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方法析形象,感悟悲悯情怀—小说《素芭》教学的几点新的尝试

2016-03-14广东顺德德胜学校敖捷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泰戈尔人物形象同伴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敖捷玲

在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收入了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素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用“形象体会式”的学习指导模式来进行教学。所谓“形象体会式”学习指导模式,就是把所学课文用一个可认、可感、可悟的“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地表示出来,并结合学习的阅读、认知、理解、运用、探究等过程来认识“形象”、化解“形象”、创造“形象”,以至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阅读方法的指导模式。素芭的形象是理解这篇小说的钥匙。

一、抓住切点,让小说的人物“明”起来

我们要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抓准切入点,让小说的人物形象能够明晰起来。泰戈尔在小说《素芭》中,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动作和心理来刻画哑女素芭的形象的,这就是我们首先要抓住的阅读切入点。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素芭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泰戈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素芭的眼睛和嘴唇。尤其是眼睛,作者用了饱满的诗意的笔墨去描绘它:“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如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从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出了那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在写素芭的孤独、无助的时候作者又毫不吝惜地写了这美丽眼睛里充盈着的泪水。“素芭坐在他的脚旁,盯着父亲的脸,哭泣着。”“眼泪大把大把地从素芭眼睛里淌下来。”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情绪、念头等,最终都要流露出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其次,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素芭的动作进行描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

写素芭和她的动物朋友相处时,作者这样写道“素芭时而爱抚它们,时而叱责它们,时而哄劝它们;而她的‘萨劳’和‘班劳’比人更能理解那些话语的含义。”这里的叱责、哄劝不是她的语言,而是她通过动作向她的动物朋友表达的内心情感。“当素芭钻进牛栏,用双臂抱住萨劳的脖子,把自己的脸紧紧贴在它的耳旁,亲热地磨蹭,那时候班劳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嘴舐她的身子。”“素芭每日至少有两三次按惯例进入牛栏;此外,她还不定时走去探看。”泰戈尔用诗人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素芭和她的动物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那些亲昵动作,让这个心地善良、温柔可爱、感情细腻的小女孩在我们的面前更加地明晰起来。

抓住了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理解的切入点,我们的阅读指向性更加明确,理解人物形象途径也会更为集中、更为清晰。

二、紧扣环境,让小说的人物“立”起来

在小说《素芭》中,为了能更好地认识素芭之一人物形象,让她能更加丰满地“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还要进一步延伸到她所处在的那个环境中去。

印度《萨哈拉报》称,“从子宫到坟墓,妇女终生备受歧视”。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环境的残酷直接造成了素芭悲剧命运。在小说中,素芭周围的人可以分为三类,她的父母,她的同伴帕勒达帕,还有村子里的那些村人。这部分的小说解读,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分析。

村里的村人“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而素芭“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村人给素芭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心灵的痛苦。

泰戈尔说:“一个男人只有在他的同伴那里发现权力或实用的某些特殊才能时,他对同伴的兴趣才会变得真实,然而一个妇女对她同伴感兴趣,并不是由于同伴能对她有某种特别用处,也不是由于同伴拥有某种能力,更不是由于她对这种能力的特殊爱慕,而是由于同伴是活生生的人类,是她的同类。”在素芭心里,帕勒达帕是她的朋友,她一直希望能得到朋友的认可,让朋友知道她是不可缺少的。她会每天为他带去一个槟榔包,并亲手把它调弄好,她真心地想能帮给他帮助。可是帕勒达帕仅仅是认为钓鱼的时候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是再好不过的,他对素芭也只是称呼上与别人不同,简单称呼她为“素”,现实中帕勒达帕冷酷无情。

如果说村人是让素芭心灵感到痛苦、帕勒达帕给她的心灵带来了伤害,那素芭的父母带给她的则是心灵的绝望。素芭的母亲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始终沮丧不堪。父母把她骗嫁出去,没有丝毫的安慰、不舍、担忧,只有“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我们看到了素芭生活的那座村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素芭只能含泪告别家乡,被迫远嫁。

正是这样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才知道素芭不仅是有着美丽的会说话的“黑黑的大眼睛”,有着美丽善良的心灵的女孩,她还是饱受歧视、惨遭蹂躏、连尊严和生存权利也被剥夺了的女性,她就这样明晰地立在了小说中,更立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必须去直视,必须去面对。

三、感悟情怀,让小说的人物“活”起来

在《素芭》中,泰戈尔用充满诗意与哀伤的笔调描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哑女形象,但由于种姓与宗礼的束缚,她根本没有什么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小说末尾这样写道: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想起了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

文章的结局暗示了素芭最终抑郁而亡的悲惨命运。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正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悲剧与人生悲剧。美好少女的毁灭,纯洁灵魂的挣扎,正是泰戈尔着意渲染的对象,也正是他对女性悲惨命运最深切的怜悯。我们只有了解了泰戈尔的这种情怀,才能让他笔下的人物鲜活地活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让人物自己发出无声的控诉,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让每个人都去反思。

学生的学习小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与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过程,如解读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主题之间内部的联系。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小说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行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随着对小说人物认识的逐步深入及问题的解决,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让小说中的人物点亮学生的小说阅读,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小说阅读方法的借鉴。

猜你喜欢

泰戈尔人物形象同伴
金色花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寻找失散的同伴
如此理解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