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幽默的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3-14黄惠珠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嗓子激励性课堂气氛

黄惠珠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把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强化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幽默的教学艺术。

一、幽默引趣,营造平等自由氛围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课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导入新课。如教学《不用嗓子的歌手》一课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导入:“会用嘴巴唱歌,我们就叫他歌手。可今天我们认识的却是不用嘴巴唱歌的三位歌手。”“不用嘴巴怎么唱呀?”(师张开嘴巴唱歌,但不出声音)(学生大笑)“课文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喜欢它就大声地呼唤它。也可学着它叫唤。”当老师问到动物们在干什么?一学生回答“在唱歌”时,老师很幽默地说:“看来演唱会还将在动物园里继续举行。”这样的课堂给学生温暖、亲切、放松、自在的感觉,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情趣。这幽默的开场,引得了学生阵阵笑声。此时,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劲头十足,学习热情高涨。

二、幽默点拨,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被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拨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在于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加大了点拨的力度,拓展了点拨的宽度,提高了点拨的效度,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时的一个片断:

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做个拉的动力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指什么的呢?

生:指嗓子。(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懂了吗?把什么拉长了?

生:把声音拉长。

师:对!是说话用力,把声音拉长了。

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是学生最常见的毛病。可见,学生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并不奇怪。此时,于老师并没有直接奉送答案,而是凭着“把嗓子拉长,这能受得了吗”的幽默语言和双手拉喉咙的动作,暗示了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借助“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的提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自我领悟,从而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读领悟的能力。这则案例虽短,却让人拍案叫绝,亮点在卡壳之时妙话激趣。于老师的幽默绝不是追求简单的“一笑而过”,而是层层追问,蕴涵幽默,更显匠心。“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

三、幽默启悟,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需要深入思考或想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生字时,学生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如“拨”与“拔”、“厉”与“历”等,提醒多次也不见效。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设计了一节识字课。课上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拔字有个有趣的故事叫《小白兔拔萝卜》。”在黑板上写了“拔萝卜”后,我继续讲道:“有一只小白兔种了一只很大很大的萝卜,可它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动。于是,它喊来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动手来拔。所以,‘拔字是‘扌加个‘朋友的‘友字多一点,那‘友字上的一点就是那只大萝卜。而‘拨字,是‘扌加一根‘头发的‘发字。想一想,用一根头发能拔动大萝卜吗?(学生大笑)所以,这个‘拨只能轻轻地‘拨拨灯芯。”(我又在黑板上写了“拨灯芯”)这节识字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巧妙使用幽默技巧启发学生领悟,不仅促使学生对知识迅速“反应”,而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枯燥的学习演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四、幽默激励,张扬学生的个性

激励性语言能够点石成金。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教会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老师们可以常用“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词语去提问,也可以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的想法妙极了”“你太有才了”这些赞扬激励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并更加渴望获得老师的再次肯定,从而加倍努力。教师们都在试图运用评价的激励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学生朗读海底美景一段,并微笑着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神奇的海底。”学生朗读完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时,老师诙谐地说:“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学生小声回答:“没有。”“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笑了起来。老师接着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个学生又站起来朗诵,比较之下,这个同学就读得比较好。此时,老师大声喊:“啊,我进去了,我已经置身于海底,在海中欣赏美景。”有了教师的评价,学生们都无拘无束,大胆、大声地读出来,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老师对学生开始时的朗读,似乎没有作正面评价,而是开了个玩笑。其实,高妙之处恰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幽默进行教学,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它首先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积累资料,备课时巧妙设计,精心选材。其次,要求教师把握火候,让学生在笑声中“开窍”。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做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就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嗓子激励性课堂气氛
保护嗓子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有儿子的妈,嗓子永远是疼的!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