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争背景下的德意志工人运动

2016-03-15文丰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443000

工会理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意志

文丰(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 443000)



统一战争背景下的德意志工人运动

文丰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443000)

[摘 要]1864年-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战争基本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彻底改变了三十年战争以来的欧洲政治格局。统一战争前后,德意志境内的工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并与俾斯麦政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重大的理论与路线分歧,致使德国工人阶级在很长时期内并未能有效地抵制俾斯麦的反动政策。但是普法战争中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德意志;统一战争;工人运动

近代德国在1871年之前,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个几乎马赛克化的中欧国家,自三十年战争后,一直是周边列强的角斗场。其境内的工人运动在1860年代之前,同样表现为一种高度分散的状态。而随着德意志境内的各种势力逐渐将普鲁士视为德国统一的救星,德国工人运动也逐渐由分散走向了统一。但是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曲折的,可以说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直到恩格斯去世,德国的工人运动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极为艰辛的历程。一方面是对内部拉萨尔派、巴枯宁派的反复斗争,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对抗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反动统治”。但也正是在俾斯麦德意志统一战争中,德国工人阶级在自己的革命导师的领导下经受了锻炼,并逐步成长壮大。

一、民族主义思潮与德意志工人运动

当时的工人运动实际上同时受到了两大思想潮流的影响:一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另一个是民族主义。由于德意志直到1860年代尚未统一,因此德国国内对于统一的愿望异化为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在这一背景下,工人运动与国家统一之间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关系?1882年,在给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深刻地指出:一个大民族,最为根本的目标在于这个民族的独立自主。这是因为,从历史上看,民族独立问题必然与内政问题相关联。民族独立不仅是当时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基本诉求,也是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来,民族国家作为国际主要的主权主体正式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基本原因。这种有别于传统王朝国家和集权制大帝国的国家形态日益成为较大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目标。对于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只有在一个较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的国家中,工人才会在一个体系化的国内产业领域汇集成一股力量。他举出了1859年意大利的社会主义乃至共和主义运动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意大利在当时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并且他回顾了德国在统一战争前的社会主义运动情况:“德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拉萨尔在幸运地被枪弹击中的时候,已经准备承认事业失败并准备放弃事业了。只是在1866年大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的问题实际解决了以后,拉萨尔派也好,所谓爱森纳赫派也好,才有了意义;只是从1870年波拿巴进行干涉的渴望彻底破灭以后,事业才具有很大的规模。”[1]在恩格斯看来,各国工人运动都必须以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为前提,这一论断的历史背景在于当时欧洲普遍存在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到被瓜分的波兰,再到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各民族。

三十年战争以来,德意志民族饱受分裂之苦,他们首先要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而近代以来德意志的社会主义运动一直为民族主义思潮所裹胁,不可能在国家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去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另一方面,德意志资产阶级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普鲁士西部莱茵兰地区取得了较为巩固的社会地位。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使其提出了进一步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在一个德意志邦国的领导下实现全德意志范围内的国家统一,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一愿望在1846年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部分地实现了。虽然1848年-1849年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革命失败,但法兰克福制宪会议代表了整个德意志统一的呼声,这种呼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转化成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德意志的统一战争一直受到这一思潮的持续而强烈的鼓舞。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德意志工人阶级不可能置身事外。那么不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在拉萨尔、俾斯麦看来,解决内部的工人运动问题,必然绕不开德意志民族的统一问题。俾斯麦的侧重点在于追求普鲁士在中欧的霸权,社会主义运动家们则希望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工人阶级的统一,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拉萨尔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国家统一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而国际工运的内部却发生了意见分歧。一方面德国资产阶级屈服于德国专制君主制的淫威之下,资产阶级上层与容克地主阶级主动融合,形成了一个容克资产阶级群体。在王朝统一战争的过程中,普鲁士国家实现了从封建军国主义向容克-大资产阶级的军国主义的过渡。而霍亨索伦王朝正是这个群体的领导者和代言人。因此普鲁士领导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必然得到了这个阶级的全力支持。恩格斯也曾指出:“在德国的自由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只限于南部几个小邦的时候,这种斗争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只有普鲁士资产阶级从昏睡中苏醒过来,这种斗争才能起作用。因为奥地利人未必能够列入文明世界,他们驯顺地服从统治者家长式的专制统治,所以普鲁士就成了德国现代历史的中心,社会舆论变化的晴雨表。”[2]但是,当时的时代形势给德国的工人运动造成了巨大干扰。民族主义在工人运动中造成的思想上的分歧,导致了1848年-1871年之间的重大路线之争。

二、统一战争的开始与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路线

1848年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统一运动和制宪活动遭受了巨大挫折,又由于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德意志境内的工人运动也同时陷入低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统治阶级可以高枕无忧了。1850年代普鲁士国内的社会冲突极为严重。1862年的9月爆发了“预算危机”——如果威廉国王不在兵役期限问题上妥协,邦议会将拒绝批准军事预算,威廉国王与邦议会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峰,为此,威廉一世曾一度考虑退位。也正是以此为触发点,1862年成为近代德国史乃至欧洲史的一个转折:这一年的9月24日,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威廉国王的初衷是希望借助这位容克斗士的力量来对付不听话的自由派议员。由此,德意志迎来了国家统一的最强力的领导者,而德意志的工人阶级则开始了最为艰苦的斗争岁月。这位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流的外交家和政治强人充分利用了工人运动内部的分歧、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软弱,拉拢工人阶级(主要是拉萨尔派)对抗资产阶级。而当时德国工人运动领袖拉萨尔则想借助容克地主的宝剑来斩断自由派的脖子。1863年初,俾斯麦与拉萨尔进行了多次秘密谈判。[3]

1863年5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在莱比锡成立,这是当时最大的、最重要的德国工人组织。拉萨尔当选了主席。[5]且由于此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英国从事理论工作,拉萨尔在德国工人中的影响,超过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当时德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由于不满拉萨尔的亲普鲁士倾向,6月7日-8日,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宣告成立,三名前莱比锡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奥·倍倍尔、弗·比特尔和埃·阿·罗斯梅斯勒不同意拉萨尔的纲领,参与该次会议。同拉萨尔和全德工人联合会相对抗是这次联合大会的主要目的。

1864年,普丹战争爆发前的1月12日,全德工人联合会书记尤·瓦尔泰希辞职,原因在于拉萨尔无视在联合会中进行组织改革和削弱其领导地位的建议;但更重要的是,瓦尔泰西获悉拉萨尔于1863年末至1864年初,加紧同俾斯麦勾结,进行了关于在普鲁士策划兼并霍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时排除自由主义反对派的秘密会谈。普丹战争期间,马克思的支持者与拉萨尔的分歧公开化了。1864年4月威廉·李卜克内西同拉萨尔进行多次谈话,李卜克内西坚决反对拉萨尔要求同霍亨索伦王朝结盟的主张。事后,李卜克内西同前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员福格特一道在全德工人联合会柏林分会中着手组织反对派。5月21日,李卜克内西在庆祝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一周年的大会上,称赞卡尔·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先驱,从而公开反对拉萨尔的个人崇拜。[6]但是,普丹战争的迅速胜利大大提高了俾斯麦的政治威望,资产阶级自由派对俾斯麦的反抗减弱了。在拉萨尔看来,他与俾斯麦结盟的基础也已经消失。有人指出,拉萨尔在同俾斯麦的会谈中,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引诱他走上这条道路的,是过分的自信和过低估计了现代阶级斗争本身的重量。[7]

1864年8月拉萨尔死于一场个人决斗,但德国工人运动内部的分歧并没有停止。只不过随着对拉萨尔派的斗争告一段落,德国工人运动逐步回到正轨。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英国伦敦成立,开启了国际工运史上新的一页。马克思作为这个协会的真正领导者,亲自撰写了成立宣言,在宣言中总结了二十年来欧洲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号召各国工人阶级起来夺取政权。同时在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为进一步的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过去的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这种认识促使1864年9月28日在圣马丁堂出席公开大会的各国工人创立了国际协会。”[8]与此同时,俾斯麦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战争也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先是1866年针对中欧大国,同时也是德意志第二大邦国奥地利的战争,然后是1870年之前积极筹备对德国统一最大的外部干预因素——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战争。由此,在从1864年到1870年的六年时间内,德意志境内的工人运动的方向,一个是继续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另一个则鲜明地指向了普鲁士政权,特别是俾斯麦的内外政策。

三、普法战争与巴黎公社对德国工运的影响

1870年7月,德国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战普法战争爆发,貌似强大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几乎不堪一击,短短五个星期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被普军重重包围的色当要塞投降。9月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第二帝国轰然倒塌。

马克思对于这场战争的本质有着极为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在战争爆发的当天,他受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托起草了关于这次战争的宣言,宣言指出:“如果德国工人阶级容许目前这场战争失去纯粹防御性质而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那么无论胜利或失败,都同样要产生灾难深重的后果。德国在它的所谓解放战争之后所遭到的那一切不幸,又将更残酷地压到它头上来。”[9]并在《宣言》的结尾强调了英国工人、法国工人与德国工人之间的阶级友谊。“他们深信,不管当前这场可恶的战争怎样结束,全世界工人的联合终究会根绝一切战争。官方的法国和官方的德国彼此进行同室操戈的斗争,而法国的工人和德国的工人却互通和平与友谊的音讯。单是这一件史无前例的伟大事实,就使人们可以展望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个事实表明,同那个经济贫困和政治昏暗的旧社会相对立,正在诞生一个新社会,而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劳动!”[10]马克思认为这是一场法德两国统治阶级关于欧洲霸权的争夺,而两国人民之间不应当有任何的仇恨和敌对行为。并且,其他各国的工人阶级都应该与法国和德国的工人阶级携起手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

马克思冷静地分析了普法战争与德国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普法战争的结局对德国工人运动及理论产生的影响:“如果普鲁士人取胜,那么国家权力的集中将有利于德国工人阶级的集中。此外,如果德国人占优势,那么,西欧工人运动的重心将从法国移到德国。只要把1866年以来两国的运动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德国工人阶级在理论上和组织上都超过法国工人阶级。它在世界舞台上对于法国工人阶级的优势,同时也就会是我们的理论对于蒲鲁东等人的理论的优势。”[11]

恩格斯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德国工人运动及政党对待这场战争应该采取的策略:“(1)参加民族运动,——这种运动强大到什么程度,你从库格曼的信中可以看到,——只要这一运动是保卫德国的(但这并不排斥在缔结和约以前在某种情况下的进攻);(2)同时强调德国民族利益和普鲁士王朝利益之间的区别;(3)反对并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切企图——俾斯麦现在暗示,他打算把这两个地方并入巴伐利亚和巴登;(4)一等到巴黎由一个共和主义的、非沙文主义的政府掌握政权,就力争同它光荣媾和;(5)不断强调德国工人利益和法国工人利益的一致性,他们过去不赞成战争,现在也不互相交战;……”[12]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严格区分了德法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在战争中的根本区别。针对普鲁士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王朝战争,马克思提出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每一个支部都应当号召工人阶级行动起来。不能在一场民族主义的狂欢中,忘掉了工人自身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使命。在两个王朝的厮杀中,所有的工人阶级在本质上同属于一个阵营,彼此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如果工人阶级不能够在这种战争中,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那么不论谁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只会导致对工人阶级压迫的加重。

总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运用以上的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和实施创新教学,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能力的重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是马克思又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统治阶级利益与被统治阶级利益之间的重大差别,普鲁士的胜利并不能等同于德国工人阶级的胜利。在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下,工人阶级内部的民族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德国工运偏离了自身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派的斗争充分说明了,在国际工运的初始阶段,工人阶级并没有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也只有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才能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成为国际工运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1871年9月17日至23日,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代表会议通过了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起草的大会决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13]其中的“特别决议”提出了:(1)代表会议同意把巴黎公社的参加者增补为总委员会委员。(2)代表会议声明,德国工人在普法战争期间尽到了自己的职责。[14]

在整个战争期间,马克思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在由他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中,马克思展现了他惊人的预见性。他指出普鲁士侵占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巨大危险:“历史将来给予报应的时候,决不会是看你从法国割去了多少平方英里的土地,而是看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重新推行掠夺政策的这种罪恶有多大。”[15]虽然拿破仑三世已经投降,但是普军并未停战。为了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普军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长驱直入,9月19日包围巴黎。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德国统一战争转变成为普鲁士的对外侵略战争。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巴黎人民为了反对投降的“国防政府”,连续发动起义。1871年3 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自己阶级统治的伟大尝试,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终究是工人阶级被公认为能够发挥社会首倡作用的唯一阶级的第一次革命”。[16]并且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巴黎公社在工人阶级建立自己政权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并为今后的工人运动乃至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方式指明了方向:各级人民代表由选举产生,大多数应当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他们向选民负责,并随时可以被撤换;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废除常备军和警察;教会与国家分离,并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农村地区也实行公社化管理。维护民族统一,并借助公社制度组织起来。[17]

四、结束语

纵观近代德意志的工人运动,可以看出,俾斯麦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战争与当时德国工人运动之间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普鲁士主导下的德意志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统一关税体系和国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竞争的强烈要求。在德意志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德国的工人阶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与积极的斗争,为自身的发展也创造了条件。此外,普法战争中巴黎公社起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来自于对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经验的直接观察和归纳总结,后来这一理论又被列宁继续丰富和发展,并应用于俄国的革命实践中,最后成为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方针。

注释:

[1] 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2-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60-261.

[2] 弗·恩格斯.给“北极星报”编辑的第二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 1974:644.

[3] 梅林.德国社会民主党史[M].第三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112-113.

[4] 弗·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观察家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6卷. 1974:255-256.

[5] 梅林.德国社会民主党史[M].第三部. 1963:77-78.

[6] 洛塔尔·贝托尔特等编写,葛斯等译.德国工人运动史大事记[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2.

[7] 梅林.德国社会民主党史[M].第三部. 1963:119.

[8] 卡尔·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6卷. 1974:13.

[9] 卡尔·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 1974:6.

[10] 卡尔·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 1974:8.

[11]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70年7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3卷. 1974:5-6.

[12] 弗·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70年8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3卷. 1974:42-43.

[13] 卡尔·马克思,弗·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代表会议决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 1974:455.

[14] 卡尔·马克思,弗·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代表会议决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 1974:457.

[15] 卡尔·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 1974:289.

[16] 卡尔·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 卷. 1974:363.

[17] 卡尔·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 卷. 1974:358-359.

[编辑:徐 迟]

[中图分类号]D41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53(2016)02-0037-05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文 丰(1984-),男,湖北襄阳人,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德意志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类概念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小演讲,让德意志“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