努力突破学科的框架,更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内容多元化的重要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领军人物,专任教师要定期翻阅资料,寻找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践课堂中,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工作任务,不仅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更让学生体会到翻阅资料、取人之长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通过其教学内容展现出来,相关部门要肯定其教学能力,把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三)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学生自己,他们所注重的大都是学习的结果,尤其是教师。大学以前,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以所教学生的升学率为标准;本科教育则以升研率和就业率为主,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率为主。作为公司和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会首先以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经常听到一句话“作为一个学生,学习都学不好,还能指望做什么”,这种错误的社会风向,导致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注重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学的成绩。

众所周知,要想有一个好结果,必须经历一个好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经历投身于增加教学过程的实用性及增强教学过程的多元性的工作中,重视教学过程的本身,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体会到教学改革的优势,使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行动力,为更顺利地进入企业、融入企业的工作生活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自身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作为高职教师也一样,要时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要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受到同学的质疑时,教师要及时反思,而不是独断学生的言论。当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时,教师就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具有很强教学能力的高职教师应该具有在课堂上虚心接受学生意见,解除尴尬的能力。要想做到以上两点,教师必须要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可能会出现争议的问题,同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实现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发展,更进一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完善。

(五)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高职院校内,要想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就需要一批具有职业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职教师。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向国家输出的是技术型、职业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的提出,也是为了更好地将课堂和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从而输出高水平人才。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是否具有职业经验应该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指标。专任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能够定期进入到规模不同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和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将这些内容归纳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中但是又高于企业的现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完成学生的工作任务,有职业经验的教师能够正确引领学生,确保其工作思路正确,也会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职业经验给其提供一部分捷径。再者,由于新的系统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起完成任务的同事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同时做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其在真正的企业生活工作中获益。

三、基于教学能力评价原则下的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新时期新目标,在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有了新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及教育相关部门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第一,定期组织到企业参观见习。教师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很多专任教师不能够很好地与企业进行交谈,因此,相关部门定期组织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学习势在必行。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协调好专任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一起进入专业相关企业,让学生能够和前线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明白行业之所趋所向,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计划。

第二,专任教师进企业要物有所值。在企业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过程,更要积极与企业专家讨论如何更好地将工作过程的环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此外,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地筛选、归纳、总结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将其带入到课堂中。教师还能够利用在企业学习的期间与专家商讨进行情景模拟的细节,回校后将企业原型进行情景模拟,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自己的教学过程。

四、总结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要求尊重个体,尊重差异,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新原则下,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紧跟改革的步伐,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明确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课程的持续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1]于颖,宋云燕,王海霞.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18).

[2]邵俊俊,王明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实践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M].宁夏大学,2014(5).

[3]王婷婷,张理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5(3).

2016-09-05

莫小满(1983— ),女,广东茂名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研究、英美文学等。

G712

A

1008-4614-(2016)05-0062-03

猜你喜欢

系统化职业高职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