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北,一个丝路“码头”的蜕变

2016-03-15柴丽平孙小光

走向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垦利码头考古

文、图/柴丽平 孙小光

海北,一个丝路“码头”的蜕变

Haibei, the Transmutation of a Silk Road “Wharf”

文、图/柴丽平 孙小光

○专家查看海北遗址出土瓷片。

在位于山东境内的黄河入海口,有一片古老而年轻的滨海息壤,除了明代大移民的口耳相传,除了历史典籍中几个孤立的地名,除了传承至今的盐业和农耕之外,这片几经淤盖的土地几乎不为历史所记忆。然而,一次纯属偶然的文物发现,却成就了收获空前的考古勘探,让众多的考古专家不断寻着古迹中镌刻的斑驳历史,去追溯垦利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这片总面积8公顷的漫漫遗址,该是一处古老的商肆集镇,还是一处镇海锁浪的城池?迤逦回环的夯土层,展现的是官署建筑的墙壁,还是贸易码头的驳岸?那些步履嘈杂的古人,是风餐露宿、闯荡天涯的匆匆过客,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滨海土著?

随着海北遗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800多年前垦利中西部地区的轮廓,在专家手中慢慢复苏,宋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码头”的论断,在剥丝抽茧的勘探中,越发清晰。

消失的“疙瘩顶”

山东省垦利县胜坨镇海北村以北,原有一处隆起的高地,连村里最年长的村民也说不清楚它形成于什么时期,当地人称之为“疙瘩顶”。后因附近村民取土盖房,“疙瘩顶”逐渐被夷为平地。然而,就在这片新形成的平地上,一些被取土者熟视无睹的瓦砾瓷片,引起了三位村民的注意。2006年4月11日,他们上报了县文化馆,引起了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鉴于海北遗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东营市和垦利县专门聘请北京大学教授权奎山对遗址出土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并于2006年6月3日到遗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权教授认为,海北遗址出土的瓷器标本,品种多、内容丰富,其时代为北宋金元时期,有不少标本为河北定窑、河南青瓷窑、江西景德镇、河北磁州窑等当时的名窑烧造。

这批瓷片资料对研究垦利县的历史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垦利是一个1943年才正式成立的年轻县份。因其县城以东的大片地域都属于成陆不足160年的新淤地,所以许多人往往会简单认为“垦利没有历史”。但在考古学家和当地文史工作者看来,这片土地的历史却远非如此短暂。

对照多部历史地理图册发现,今垦利西南部地区早在原始社会和夏朝时就已形成自然海湾、海口。商周时期成陆,并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出现煮海制盐等传统行业。然而直至清朝咸丰五年的黄河决口,重新由渤海湾入海,为黄河尾闾县份的利津县(包括垦利县西南大部地区)营造了大片新淤土地,才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村落,到20世纪60年代,针对这片土地的政府移民仍在继续。

长期以来,人们对垦利县历史的研究大都采取了一种“厚今薄古”的做法。而且,通过地方史志和民间谱牒,这片土地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元末明初,此前的人文历史一片空白。这次海北遗址的地面发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地下文物,又将如何改写垦利的历史呢?

○海北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

○2006年海北遗址发掘现场。

抽丝剥茧探遗址

2006年10月16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关于胜坨海北宋元文化遗址发现及进行初步考古发掘的情况汇报》后,第一次发掘便被提上日程。

此次发掘面积一千二百三十余平方米,发掘平均深度4.8米左右。国家、省、市专家证实,经发掘出土遗物品相好,窑口多,数量大,种类齐全。分别为瓷器、陶器、古钱币、砖、瓦、瓦当、动物骨骼、贝类、生活用具、装饰用品、建筑构件等。从出土的钱币看,其铸造朝代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涵盖北宋各个时期,有少量秦汉时期的钱币。发掘过程中,还陆续出土了许多人类生产、生活、居住的遗迹现象,有夯土层、炉灶、房基、建筑物根脚、灰坑、灰沟、瓦片堆积层等。

重见天日的夯土、砖瓦、瓷片,该向人们怎样诉说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800多年前的宋金时代,这里又曾经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衰落?面对大批的文物碎片,考古工作者再次陷入了沉思。

2007年7月,垦利县文体局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权奎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佟佩华、李振光,文物出版社秦彧等专家、教授进行综合考察、论证,最终提交了《山东垦利海北遗址出土遗物论证意见》的报告。这份论证意见除对上述考古发掘过程、发现进行描述之外,还进一步分析认为,遗址性质有面积较大的作坊、当时的驿站两种可能。

考古专家分析,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仅占海北遗址总面积的1.4%,只是初步验证了遗址年代、性质和人居历史。若发掘位置为作坊或驿站的推测成立,尚有许多待考证的问题。一是高级别人员的级别定位和办公、居所尚待考证;二是官衙,兵营及工、商、民的居所尚待考证;三是街巷、水井的位置尚待考证;四是墓葬区位置尚待考证。

2011年9月,垦利县文广新局为海北遗址申报省级大遗址保护,东营宋金码头(海北)遗址保护方案编制是东营市惟一入选的省级大遗址保护项目。

亟待揭开的历史之谜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遗址保护的要求,2011年11月,有关部门组成东营市宋金码头遗址考古调查队,对垦利县海北遗址及其周边遗址进行全面深入钻探和部分地段试掘,以全面了解该遗址地下文物分布范围和堆积情况,为大遗址保护奠定基础。

这是考古工作者对海北遗址进行的第二次深入勘探。这次考古钻探的地点,主要选在2006年发掘区的北侧和东侧,都是以往未经发掘的区段,钻探面积6万平方米。经过了两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结合2006年发掘出土的遗物,考古工作者认为,海北遗址应为宋金时期的码头遗迹。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3米,这在山东沿海地区实属罕见。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地理、海岸变迁、水文地质、航运及商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海北遗址出土的十多件精品文物参加了全国的“海丝”文物巡展,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海北,认识了海北,对海北遗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许多专家也充分肯定海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海北遗址发现十周年暨中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海北遗址出土的影青瓷器残件。

○海北遗址出土的黑釉小罐。

2015年3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垦利县将海北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遗产点进行了申报。

2016年1月23日,海北遗址发现十周年暨中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垦利县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将对下一步海北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各项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学术指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宋金时期北方海路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肯定了垦利县海北遗址作为海上运输新地点的作用。

沉睡千年的古迹正在苏醒,历史的面纱正在被揭开。可以断言,随着对海北及周边文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随着对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垦利中西部地区的历史将有更多更抢眼的新发现。

猜你喜欢

垦利码头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测一测
垦利街道:为了群众的安全,人大代表在一线
祝贺《中学时代》杂志社东营市垦利区第一中学记者站成立
东营市垦利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分类讨论思想
前往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