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退休之后想去演话剧

2016-03-14梁秉堃

廉政瞭望 2016年1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潘金莲曹禺

梁秉堃

1 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不知不觉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了。但对于许多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来说,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人、创业者,他提议建立第一个“全国专业话剧院”,并推荐曹禺当院长,还批准建设首都剧场……

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受到总理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这并不奇怪,因为总理付出的‘爱最多,接受的‘爱也最多。”那些与周总理在一起的日子,人艺人无法忘怀。

导演间的“特殊座位”

和周总理握手,让人终生难忘。每次见到周总理,无论在哪里,他都要热情地与我们每一个人握手。在周总理到来之前,剧院领导会嘱咐大家:“总理在长征中骑马摔伤了胳臂,握手时不能用力,要轻点儿。”但在握手时,我们倒是小心翼翼了,周总理却是满脸微笑着用力握。

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周总理喜欢看北京人艺的戏。但他日理万机,工作很忙碌,经常要等到下午工作结束后,才问秘书晚上有没有安排,如果没有就去看戏。

那时,首都剧场的杨经理在演出前,都会留几张票以备不时之需,一般会等到演出半小时后才会把这几张票处理掉。一天,杨经理刚把预留的几张票售出,突然接到通知,总理要来看戏。无奈之下,杨经理只好把第7排中间几个座位的观众换到其他地方。不久后,周总理来到剧场开始看戏。

中途,周总理到小休息室休息,他问道:“我坐的座位上原来是不是有人?”杨经理只好说出实情。周总理有些激动地说:“胡闹!人家先来,我后来反而要把人家赶走,不能这样。杨经理,休息以后你要把人家请回原来的座位,还要道歉!”周总理停顿了一下,又说,“剧场里不是有个导演间吗?我就在里面看戏好了。”

从此以后,似乎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周总理只要迟到了,就要到看不太清又听不太见的导演间里去看戏,不能有特殊安排。

一次,周总理又来到导演间看戏,房间里很暗,他顺手拿起桌上的专用望远镜看戏。这时,一名导演走进来,径直坐在周总理身边。这名导演视力不太好,对周总理说:“劳驾,也让我看看。”于是,周总理把望远镜递了过去。到幕间换景灯光亮起来时,他才发现身旁坐着的是谁,便很不好意思地说:“总理,原来是您呀?我还抢了望远镜!”周总理笑着说:“小同志,我们一起看得很好嘛!没关系,我的眼睛要比你好一些!”说到这里,导演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于是之被批“台词不清”

1961年夏天,剧院正在演出《雷雨》。一直支持曹禺这个代表作的周总理再一次来看戏。

新中国建立以后,《雷雨》由北京人艺首演,演员也是全新的阵容,其中,于是之扮演周萍。在一次演出中场休息时,导演夏淳跑到后台,告诉于是之:“总理对你的台词不满意,声音太小。”演出结束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来到后台,对于是之说:“你要做好准备,总理会批评你。”

随后,周总理来到小休息室,大家落座后,于是之很紧张。但周总理并没一开口就批评于是之,而是首先谈到“大跃进”中一些过火失当的行为,劳逸结合注意不够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他说:“你们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可以把戏演得很好。这次演出是因为赶任务影响了质量。一图快,就不容易把人物刻画得深刻。我觉得应在质量上好好研究一下,别只为了赶任务而降低了质量。”

最后,周总理才把话题转到于是之身上。他说:“你的声音太轻,观众听不清,不好。”接着又说,“一个演员在台上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眼睛老看着观众就忘了戏里的环境和人物关系,但只顾自己的‘真实,心里忘了观众,声音小得叫人听不见,也就没有了群众观点。”

事后,于是之又从剧场杨经理那里了解到,周总理之前看戏时,已感到于是之的台词不清,杨经理解释说可能是总理坐的第7排声音效果不好。周总理第二次来坐在声音效果好一些的地方,仍听不太清,他问了旁边的观众,结果人家也听不清。周总理才对曹禺院长说:“我是爱你们心切,所以要求苛刻一些。”

为了这件事,于是之后来激动不已地说:“为什么周恩来同志逝世的公报发出以后,剧院里的人会哭成那样?为什么剧院一定要在当时开追悼会?人心的力量无比强大!”

亲自过问两出剧

1961年4月,周总理来到首都剧场,观看欧阳予倩的作品《潘金莲》。演出结束后,他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剧作者、导演、演员、剧院领导人等参加,并让他们各抒己见。不少人提出了这出戏里的不足之处。

随后,欧阳予倩说:“1924年写戏时,我看到许多妇女受压迫,心中很悲愤,就写了这出戏。我演潘金莲,周信芳演武松,我们各演各的戏,没有想到主题思想的问题。现在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个戏究竟要说明什么?”

周总理说:“欧阳老说到当时的思想活动,我完全理解。可这个戏今天重新上演,就要考虑对青年人的影响。张大户压迫潘金莲,她反抗值得同情。可后来她杀了一个老实的农民,还和西门庆私通,这就没法让我们同情了。如果她为了求解放,选择出走或自杀,会使人同情。”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周总理看了看欧阳老继续说:“我见到剧中的问题,觉得应该向你提出来。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一定多保重。”就这样,一个带有原则性的戏剧创作座谈会,在推心置腹的气氛中结束了。座谈会后,剧院决定停演《潘金莲》。

1958年,老舍的新作《茶馆》在首都剧场演出,很快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但中央文化部的一位领导严厉批评北京人艺领导的“右倾”思想,在组织创作和演出中,“不是政治挂帅而是专家挂帅”。实际上,是在指责《茶馆》为民族资产阶级“大唱挽歌”。于是,连续上演59场的《茶馆》被打入“冷宫”。

周总理听闻此消息后,跟于是之说:“请你转告党委书记,《茶馆》这个戏改一改还是可以演的嘛!”

1963年7月7日下午,周总理看了《茶馆》后,向焦菊隐和党委书记赵起扬说:“《茶馆》这个戏没问题,是一出好戏。第一幕发生的时间放在辛亥革命前夕就更好。不过这个意见不要向下传达,以后我亲自和老舍先生商量。”

如果不是周总理及时“出手”挽救,恐怕观众就无法欣赏到《茶馆》了。

总理的话剧情结

周总理先后在人艺看了41次演出,而且每次看戏以后,都坚持要到舞台上来,向全体演职人员表示感谢,还要和大家一起拍照留念。

周总理来看现代剧目《年青的一代》。演出结束以后,他照例来到舞台中间,谈了二三十分钟。他不仅提肯定意见,也会提出批评,比如指出某个女演员的裤子过短不大好看,等等。当时周总理的话音刚落,导演立即表态:“那好,我们一定按照总理的指示修改。请总理放心!”

正当大家鼓掌时,周总理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他说:“我谈的并不一定对。我看,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说了算,而不是由一两个领导决定。今天谈的话如果是经过集体讨论的中央决定,那一定要执行。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说到这里,他微笑了一下,“尽管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观众,但毕竟也是一个人嘛。”掌声再一次响起。

周总理的艺术情结大约要从他18岁在南开学校发表的一篇文章算起。他在《吾校新剧观》中主张:“新剧的内容,是不要脱离现实;新剧的形式,应该是语言通畅,意含深远,悲欢离合,情节昭然。”同时,周总理还在“南开新剧团”里,改编剧本、评论演出、扮演角色……他扮演过《一元钱》里的孙慧娟,当时不允许女生登上舞台,他就主动承担了“男扮女装”的角色。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总理一再对人们表示:“我退休之后想去演话剧,就扮演曹禺写的《家》里那个大少爷。现在看到的演出都不太满意,我是有这种封建家庭生活经历的,完全可以演好。”

有人说:“如果今生周恩来总理没有做政治家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作者系北京人艺一级编剧)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潘金莲曹禺
北京人艺,我心中的艺术殿堂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PAN JIN LIAN'S DIARY 潘金莲日记
曹禺三下“鸡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