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中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2016-03-14肖王平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实物感性

肖王平

知识的理解是在获得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并通过思维过程实现的,所以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理解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感性材料

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进行的理解往往分不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哪些不是。例如,大部分中小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一般会认为鸟是有羽毛会飞的动物,这显然是对鸟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原因在于他们只是将见到有限的几种鸟与其他种类生物进行对比而得出结果,虽然也经历了一定的思维过程,但在这种情况下的理解是粗糙的、不精确的、低水平的。

教学经验证明,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强化中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通过实物直观即通过提供实物为理解理解提供感性材料。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教学参观等,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感性材料富于真实性,在这种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抽象、概括,所理解的内容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关系比较贴近,因而有助于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在使用实物直观这一途径时,应注意到它的局限性。首先,所提供实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如当地没有或过于珍稀或不合时节。其次,某些重要的过程性感性材料是无法直接提供的,如植物生长过程、原子、电子结构等都难于提供相应的实物直接感知,所以还必须采取其他辅助手段。

(2)通过摸像直观,即通过模拟实物的形象提供感性材料,如各种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录像等,摸像直观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虽不及实物,但可能通过人为手段消除实物直观的缺点并弥补它的局限性。利用这种手段可以有目的地提供大量实物直观所无法提供的,典型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3)通过言语直观即通过生动的言语描述唤起表象,这种途径不受时空限制,但需要学生相应地记忆表象为基础。

实际上,在教学中往往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经常两种或三种方法相结合使用。言语与实物、模像直观相结合有三种形式:言语在前的形式,这时言语主要起动员和提示的作用;同时或交错进行的形式,这时言语不仅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作用,三种形式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言语在后形式,这时言语主要起总结概括和强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这些形式,使学生的感知活动与促进理解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

2.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产生适当的差距

要使学生的理解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要激发理解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心理发展力来自于个体内部及客观世界之间的矛盾,其中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和教育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不一致所导致的不平衡。因此,外界环境及教育的这种要求只有为发展的主体所反映和接受并引起其内部的不平衡,才能转化为发展主体的一种发展需要,从而推动发展过程。教师应以不断发展的观点,充分估计学生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必须以阶段发展的观点,考虑到学生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现实可能性,机智地提出新的,最适宜学生发展情况的教学要求,向学生展示新的矛盾。当学生感到有必要对新作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解决矛盾的时候,教师再引导其思维朝一定方向进行,使之形成合乎要求的暂时联系系统,使矛盾得以迅速统一,于是从一个理解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在如此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迅速发展。

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概念的时候,往往会对某些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不准,以至造成理解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抽象和概括,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变式、比较、系统化等方法是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所谓变式,就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具体例证,也就是在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变换非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例如讲鸟的概念时,举例除了会飞的鸟之外还要举一些不会飞的,如鸵鸟和一些不擅长飞的家禽,如鸭、鹅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会飞并不是鸟的本质特征。

比较是指多种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比较与变式相结合是促进理解的常用手段。以鸟的概念为例,举例时不但要举鸟类的例子,还要比较鸟类与一些会飞的哺乳动物的异同,如蝙蝠、鼹鼠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到哪些是鸟类所共有的,不随对象的变化而改变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鸟的概念。

由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其他事物间存在种种联系和关系,所以,我们要将对某一知识的掌握建立在某种知识体系中。否则,一方面会妨碍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将影响到利用这些知识间的关系理解新知识。以简单的算术知识为例,如果对所学的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不理解,同数的连加和乘的关系就不易理解,而且对加、减、乘、除知识本身的理解也有局限性。

总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否,最终检验的标准是能否进行实际运用,而且通过知识的运用也有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所以,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实物感性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