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研究
——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2016-03-15欧红玉何亮李儒银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院校

欧红玉,何亮,李儒银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研究
——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欧红玉,何亮,李儒银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人才是兴业之本。高职院校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乃至“三师型”的教学团队。文章从校企人才“互聘共培”的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出发,提出建立校企“互聘共培、双岗双薪”的新型人事制度,根据学校特色、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复合型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互聘共培;三师型;复合型;教学团队

人才是兴业之本。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企业和一个学校,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等能力。谁拥有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谁便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技能型的师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多面手。那么,怎样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复合型技能、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学团队,是每个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育部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学校教师+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在校生的人数不断扩大,而高职院校师生比却在下降,特别是:

1.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指“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即“既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教书育人;又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能进行职业指导”的教师。

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在3年建设期内,要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90%。”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远远达不到这个指标,有些勉强能达到比例指标的,也是一些“名不副实”的、单纯的持有“双师证书”、而没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线实践经验的、滥竽充数的“双师”教师。

1.2“三师型”教师奇缺

“三师型”教师,即“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职业培训师”,指“既能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又能进行行业技能指导、还能进行职业培训”的教师。

应具有“双师素质”已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能履行学历教育教学的职责,又要能承接企业工程项目、技术研发等工作,还要能承担企业的员工培训等任务。“双师素质”的教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建设一支“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技师)+职业培训师”的“三位一体”[1]的优秀教学团队已迫在眉睫。

1.3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行业/企业工程师(技师)+员工职业培训师”的“三位一体”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既是学生课堂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师,又是企业管理、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与指导的工程师(技师),还要是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师。这三重身份在教师综合素质上的体现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位一体”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社会服务能力欠缺等,依然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而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出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从企业聘请一批教学能力较强、实践经验又很丰富的行家里手作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同时从校内遴选一批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到对口的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或进行技术支撑,由此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双师”、“三师”结构的优秀教学骨干团队。

我们现在的校企合作,一般是企业在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甚至是被动地参与着,还有一些旁观者的心态。如何加强校企互动、完善校企合作、引导企业从被动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转向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是各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开展的工作。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打破“学院教师为学院所用、企业工程师为企业所有”的传统保守观念,建立一种“企业引进、行业聘请、校企联合培养”的“互聘共培”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的提出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是指:在校企联手、共同办学的过程中,学校与行业或企业本着“互惠双赢”的愿景,互聘对方人才(主要指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行家里手)作为兼职员工,实行“双岗双薪”的新型人事薪酬制度,并对所聘任的人员行使“共同培养、共同使用、共同管理”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人力资源共享形式。

2.1校企人才“互聘共培”,可提升双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拥有专门技术的专业人才,是最有价值甚至是稀缺的人力资源。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应当充分挖掘和实现这些优秀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如果高职院校的优秀专业教师们,除了给本校的学生们传授专业课程之外;还可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兼职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如承接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专利发明等;并可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以此填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

行业/企业的各类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技师,除了在所履职的行业/企业的本职岗位上发挥所能、创造价值外,还可受聘、兼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指导实习、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们提升实践技能,为社会储备优秀人才。以此补充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短板,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觅得优秀毕业生,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

2.2校企人才“互聘共培”,能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校企人才“互聘共培”,高职院校能将学校已有的专任教师安排到企业一线岗位去实践锻炼,以对其进行生产化、市场化的改造,提升其实践技能;同时,到了一线的老师,能收集到市场需求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也能感悟到技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借助这些一手资料,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保证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

通过校企人才“互聘共培”,能保障高职院校聘请到更多的、更优秀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担当学校的兼职教师,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保证,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3校企人才“互聘共培”,能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加之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又具有周期性和多样性,无法也不愿在人力资源方面支付较高成本。而现有的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已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端技术人才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非常愿意与企业紧密合作;而高职院校的老师们,本身已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对企业支付的兼职岗位报酬多寡就不会太计较;况且,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又涵盖了很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可成为企业重要的人才合作伙伴,校企人才的“互聘共培”可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的补充模式。

总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对社会、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合作”的“互聘共培”,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能提高专业教师的高职教育执教能力,促进校企合作深入长远发展。

3 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不但受到用人制度、教育成本等方面的制约,还与政府的支持力度、企业的参与程度等种种因素有关。因此,高职院校要从降低人力成本、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来构建一种新型的校企“互聘共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善教学团队的建设。

3.1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构建

首先,要搭建一个能实现校企人才“互聘共培”的校企合作平台。如建设一批校内外“区域职教集团”、“教学企业”等,如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NC学院,就是作为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其次,要签署一个民主平等、互惠共赢的合作协议,赋予合作双方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基于校企人才“互聘共培”的高职院校“双师型”、“三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主要涉及“聘任、管理、待遇、激励、培训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如“双岗双薪”的薪酬制度、“优劳多得”的激励制度等。从而保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同时为企业储备优质的人才,更好地解决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3.2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人才“互聘共培”模式实施

基于校企合作的校企“互聘共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合作”、“互聘”和“共培”三个程序。

在“合作”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有“劲往一处使”的通力合作精神,紧密团结,本着“降低成本”、“互惠双赢”的美好愿景,将双方的“优势互补、特色共存”的思想观念融入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中去,构建“和谐”和“双赢”的美好局面。

在“互聘”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对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要进行甄选,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参与企业项目或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等服务,以保障企业运营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方面也要严格把关,要重点关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要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负责学生实践类课程的讲授与指导、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在“共培”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实现双向兼职人员的“生产化”、“教学化”和“市场化”改造。如要求企业为青年教师提供与其专业匹配的挂职锻炼的行业和岗位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技能。而高职院校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也需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要求其参加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各种课题研究。当然,高职院校在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时,也要尽量发挥其专业技能的特长,安排其主要兼任实训实践类课程。同时,为满足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间的需求,实训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尽量集中和灵活,为企业专业人才获得“双岗双薪”提供绿色通道。

总之,校企双方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双方甄选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教学团队,组织双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合作完成项目研发、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校企工作,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共同完成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工作。

[1]李儒银等.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1-63.

[2]潘琦华,褚天霞.校企“互聘共培”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体系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6-8.

[3]崔夷修.基于高职院校教学企业的校企互聘共培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6):81-84.

[4]梁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81-382.

[5]刘洋.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三创”人才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4):49-52.

[6]刘雨涛,吴汉秋.“双师型”教师的角色、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6):55-59.

[7]汪永太.关于高职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5-9.

Research on“mutualemploying and co-cultivating”m odeof school-enterprise talents—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OU Hong-yu,HE Liang,LI Ru-yin
(Hunan Post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410015)

Talent is the soulof the society.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it isnecessary for th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build a high-quality"double-qualified”,even“triple-qualified teaching team.By analyzing the new constructionmode of“mutual employing and co-cultivat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personnel system—“mutual employing and co-cultivating,double-post and double-pay”.According to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and based on th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 latform,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can bebuiltwhich hasgood theory qualities,compound skills,innovation spiritsand practicalabilities.

mutualemp loying and co-cultivating;trip le-qualified type;compound type;teaching team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3.014】

G717

A

2095-7661(2016)03-0048-03

2016-06-29

欧红玉(1968-),女,湖南宁乡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通讯技术高职教学与研究。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校企协同‘,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编号:XJK014CZY061)。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