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蔡京考

2016-03-15吕来好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蔡京籍贯诗文

吕来好

(湖北文理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唐代蔡京考

吕来好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一提到蔡京这个名字,大家都会想到宋代的大奸臣蔡京。实际上,唐代也有一个蔡京,而且在当时也有不小的影响。他生于元和末年,卒于咸通三年,是山东郓城人。他最初只是一个小沙弥,最后官至节度使。两唐书中没有他的专传,但是通过零星的记载,还是可以勾勒出他一生的大体轮廓。唐代的蔡京和宋代的蔡京不同,人品相对较好,而且文学创作也不错,只是有些风流,最终的下场也不是太好。

关键词:蔡京;籍贯;仕宦;诗文

中国素来有“知人论世”的研究传统,这种传统有内在的合理性。这里对唐代蔡京的考证就是本着“知人论世”精神来进行的。我们首先研究唐代蔡京的籍贯和生年,其次梳理他的仕途始末,最后欣赏他的风流人生与诗文创作。

一、籍贯与生年

蔡京的籍贯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与同时代人酬赠的诗篇中却有所反映。贾岛有一首名为《送蔡京》的诗歌这样说道:“跃蹄归鲁日,带漏别秦星。易折芳条桂,难穷邃义经。登封多泰岳,巡狩遍沧溟。家在何林下,梁山翠满庭。”[1]卷五七三首联写离别,颔联是对蔡京的赞美,颈联则转入对蔡京老家山东的夸奖,尾联点出蔡京的家乡。诗歌中说得很清楚,蔡京的家乡就在“梁山”。梁山属于郓县,所以,可以知道蔡京的籍贯为山东郓县。

另外一位诗人刘得仁送给蔡京的诗歌则更明确地道出了蔡京的籍贯。这首诗的题目为《送蔡京东归迎侍》,应当是和贾岛同时所作,全诗为:“高堂惟两别,此别是荣归。薄俸迎亲远,平时知己稀。郓郊秋木见,鲁寺夜钟微。近腊西来日,多逢霰雪飞。”[1]6337此诗说蔡京这次回家迎亲是荣归故里,而且时间为秋天。由此可以推断,这当是开成元年(836)蔡京在令狐楚的提拔下,登进士第之后,回老家接父母入京。刘得仁说“近腊西来日,多逢霰雪飞”乃想象之词,设想蔡京带着父母入京,该是到了腊月,大雪纷飞的时候了。山东郓城到唐都长安,距离遥远,往返再加上在家里的停留,前后一个季度也符合唐代交通的现实状况。

关于他的生年,无法确知,只能做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推断。据《云溪友议》中“买山谶”一条记载:

邕州大夫京者,故令狐相公楚镇滑台之日,因道场见僧中令京挈于瓶钵,彭阳公曰:“此童眉目疏秀,进退不慑,惜其单幼,可以劝学乎?”师从之,乃得陪相国子弟。后以进士举上第,乃彭阳令狐公之举也。寻又登学究科,而作尉畿服。[2]卷中

令狐楚镇滑台的时间,在刘禹锡写的《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中交待得很清楚:“元和十四年春二月,王师平河南负固之地十有二州,宪宗视地图户版,俾参其地。三月,有诏:其以曹、濮隶郓为一隅,按部三郡,统兵三万。乃新其军,赐号天平。……大和三年冬,天平监军使以故侯病闻,上方注意治本,乃以牙璋玉节鼎右仆射官称,赐东都留守令狐公曰……大和五年夏四月二十六日记。”[3]卷八观看元和方镇地图,发现滑台(又称为白马,即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带民众撤退的白马)并不在天平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内,而是归属于郑、滑节度使的管辖范围。从刘禹锡的文章中提及的天平节度使的设立看,蔡京更确切的籍贯应该是隶属于郓县的曹或者濮。从材料中可以知道,令狐楚是大和三年(829)冬天接受皇帝的宠赐,取代有病的天平监军使而成为天平节度使。这篇文章是在大和五年(831)夏天四月二十六日写的。另外根据《旧唐书·文宗上》:“(大和六年)二月甲子朔,以前义昌军节度使殷侑检校吏部尚书,充天平军节度、郓曹濮等州观察使,代令狐楚。”[4]卷一七下令狐楚则被任命为检校右仆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综合以上信息,令狐楚在天平节度使任上的时间为大和三年(829)冬至大和六年(832)初。初上任和离任都是很仓促的,暂且假定令狐楚在道场中见到蔡京是在大和五年(831)。这个时候蔡京刚好是一个“眉目疏秀”而又有些“单幼”的可以劝学的孩童,年龄应该在十至十二岁。照这样算下来,蔡京应该生于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前后。

二、仕途始末

蔡京成为令狐楚的学生后,不仅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也同时获得了仕进的良机。正如上文引到的《云溪友议》中的材料所说,他能够有登进士第的机会,也完全是拜令狐楚所赐。他除了在开成元年(836)登进士第,据上文所引《云溪友议》和《唐摭言》卷九可知他还于此后登学究科。他赴学究科的时候,刘禹锡有诗作相送。这首诗的题目为《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全诗为:“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已是世间能赋客,更攻窗下绝编书。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3]928而清代徐松的《登科记考》中则失载了这条信息。

宦海浮沉,除了机缘巧合,有令狐楚的引荐外,蔡京个人的远见卓识和睿智也是他能在官场如鱼得水的重要条件。《新唐书·顾彦朗传、彦晖传》中的一件小事,非常生动地证明了蔡京的政治敏感性:“顾彦朗、彦晖者,丰州人,并为天德军小校。其使蔡京以兄弟有封侯相,每厚礼之,使子赠赉,稍稍进秩。黄巢乱长安,率军同复京师。”[5]卷一百八十六天德地区并无节度使,这里的“其使蔡京”应该是指管辖该地的天德都防御使,由此可见,蔡京曾任此职。蔡京在顾氏兄弟尚未显达之际,便早早地对其施以恩惠,并且对他们进行适当地提拔。后来此兄弟二人确有作为,这就证明蔡京的判断准确而深刻。

从作尉畿服到天德都防御使,从防御使再到侍御史,蔡京官运亨通。官越高,水越深,风浪也就越大。再加上中晚唐的政治局面日趋混乱,罕有全者。李德裕的遭遇是一个例子。就在蔡京当侍御史的时候,他碰上了吴湘案。吴湘案本来是一个已经了结了的案子,只是牛党中人为了彻底驱逐李党人员,乘宣宗上台之际,对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成员发起猛攻。蔡京和崔元藻都是御史,朝廷怀疑吴湘案有冤情,所以派他们到淮南去核查。牛李二党,刚开始还有点为朝廷出力而只是政见不同的意思。发展到后来,就完全变了味,成了纯粹的两派恩怨斗争,没有是非,只有成败。蔡京在核查案子的过程中表现不俗,至少他在形式上做到了清正公平。《云溪友议》中对这件事的说法为:“既为御史,覆狱淮南,李相公绅忧悸而已。颇得绣衣之称乎?谪居澧州,历员外玄所辱。稍迁抚州刺史,常称宇内无人。”[2]28其中的“绣衣”用典,即是正直清廉,处事无私阿的意思。其中有小字夹注为“吴汝南诣阙申冤,蔡君先榜之曰:‘是主上忧国之时,乃臣下无私之日。’”格调很高,但是到底还是为了他自己的高官禄位而已,纵然如此,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他历任澧、抚、饶三州刺史。在抚州任上,蔡京在汝水上做了放生池,不许捕鱼。结果有一个人却在河上垂钓。蔡京派人抓垂钓者,钓人不得已,向蔡京献诗一首——《献蔡京》:“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持蓑笠献新诗。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1]5395蔡京览诗后欲见此人,发现他早已经离开。后来有人告诉蔡京说是野人张顶。张顶这个名字,我们都比较陌生。可是蔡京在饶州任上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情,这次的人物就令人耳熟能详了。“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5]5612-5613陆龟蒙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一位高蹈的隐者,《新唐书》将他归入了隐逸传。陆龟蒙这样对待蔡京,说明他对蔡京并不认可。蔡京晚节不保,肆意妄为,玩火焚身,累及家人,印证了陆龟蒙对蔡京的判断。

蔡京这个人很有政治手段,他历任了三地的刺史后,又回到了朝廷,而且任太子左庶子。他晚年的仕宦经历,《新唐书·南蛮中·南诏传下》有材料记述得非常明晰:

会诏左庶子蔡京经制岭南,忌袭功,有所欲,沮坏之,乃言:“南方自无虞,武夫倖功,多聚兵耗馈运,请还戍兵惜财用。”袭执不可,愿留五千兵,累表不报。即极陈南诏伺隙久,有十必死状。朝廷昏肆,不省也。京还奏,得意甚,复诏为宣慰安抚使。即建析广州为岭南东道,邕州为西道,以龚、象、藤、岩为隶州。乃拜京西道节度使。京褊忮贪克,峻条令,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为军中所逐,走藤州,矫制作攻讨使印,召乡兵比道军攻邕州,不克,众溃,贬死崖州。以桂管观察使郑愚代节度。[5]6283

材料对蔡京晚年在朝廷和岭南西道的作为叙述得很清楚,而且有对他个人性格的评价为“褊忮贪克”,这是十分公允的。这样看来,他在断吴湘案时大张旗鼓地要为皇帝和国家尽忠,也不过是演戏罢了。上述材料中对蔡京的死亡语焉不详,实际上,他死得很惨,也连累了他的家人。《云溪友议》:“邕交所为,多如此类,德义者见鄙,终其不佺也。行泊中兴颂所,僶勉不前。题篇久之,似有怅怅之意。才到邕南,制御失律,伏法湘川,权厝于此。儿子延、近,号诉苍天,未终丧俱逝。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则浯溪之间,不徒言哉!诗曰:‘停桡积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浯溪人,谁家有山卖。’”[2]29虽然《云溪友议》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里的记载与正史互相印证,是可信的。据此可知,蔡京最终因为擅自为乱,被朝廷处死,也就是伏法了。正史中所谓的“贬死崖州”,很有可能是朝廷怕他孤注一掷,发动叛乱,与朝廷为敌,故意稳住他,才出了贬往崖州这样一个缓兵之计。朝廷已经决定处决蔡京,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幸免。可以想见,蔡京最终死在湖南的湘水之畔,遭到的应该是灭门之祸。蔡京殒身具体的时间是在咸通三年(862),享年四十余岁。《资治通鉴》云:“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为政苛惨,设炮烙之刑,阖境怨之,遂为邕州军士所逐,奔藤州,诈为敕书及攻讨使印,募乡丁及旁侧土军以攻邕州。众既乌合,动辄溃败,往依桂州,桂州人怨其分裂,不纳。京无所自容,敕贬崖州司户,不肯之官;还,至零陵,敕赐自尽。以桂管观察使郑愚为岭南西道节度使。”[6]卷二百五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蔡京之谓乎!

三、风流与诗文

蔡京在仕途上机缘巧合地遇到了命中贵人令狐楚,而且前半段步步高升,只是在后来晚节不保,身败名裂。如果只是看他的情感和创作的话,他还是有可称道的地方。

感情是一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令狐楚之所以会收蔡京和李商隐,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情问题。不能肯定令狐楚就是双性恋,但是有这种可能。如果说令狐楚收李商隐是因为李商隐的才华,那么收蔡京,除了上文提到的蔡京“眉目清秀”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理由了。李商隐的容貌如何,我们也无法知道,但是一定不俗,要不然王茂元也不会把千金下嫁给他。如果李商隐形貌不好,就算再有才,这种好事也是绝无可能的。

蔡京的容貌姣好,为他风流奠定了物质基础。他跟随令狐楚学习,并且中进士,中学究科,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大大地提升了他的精神文化品位。蔡京喜爱美色,这并无过错。只是他对令狐楚的歌姬也垂涎欲滴,这引起了李商隐的不满。李商隐在《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一诗中言道:“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仔细看。”[7]42诗的前四句是叙述,歌姬跳完舞后和众人一起宴饮,时至更深,歌姬更显娇态可掬。更深人艳,坐客难免会有想入非非者,蔡京就是其中之一。李商隐当然也有这样的冲动与渴望,只是他比较守规矩,借批评蔡京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蔡京在某种意义上说,只不过是做了李商隐想做而出于种种顾虑不敢做或者是不能做的事情。

蔡京这种爱好风流的性情,到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范攄的《云溪友议》中提及他夺人歌姬一事:“及假节邕交,道经湘口,零陵郑太守史,与京同年,远以酒乐相迟。座有琼枝者,郑君之所爱,而席之最姝,蔡强夺之行,郑莫之竞也。邕交所为,多此类也,德义者见鄙,终其不佺也。”[2]28-29蔡京的出身应该是很寒微的,因为无法维持生存,出家当了小沙弥。后来他的欲望不断膨胀,以致亡身。他爱好美色,到了以淫丧身的地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侧面例证。唐代的情感观念和今天是大不相同的,歌姬是可以赠送的。到了宋代依然有赠送歌姬的事情发生,姜夔就曾被人赠与歌姬。可是过犹不及,蔡京爱好风流,喜欢美女没有错,错在他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不断膨胀的情欲。

人仿佛是一个水晶球,有多个表面。蔡京不仅是个官僚,是个情种,而且也是个文人。蔡京传世的作品有诗有文,文一篇,题目为《李肇东林寺碑阴记》(《全唐文》卷七百六十),记叙了元和至大中年间东林寺的相关情况。《全唐诗》存有他的诗歌三首,除了前文提到的他在临终前做的《假节邕交道由吴溪》,另外两首——《责商山四皓》和《咏子规》也很有特点,体现出了蔡京放旷豪迈与委婉深沉的性格特点。《责商山四皓》:“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1]5394这首诗是他经历了吴湘案,目睹了政治的残酷与黑暗,在淮南任刺史时期所作。这首诗反映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他从一介寒素升至高位,对政治前途有着极大的渴望。但曾经的经历和目睹的残酷事实又让他不寒而栗,对政治斗争深恶痛绝。他责备商山四皓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抒写胸中的愤懑而已。

《咏子规》一诗借杜鹃的血和叫声来写悲情,非常别致:“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北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1]5395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都是用蜀王死后魂魄化作子规的典故,首尾一气贯穿。中间两联集中从碧血和鸣叫写出一个独特灵魂的忧思与悲伤,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首诗具体何时所作无法确定,极有可能是蔡京在任天德都防御使时期所作。或许是在塞外听到了杜鹃凄厉的叫声,诗人联想到了蜀王杜宇魂魄化为杜鹃鸟的故事,目睹了边关将士的清泪,看到了他们对妻儿父母的思念。他对这种有家难归的痛楚感同身受,最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综上所述,唐代的这个蔡京是山东郓城人,生于元和末年,卒于咸通初年。他出身卑微,一路青云直上,最后晚节不保,身败名裂,毁誉参半。蔡京天资独秀,颇为风流,淫靡过度,至于亡身。其诗文能够反映出他个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范攄.云溪友议[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42.

(责任编辑:倪向阳)

Research on Cai Jing in the Tang Dynasty

LYU Laih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Key words:Cai Jing; Native place; Official career; Prose and poetry

Abstract:When we talk about the name Cai Jing, we usually mean the treacherous court official in the Song Dynasty. In fact, there was also a person who named Cai Jing in Tang Dynasty, and he had certain influence during that period. He was born on the end of Yuanhe, and died on the third year of Xiantong. At the very beginning, he was only a small buddhist, however, he became a local governor at last. Although his biography didn’t exist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through the fragmentary records, the main story of his life could be known. Cai Jing who lived in Tang Dynasty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ne who lived in Song Dynasty, his character was better comparatively, while his literary creation was quite good. He was too romantic and even loose in moral, thus his final result was not so good.

收稿日期:2016-04-18;

修订日期:2016-04-22

作者简介:吕来好(1983— ),男,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6-0054-04

猜你喜欢

蔡京籍贯诗文
摄影作品
两者须得兼
闲散生活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村居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袁崇焕的籍贯
实话
蔡京忏悔录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