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3-14杨琼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设

杨琼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人,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社会一直在前行,理念一直在更新,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究其核心当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乃是主渠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经过摸索总结,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基本最直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是——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而且要掌握这些结论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问题教学的中心环节,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最后达到应用,通过应用产生新问题,使问题逐步深入。并且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经历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三、问题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量大,因此教师应予以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提交学生讨论。—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技能等方面的方法,都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针对具体问题,找出相应的解答方法,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

问题情境设置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创设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趣味导语、故事导入等手段将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用有趣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石壕吏》古诗时,就可以用有趣的“猜谜”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利用PPT出示问题“猜猜他是谁?”

出示: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让学生自行搜素脑海里的文学常识,自行寻找答案,既有趣又新颖,更激起了学生头脑思维的整合功能,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由学生给出的答案“杜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快速进入了主题的学习,一举两得。

在教学《散步》一文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采用“鲜花送给他(她)”的活动,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你这一束花送给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教师设计“鲜花送给他(她)”这一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既活跃了课堂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2.通过趣味性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授《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最近在网络上流行一个不是很好的形容词——矮矬,大家都知道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外形气质不是很好的人的。其实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不信你看,几百年前咱们的《西游记》里边就有了。当然,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词,以后大家可千万别用这个词来打击别人。不过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西游记》中这样有趣的地方还多得很,你们自己读课文能找出类似这类的用词么?”一下子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

3.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秋天》这一现代诗歌时,让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现代文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再筛选可以用在诗歌学习上的有哪些?由修辞到结构再到语言、描写方法等,给学生一个平台探求学习诗歌的方法,并深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效果很不错。

4.通过想象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对于五柳先生的生活大家想象一下,小组合作演绎出来,并加以最后的人物点评,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推测,把陶渊明的《饮酒》、《归去来兮辞》中的理解大胆地加入这课对人物的分析表演中,收到了不一样的陶渊明的个性解读,很成功。

将课堂交于孩子未尝不是一种新的问题解读法。

5.提取中心关键字、词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九年级的小说文章时,我把《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放在一起研讨,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找出主题相同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三篇串在一起学习?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方法,也给学生一个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结果学生很快找到相同点“变”,由此展开新课的学习,既抓住了关键字又理解了中心,更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

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强大力量,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只有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只有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提出问题,知识总量才能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从应用的实践中诞生的,实践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认为应用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学生在获得新的概念和规律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质疑、分析人物、理解课文中心、解读文本、写作练笔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性,体现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的目的性、专题性、综合性的要求,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特点。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

问题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中级思维能力,特别是高级思维能力方面,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大餐。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会认识并喜欢上问题教学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