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个性教育的三个维度

2016-03-15陈淮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育

施 军,陈淮高

(1.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2.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 223001)

语文个性教育的三个维度

施 军1,陈淮高2

(1.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2.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 223001)

个性教育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实施个性教育要抓住三个维度:针对不同文本采用不同方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个性;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要充分利用社会舞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个性教育;三个维度;与时俱进

0 引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确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育的功利性在作怪,用制造“标准件”的划一的教育方式,使个性化教育受到了限制和压抑。因此,要想在教育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铸造老师的教学风格,实现个性化教学。

1 语文个性教育的时代要求

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总和。个性既有相对稳定性,更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学生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个性伴随人的一生,并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语文教学若要推陈出新,必须重视个性教育。现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独特的个性的养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长期课改的弊端已显现,标准化教学模式已经限制了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判断。语文教学若不能彻底了解先进教法之精髓,只会按部就班地“死学”,那么与预期设想只能背道而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培养学生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1]。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深化,计划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变,代之以市场体制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个性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实施,有相当多的优势。首先,教材中大量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其次,语文教师自身的独特个性,如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再有,确立语文教育个性化理念,有利于消除标准化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保障。传授普遍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塑造其个性是语文教育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语文教材、自身独特个性以及确立个性化语文教育理念的度去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打破授受单一教学模式,将自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乐于改变,成就自我。

2 语文个性教育的三个维度

语文教学实施个性教育要找准突破口,充分抓住“三个维度”:文本特色、教师个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因学生施教,从而保证个性教育成果的最大化。语文个性教育的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结果及其评价。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前者需要长期的磨练,后者需要细心的培育。文本是师生之间个性教育的桥梁。依据文本特点采用教法,能确保个性教育的效果。

2.1针对不同文本采用不同方法。

不同文本采用不同方法组织教学,就是为了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更利于培养个性。如在教学戏剧《雷雨》(节选)前,布置学生熟悉剧本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特点,选取一部分同学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课后排练,成型后在多媒体教室表演。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情、语气等来讨论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主题,之后再选择一批学生重新表演。这样学生就占据了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主题、剧本的特点等就会留下很深刻印象。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就很难通过表演完成任务。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字词障碍多,即使课前预习了,也还有许多难点,教学中,主要的方法就是师生讨论,共同扫除字词障碍。再如讲授《沁园春·长沙》与《相信未来》时,可以运用比较方法,如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形式美,以及想象的意境美。不同的文本就要选用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法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个性。

2.2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

教师的个性包括教学个性、自身个性。

教学个性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还应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讨的实践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唱“独角戏”,不根据学情按部就班地讲备课内容,学生机械地听课记笔记,势必削弱乃至剥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依赖感。课堂的呆滞的气氛甚至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学个性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厚积博学,语文教师的品质。教师的品性与其自身的学养有关,诗书满腹能为语文教师的气质增华添彩。语文教师应该是个乐读好学之人。为了适应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需要,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凸显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个性味”,从而间接地感染和熏陶学生。

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正确人生观”[2]的育人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应有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名家的观点要“扬弃”。课堂上要有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语言,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明智;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课堂的活跃氛围,使得学生享受教学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作者把自己痛苦、彷徨和执著等切身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但是作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很难理解、领悟。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前不妨设置一个情景,作为教学的前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碰到的最揪心的事情,谈谈自己那时候的心理感受。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让你最心痛的情节,并用300字左右的语段表达出来。这样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对困难、苦难等有所了解,并且能初步体会在此情此景下人们产生的心态及其情感,从而为文章教学打下基础。在这个环节完成后,提出问题:本文的主人公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是如何做的?他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情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本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就理解透彻了,让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强,品德更高尚,从而完成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在教学中,如何改变僵化枯燥的语文课堂的局面?如何将课堂打造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陶治学生性情的一方乐土?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如教学《报任安书》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迁一生的情况和他生活的朝代的状况,让学生课堂相互交流,之后进行课文教学。这样文中的许多事件学生已有了大致了解,学生有了思考和想象的方向,避免教师逐字逐句的教学。

除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之外,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个性与人格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人格力量、心胸气度、知识积淀、思维方式、理智和理性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正如人们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把自己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2.3针对不同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作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个性差异,利于调动积极性。乌申斯基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实践者。”[4]因此,教师面对不同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的思维空间。同样一个审美对象,有的学生认为美,有的学生认为不美。如“送别诗”常见的两种情感:一种是送别时的儿女情长或依依不舍。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另一种情感是离别时的劝慰与勉励。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者都是美。但是如果放到一个具体的事件中,美丑也许就会发生变化了。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放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解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情感美。

其次,积极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丰富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多观察与思考书中的世界,应多动手写系列读后感,关注生活小事、记录课外名句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开阔眼界,提高文学素养,个性也会于选择与汲取中得到发展。

最后,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人生。人生就是一部书,语文的身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到历史的长河,小到一幅广告语、一句话。要让自己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让校园不再是一座“堡垒”,才能让语文真正鲜活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和发展。

社会是人生大舞台,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学生可以观察英雄名人,也可以观察市井平民。学生通过课堂的小视野来观察生活大百态,让自己贴近生活,激发共鸣,以完善个性。学生可以借助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了解社会,感悟社会,让自己的个性和社会“碰撞”,从而不断赋予个性以新的内涵。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和别人合作交流、探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避免了单一的课堂教学的弊端,学生定会积极踊跃参加,效果会更好。

3 语文个性教育三个维度的关系

个性既有自然属性,更有其社会属性。个性不是纯自然产物,个性主要是在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生活和教育的烙印。学生具有的个性,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搞好个性教育,就要关注学生、教师、课堂三者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

学生是接受个性教育的对象,教师是雕琢学生个性的工程师,课堂是实施和展现个性教育的平台。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培养学生个性的内容及其途径,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课堂是老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实施个性教育的场所,是学生汲取和展现个性教育成果的舞台。学生既是课堂教育的对象,又是课堂教育的成果。因此,必须厘清三者关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教育对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改的发展,学校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也越发迫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才会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1]钟天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3]文若愚.论语全解[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5.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1957:116.

[责任编辑:孙义清]

G420

A

1671-6876(2016)03-0261-03

2016-05-2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国学课程教育研究”(D/2015/02/050)

施军(1963-),男,江苏洪泽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E-mail:shijun101@126.com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