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句法”汉化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03-14谢旭亮祁治国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汉化英语语法句法

谢旭亮 祁治国

通过对学生平时英语作文及考试作文中出现的“句法”汉化现象进行实例研究,表明“句法”汉化现象的主要类别有:单句罗列、主谓不一致、主谓语缺失、词类误用、语序混乱等,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汉化现象占英语汉化现象的37%以上,成为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学生语言交际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汉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研究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将对高中学生学好英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产生“句法”汉化的原因

1.淡化语法教学。在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习得”英语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英语语法教学被边缘化,甚至有些教师放弃对英语语法的教授。然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使学生学到的是大量不伦不类的英语知识。学生在交流时,句式散乱,语言缺乏逻辑性;在写作时,对动词时态、人称变化、主被动结构、主从复合句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随意罗列句子,语法错误随处可见,出现许多“中国式的英语”。因此,掌握适当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淡化语法教学使学生缺乏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造成大量的汉化英语。

2.母语负迁移。前人的研究表明: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则往往产生于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虽然英汉句子基本结构都是主语(S)+谓语(V)+宾语(O),但是两种语言的内部结构形式差异常常导致负迁移的产生。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主要原因为: 第一,句式结构差异。英语讲究主谓宾逻辑和语法的完整,而汉语句子并不讲究形式上的完整,省略主语、关联词的做法屡见不鲜。第二,语言形态变化差异。英语在人称和数的变化、时态、人称代词、主谓一致等方面的变化比汉语丰富和复杂得多,而汉语的变化主要通过词义表现,中国学生往往注重词义而忽视英语语言形态的变化要求。第三,以汉语中介直译。调查发现,72%的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首先是利用汉语语言习惯进行构思或表述,然后将汉语直译成英语,导致不符合英语句法规则的汉化现象出现。

3.英汉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就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抑制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英语表达汉化现象的主要因素为:思维方式差异,语言结构差异,习惯用法差异等,思维方式差异居于各因素之首,其他因素还可以通过积累学习进行克服,但对于长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的学生来说思维方式是很难改变的。比如中国学生想“我认为他不对”,就会说:“I think he is not right.”而英语应为:“I dont think he is right.”还有一些英语中的习惯用法,看起来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却是符合外国人思维习惯的正确用法,这些习惯用语就需要我们更多地熟悉和运用,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

二、减少“句法”汉化的对策

1.系统的语法教学是关键。我们这里强调的“系统的语法教学”,就是把英语语法教学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英语的语法特点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按照不同的学段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总结英语语法特点,掌握其精髓,以不变应万变。如在教学动词非谓语形式时,帮助学生总结“使用动词的-ing、-ed形式作状语时,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即其逻辑主语应当与句子的主语一致”。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法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感知、体验、运用和归纳,提升学生的语法意识。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必需的,比如将学生平时作文中出现的语法汉化的实例作为改错题,予以强化训练。或者反复操练基本句型,让学生思维形成一种符合英语句法规则的定式,从而培养英语语言习惯。

2.加强英语语言对英语思维的形成。关于语言塑造认知的研究表明,改变人们说话的方式会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运用英语语言逐步改变母语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在教学中就是要加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首先,教师要提供大量的、丰富的适合学生感知的语言输入材料,比如利用英语电影片段、电视节目片段等,拓宽语言输入方式和渠道,使学生感知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重视语言的输出。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语言输出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从而修正他们不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甚至是背诵名篇、名段,这是增加语言输入的有效方法。

3.重视文化教育的正迁移。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第二外语的习得中,外语文化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不懂得文化习俗、交际功能特点及社会价值观念,就会遇到进行地道的外语表述的瓶颈。比如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不能误认为这是正式邀请,正式邀请一般需要明确的时间地点,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渗透对语言的文化教育,主要可以通过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语用教学、语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教育。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或者主题性英语文化的小组合作研讨,展示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知、接纳、内化,从而发挥文化教育对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中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790)成果。

猜你喜欢

汉化英语语法句法
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的考古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