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感的培养

2016-03-14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寇新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对数数感游戏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寇新新

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提到数感,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熟悉,因为每每数学课上老师都提到过,那到底什么是数感呢?恐怕作为数学老师们也说不出精确地定义。要想培养学生数感,首先老师要知道什么是数感。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通俗地说,数感就是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一种驾驭数的能力。它来自数学活动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形成的。以下我就培养学生数感策略进行一些自己的浅研究。

一、在生活中启蒙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会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时,我带孩子们走出教室,漫步于校园,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于是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数起了花坛中的花儿有几朵?蝴蝶有几只?操场上跳绳的人有几个?踢毽子的有几个?教室里出黑板报的有几个……数完了,再让他们用这些数说一句话,使孩子初步认识到:如果没有数,想说清楚哪个地方有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再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又带孩子们到篮球场去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100 米的长度,1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大小;教学重量单位时,到食堂去看看一袋盐有多重?称称一千克青菜有多少?估估一块肉有多重……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二、在探索中体验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要让儿童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探索,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如教学“认识11—20各数”时,我让孩子们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数的时候让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数:先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接着引导孩子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出2根,容易看出是12根……使孩子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1是1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习时我又让孩子们摆出15根、17根小棒及自己喜欢摆几根就摆几根,然后让孩子用手握一握,比一比这几捆小棒的多少,让孩子再次在比较中体验数的大小,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三、在估算中领悟数感

估算是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策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加强估算、淡化笔算、鼓励机算。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材没有估算内容的地方创设估算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领悟数感,培养数感。

如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孩子:你能估计3本新华词典大约有多厚吗?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我班有51个学生,全校27个班大约有多少学生……孩子们往往会没有方向地胡乱猜测,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数出或估计出其中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大数。长此以往,孩子们慢慢地就能自觉地把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再来估计,渐渐感受了数的大小关系,领悟了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在游戏中发展数感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数感”的培养就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敏感性培养,同时它需要在更多的机会得到发展。单纯的训练容易使学生厌倦,而游戏是儿童的最爱,以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快乐而又富有成效的。

如“算24点”游戏:由教师在电脑上,随机抽取4张牌,让学生用“+”“-”“×”“÷”等方法算出24。通过这个游戏,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游戏学生都很喜欢,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玩,回家后还要和爸爸妈妈玩。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主动地用数与他人交流信息,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儿童的数感。

五、在运用中强化数感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家的书房新近要重新装修,如果是你,你会想到做什么呢?(涂油漆)那你能帮老师算算,我该怎么漆最实惠?多数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并能说出这样想的理由。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漆,多跑几家商店,买保质又便宜的油漆后自己动手漆;有的学生提出,包给别人做,既省事又省钱;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在这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学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进一步强化了数感的形成。

总之数感是人一生中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核心品质和重要条件,它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和偶尔一次的感觉就可形成,也不能靠强化记忆和多次传授得到,它是一种数学上的直感,就是生活中的“凭感觉”,是一个长期的培育工程。所以,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进充分利用教材,重组资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培感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对数数感游戏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指数与对数
对数简史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