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4四川省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探究思维

四川省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校 刘 萍

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属于数学教学范畴,蕴含着数学中的思维规律,是数学的灵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和主要目标,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才智及思维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兼顾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而教学过程的一些环节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知识的引入中唤醒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灵魂,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手段,数学教育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老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激情。为此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巧妙的创设情景。

1.运用实例、故事引入,在喜闻乐见、引人入胜中唤起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新课标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每章节都出现了不少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实例、导图和导入语。如平移和旋转这章,配的导图是充满运动的天体和星球。在教学时给学生讲些关于天文学的知识,和学生探讨有关“神舟六号”,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无穷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无限遐想。

2.运用旧知、悬疑引入,在温故知新中唤起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推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知识基础上去发现新知识。

3.运用课件、游戏引入,在情景交融、妙趣横生中唤醒学生的思维

现代教学手段非常先进,多煤体教学直观形象,具有较强演示力和感染力,能把平淡的文字表述演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把抽象知识演化为动态的发生过程。如在介绍二次函数的图象时,先用课件展示姚明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做些游戏,调节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如七年下在讲“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中,我跟学生做抢30的游戏,讲完游戏规则后我让学生和我比,由于他们还不知道这游戏的奥妙,不管怎么抢最后都是我胜,这样整个班级气氛被调动起来,通过抢30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思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决定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课堂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强问题解决的学习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切入口。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直观获得。如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四边形、三角形全等、相似等知识都是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段。

2.从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探究中渗透数学思维

在许多教学问题中,由于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直接发现往往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先探究它特别的、局部的特性,再从中发现规律和解答方法,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对于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这种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理,教学中分别从n=3、4、5、6出发分层设问,把四边形、五边型、六边性分别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逐步导出他们的内角和分别为360°、540°、720°等,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想得出n边形内角和为(n-2)180°。最后再根据以上分割法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通过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

3.在联想和类比的探究中渗透数学思维

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学会了一个知识块后,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新的知识块,这就是常用的类比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新问题,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联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通过画图、测量、计算并加以适当的证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从知识的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中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当我们从问题情景出发,已初步的概括归纳得到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式后,接下来就是要加强理解和应用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暴露解题中的思维过程,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和解题规律。教学 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充分利用双向思维素材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许多性质、定理、公式是互逆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与教学同步的创新案例,启发学生质疑、产生悬念,扩大联想,展开逆向思维。如幂的运算中(ab)n=anbn,(am)n=amn,am.an=am+n对于正运算很多同学很快掌握,而对于逆运算,很多学生就不知道计算方法,这时通过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由正向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即可求解。

2.在转换题型中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通过变换,使学生对数学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在一题多问中渗透思维的广阔性

利用一题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探索、集思广益。

4.在一题多解中渗透思维的多样性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变通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要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培养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让每一节课充满活力,给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