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虐童事件背后的反思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2016-03-14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幼儿园李文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保教幼教幼儿教师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幼儿园 李文芳

据网上有关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不下十起,教师“虐童”的原因五花八门,而有的竞是出于好玩,“虐童”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阴影,让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产生了信任危机。然而做为一名幼教管理者,在出现此类事件之后更需要理性的反思,虐童事件的原因的多方面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欠缺固然是原因所在,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出现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相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保教工作,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表现

调查表明,对于幼儿教师这项职业,许多幼儿教师在“光荣”地做着,但她们既不幸福也不快乐。

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得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她们除了日常保教工作外,要自制玩教具,布置活动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们的负面情绪普遍存在,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她们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的心理困扰会造成幼儿教师失眠、头痛、恶心等生理症状;2.无故责罚、恐吓幼儿;3.抑郁、焦虑、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人格;4.工作倦怠,对工作没有任何激情等。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教师的职业角色造成其心理压力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在社会公众的眼中,教师应该是文质彬彬,富有教养,在工作中要全心投入,甘于奉献,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因此,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为人师表,即使自己不喜欢、不认可的行为也要时刻做到自控。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为独生子女,个性鲜明,她们受社会多元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再完全认可,她们演绎着全新的教师角色,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想表达又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2.教师的劳动付出与获取不成正比

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她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已超过八小时,和中、小学教师比起来,幼儿教师虽然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但由于她们所面对的群体都是年龄小独立性差的孩子,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极怕出现安全事故,时刻保持着“以不变应万变”的警惕,她们一天八小时全在盯着孩子,即使幼儿午休,她们也要观察幼儿午休情况,不能出现差池;另外幼儿教师还要自制玩教具,她们个个都是巧手姑娘。而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整个教师行业中也是低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就更少了,这也造成了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大的弊端。

3.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和学术权利处于教师行业底端

一项名为“幼儿教师职业地位调查”显示在30种排序中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八、第13和第17。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处于整个教师职业声望中的最底层。另外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教育科研和专业培训进修等方面也处于弱势。近年来参加教研科研和专业培训进修活动的幼儿教师人数很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主持科研课题的经历。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进修和中小学比也非常少。这就使得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不到满足。

4.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是,绝大多数是女性,女性的共同弱点是情绪容易激动,幼儿教师之间的最难处理的是一起搭班的三名教师之间的关系,她们共同进行保教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工合作、意见分歧,避免不了磨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不安、烦燥情绪,影响工作。而幼儿园中的各种评比、检查、考核的竞争也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它给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也造成了心理压力,一旦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教师们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人格障碍。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国家政府层面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并针对社会上对幼儿教师存在的偏见与不尊重的现象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一种尊重幼教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专业化发展上也应与中小学看齐,不能总是“低人一等”。

2.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也与自身素质相关,一是在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心理健康的学习部分,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严格规定招聘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其具有解决保教工作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减少工作压力。

3.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在管理上建立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加教师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管理者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教师思想上的负面信息,通过恰当的方式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使园所充满正能量。

4.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教师心理辅导,让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差善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

总之,幼儿教师由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主客观原因使得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这种现象已逐渐演变成幼儿教师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它不仅影响了幼儿教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更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幼儿教师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教事业。

猜你喜欢

保教幼教幼儿教师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