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专题研究

2016-03-14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尹丽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经验思维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 尹丽英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内容中设置的四个部分之一,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抽象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推广的过程等,从而积累活动操作、知识建模、数学思考、综合应用等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下面我将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特征、现状、策略等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特征

1.问题性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它把相关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贯穿于实践活动中,这些“问题”可以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与理解所学知识而设置的;也可以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如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材设置了23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下棋”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所学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以及“位置”和“立体图形”等知识。

2.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的活动重在综合。田奇述在《聚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新变化》一文中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分支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

3.实践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往往需要课内外相结合进行,如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在“如何制作”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经历了调查、讨论与制作、展示与交流、运用等环节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等知识,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初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现状

1.教师对课程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门课程没有过多的学时安排,不是主要考试内容,部分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时教学的阅读素材或者只当一个信息窗口一带而过。

2.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时存在很大难度

对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来说,综合与实践课程可谓是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无从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借鉴的相应教学经验是少之又少的, 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

3.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价难以落实到位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门课程本身具备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学生就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也可以使多种多样的,由于有些教师欠缺相关的教学评价,其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上的量化形式来针对学生实施评价,使得评价工作难以真正被落实。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1.“做”出经验

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眼、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不断地尝试而获得,学生经历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等数学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做”中悟出经验。

2.“议”出经验

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探究方法更加清晰、思维更有条理,促成思维经验的形成,在“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归纳的经验、数据分析的经验、推理的经验等。

3.“思”出经验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书写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经验通过积累,可以上升为抽象的高度,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能为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提供经验,从而实现思维可持续发展,在“思”中提升、丰富活动经验。

如五年级下册“打电话”,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境中,可以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与时间的关系:有几分钟就有几个2相乘减1得总人数。

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地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增长数学思维的经验,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学生在“思”中长出经验。

在“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设计好学生分享实践成果的环节,读懂每一个成果的发展性,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知识、方法、情感、能力的多元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经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