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研究与实践

2016-03-15王巍

黑龙江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财经类财经应用型

王巍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00)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研究与实践

王巍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00)

随着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大发展,财经人才目前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财经人才的结构中心已经明显出现上移趋势。同时,对于刚毕业的财经学院学生来说,岗位的适应期大幅度缩短,要求其具有较高工作能力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财经类院校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目前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简单介绍有效的实践过程,以供参考。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问题;优化研究与实践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人才是在培养和构建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的目标下进行定位和设计的。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快速发现并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也能够灵活的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

1 我国财经专业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财经专业的教育理念落后

由于财经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培养人才时是按照一项具体的工作和服务去进行的,属于非常狭隘的专业性教育,适应面和程度都非常狭窄。重视知识传播,不能兼顾培养能力,因此若提高财经类人才的专业素质就不能与教育理念和传承创新相提并论,也就不能较好地掌握课程。在教学上也只停留在普通的意识层面。对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只认为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在应试教育中,创新培养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有限的。

1.2财经专业师资队伍构建不合理

从知识的结构角度来讲,财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复合型专业教师都普遍匮乏。从年龄层面的角度来讲,中老年的师资队伍大量存在,年轻的专业教师所占的比例不大,传帮带的作用很难发挥,同时也缺乏师资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从教学和匹配的层面上来说,财经专业的教师应注重科学研究,将教学和科学研究分裂不仅不能有助于科学发展的动态和前言的发展,而且对课程的创新性表现不足,而且不能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1.3财经类专业教学资源不足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财经类专业的培养模式接近于平面化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在课堂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和学生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都是“纸上谈兵”。从理论教学方式来看,封闭式的教学系统或称为教学内容的主导方向。同时,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资源上来说,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衔接不紧密,无论教学资源还是家庭教育资源都与社会资源相分离,学业、产业、就业、创业不能有效地连贯起来。这就导致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很难养成立体化模式。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和教育教学角度来看,如果发生人为的扭曲,在这种资源条件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都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在个体能力的发挥上存在残缺性和单一性。

2 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与实践分析

2.1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财经类的教学发展不是均衡的教育发展模式,而是突出中心和结构协调的专业教育发展模式。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应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在学生的专业素质上来看,是受教育对象走向职业岗位后取得教育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从国内外先进的财经类教育教学成功者来看,都不完全具备完美的职业素质,而是都具备了具有成功关键因素的素质。作为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的培养财经人才的财经机构,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都需要更加具体和全面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的统一性,在专业的基础和专业性课程中突出重点,精心设计课程,使课程更加紧凑,突出培养中心素质课程。

2.2财经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

思想品德的统一培养

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培养认识和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人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这是一个国家先进性发展的重要标志。财经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突破能力,树立全面的综合能力观,注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和自学能力等等。在方法的培养上要注意技巧,教会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和经验,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这是能够使财经类教育者终身受益的教学经验。通过思想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能够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在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时才能够系统的去考虑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能力进行统一,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2.3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体现专业、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的统一培养

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应通过专业教育的形式来培养,通过对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统一教育形式,将科技素质统一成科技教育素质的培养。财经类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带有专业性的,是一种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培养中,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方式偏重于专业教育,而忽视系统性的教育。一些大学生由于入学时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优化很不利。而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对专业素质的培养,因为这是学生走向社会参加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对高等财经类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来看,财经教育属于文科教育,需要将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同时在进行招生时也都偏重于文科生源,这更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近些年来的财经类院校发展来看,都通过加强了通识教育和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功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强调通识教育中也不能削弱对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应恰当地将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

3 结语

从近年来财经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上来看,更多的高校将培养目标放在本校人才的知识培养上,而不能积极地探索更多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实践,如果从优化整个学科结构来看这远远不足。正确的思路是,同时注重对财经类学科的专业性建设,以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为核心,进一步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来构建合理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队伍,以教育教学平台为依托,加强财经应用型人才的优化研究,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

[1] 闵建杰.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管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4.

[2] 王香兰,刘莎,杨会朴,石岩,李蕾红,陈琳,王鑫斌,晋颖.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探索——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03): 77-80.

[3] 张清芳.地方财经类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路径研究——基于“冰山模型”的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6):98-104.

[4] 王玲.适应会计教育目标分层的需要突出我校会计专业特色[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53-254.

[5] 随新玉,詹克波.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6):115-119.

G640

B

1674-8646(2016)01-0094-02

2015-11-10

课题名称: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G2014010929);批准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猜你喜欢

财经类财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财经日历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阅读时代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