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伤痛记忆

2016-03-14张志强陈超曹亚寒

美术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弗

张志强 陈超 曹亚寒

【摘要】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潮流涌现出来。特别是享乐主义文化在当代极为流行,基弗艺术犹如一股清泉,给当代艺术注入了非同一般的意义。作品之中所运用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本身对民族与宗教的理解,更是上升到了对人类文化与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关键词】安塞尔姆·基弗;符号图像;绘画材料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两个方面:艺术作品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和艺术作品对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意义。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有绘画、摄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雕塑、综合材料绘画。不论哪种艺术形式的作品都透露出基弗对曾经的历史和当时社会背景下文化的思考与反省,充分地表现了他个人所想传达给世人的社会价值。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充满张力、震撼人心,其艺术作品带给我们强烈而浓重的美感。

一、二战遗风下基弗艺术的产生

安塞尔姆·基弗1945年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一个城镇。基弗父亲是一名美术教师,基弗在中学毕业后先是学习法律。而1966年他毅然放弃法律专业改为学习艺术。1970年拜师约瑟夫·波依斯,波依斯的思想对基弗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弗自身对法律、宗教、哲学和文学有很深的研究,加上又处在二战刚刚结束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基弗强烈的个人艺术就在二战的遗风下慢慢形成。

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作品世界是多个理论系统的结合,其中有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素的、多文化的、多时空的特点。而作品中的符号丰富而艰涩,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形式的特点。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不一般的象征意义,而这些使他的作品中散发出别的画作所不具有的别具一格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字是人类文明社会的象征,可是在基弗的绘画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纵观基弗的作品,手写体的文字会时不时出现在基弗的作品中。作品中的文字在不同的画面中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或被放在画面一角,或被安排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文字自身在画面中有时被基弗做得非常清晰,有时他把文字故意做成模糊不清的符号,看似安排得比较随意,实则是基弗绘画作品中不可忽视、不可代替的重要元素之一。作品中的这些文字有些被命名为作品的标题,例如:《炼丹炉》《我看见了雾之土地,我吞噬了雾之心脏》。

二、基弗绘画中“材料”独有的历史记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铅材成为基弗绘画中常用的表现材料之一。由于铅特有的物理性质熔点比较低,所以铅比较容易被使用者随意改造成想要的形状形态。铅材在作品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铅条、铅丝、铅皮、铅块、铅溶液以及铅制模型等,它们有时单一地表现在画面上。有时则与其他材料相互搭配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画面上,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铅制形式、或者跟别的材料搭配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平整的、细腻的、粗糙的,抑或是斑驳的。加之铅材本身所具有的硬度感跟重量感,给人一种厚重沧桑的感觉,正好与基弗的画面相得益彰。

基弗选择铅材作为绘画材料,不仅仅只是因为铅材本身的物理属性适合于表现媒介,还考虑到了铅材社会属性的特殊性,及特殊性所要传达给我们的历史感、神秘感以及特有精神性的东西。自19世纪以来,军事工业以及现代化的其他工业广泛使用铅材。基弗生活在战后的德国,虽然他自己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由于周围氛围的影响,他对自己的祖国有着强烈矛盾的感情。一方面他有对德国战败的悲愤;另一方面也有对纳粹罪行的痛恨,这些都是他无法回避的历史。他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都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从而表达他对纳粹国家的反思,从而让人民更为深刻地了解到战争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罪恶。因而铅给人一种恐惧感,代表着灾难、危险、血腥、噩梦、阴毒。铅材所承载的这些历史内涵跟基弗所要表达的历史反思、人类对战争的反思、人类对生命的反思都相吻合。

三、通过“材料”表现艺术话语中符号的象征意义

(一)历史的反思——阁楼

日耳曼民族是一个与森林有着渊源的民族。而木制阁楼作为载体可以表现日耳曼传统文化与森林之间的亲缘关系。1971年基弗搬到一所学校的顶楼画室,这个画室则是他作品中阁楼的原型。

基弗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作了一系列以木头做成的阁楼的场景作品,阁楼给人的感觉是封闭的、私密的、压抑的,在这些作品中基弗对木纹不厌其烦地描绘。阁楼直线结构的透视原理与木纹不规则的曲线纹理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使作品中充满了矛盾,紧张的视觉效果、强烈的神秘感萦绕在观者的心头。

(二)天堂与大地的桥梁——塔

基弗的“塔”系列也是衍生于他的工作室。基弗的塔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塔截然不同,他的塔比较单纯、粗鲁、伟岸,同时又给人以脆弱的感受。塔的状态凝固在将要崩塌前的瞬间,给人以极度的不安全感。其材料用的是混凝土和钢筋,局部采用非常传统的水泥预制板浇筑所成。结构上分为围合式跟开放式两种。所有的这一切组合起来给人以神秘、不可触及的心理感受。

(三)创造与毁灭——调色板

调色板元素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作为绘画符号之一出现在基弗的作品中,20世纪90年代末又重新回归出现。调色板不仅仅作为画家的画画工具之一,同时也代表了绘画艺术成为一种象征符号。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以来,艺术家的创作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创作不仅仅只是通过在画布上描绘所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绘画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绘画材料跟绘画工具也随着日益变化更新,调色板再也不是绘画创作的必需品。基弗选用调色板作为他的绘画作品中的一种常用象征符号,用来暗喻在当代社会艺术环境中绘画艺术所遇到的艰难困境,象征着绘画艺术所遭遇的挫折。调色板同样展现了基弗对历史跟文化的反思。

(四)反叛与伤痛——连衣裙

纵观基弗的绘画作品,很少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女性形象更是少见。基弗不只是将连衣裙放置在自己的布面绘画中,在他的裝置艺术中也有所体现。作品中唯美外形的连衣裙象征着女性特有的魅力。带刺铁丝的连衣裙则象征着女性的刚烈与凛然。大小不一、款式不同的灰色裙子上沾满粉末与颗粒的污垢,象征着二战中的妇女与孩童的无助,表现了生命的痛苦、不堪回首的记忆。连衣裙在基弗的绘画中是一个多义而神秘的象征符号。

结语

不同的艺术家对材料在画面的选择与运用上都有着不同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艺术家自身的审美取向、历史落点、精神世界和性格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作品中担当着不一样的精神载体与文化象征,这些都贯穿在基弗的艺术创作之中。基弗的一个重要的创作特征就是不断变化的重复的符号。不同的符号在不同的语境画面下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他作品的宏大气势、深邃的思想内涵是值得慢慢回味、体会与反思的。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常宁生.国外后现代绘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3][德]汉斯-魏尔纳·舒特.寻找哲人石——炼金术文化史[M].李文潮萧培生,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4]冯亚琳.德语文学与文化:阐释与思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张志强陈超曹亚寒,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弗
浅析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符号
油画创作《荷》
基弗绘画语言与中国画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诗人”的表达
安塞尔姆·基弗的创作对中国油画在材料使用上的影响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精神与象征意涵
德国精神废墟上的诗人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绘画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