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14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余 兰(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余 兰(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本文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后奥运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现状、问题与不足,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体育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的状况,争论颇多。笔者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已形成“体育竞赛产业、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三大比较成熟的板块,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市场诸如体育彩票、体育中介等市场也逐渐繁荣,但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没有形成规模。

1.1、已具规模的三大板块

(1)体育竞赛产业。

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踏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体育出现出前所未有的职业化潮流,给中国体育增添了显著的商业色彩。体育经营市场和产业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俱乐部按照企业运作方式,从比赛门票、广告、转会、商业比赛、电视转播到其它商务经营,已经基本形成了系统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2)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迅速增长,体育休闲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从1994-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体育消费就增加1.5%,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约1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1040亿元。调查显示,近年我国城市的体育消费增长加快,60.7%的城市居民到经营性体育场所健身消费。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较好的上海市,43.7%的市民每月体育消费支出超100元。1994-1998年,城市体育消费增加了115%,1998年的体育消费是1994年的2.1倍。

(3)体育用品产业。

截至2004年5月,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职工人数18.64万人,总资产205.62亿元,占制造业整个门类的0.14%,实现销售收入累计215.4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9%,利润总额累计41.1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6%。体育用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9倍,1993年第一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100多家展位180个;第七届参展企业540家展位2100个,分别提高了5倍多和11倍多,体育产业各个领域全面起动。到今天,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巨大发展,行业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2、逐渐繁荣的相关市场

(1)体育彩票市场。

全国体育彩票的销售量稳步上升,从1994-1995年度销量10亿元,到2001年149亿元,体育彩票为飞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不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还有力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体育中介市场。

1997年,国内第一家体育经纪公司在上海成立,此后,广州和北京成立了同类公司。但我国的体育经纪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正规的中介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且经营业务单一。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起草《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并选择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进行体育经纪人立法、培训和资格认定试点工作。随着此项工作在全国开展,体育中介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业集群规模小

产业形成后,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主体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业扩张,走规模化道路,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体育产业仅三个板块,除体育用品产业外,另两个产业规模也不大。三个板块中,体育竞赛主要分布在少数几个体育项目上,健身休闲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且大城市中的体育产业差异也比较大。据统计,1998年,深圳市体育经营企业有306家,上海市体育经营企业已有1057家。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2%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1%-3%。

2.2、管理方面创新性不足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我国体育产业由实行计划经济的体育事业转轨过来,在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下,不注重体育产业企业化建设、商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致使计划经济烙印明显。许多地方为了本部门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管辖范围,使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企业利益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使体育产业起步过程中资本运作面临困境。

2.3、缺少相应的立法与政策支持

科学、严谨、系统、全面的立法和政策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美国主要通过体育立法和实施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与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其职业体育政策与《反垄断法》、《劳工法》等密切,并于1998年通过了《业余体育法》;英、德、日、韩,都为本国的体育产业立法并配以优惠政策。我国尚未有体育产业法规,对如何促进体育消费,鼓励兴办体育产业,灵活经营体育彩票,发展体育基金等政策均未出台。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急需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并制定相关法规。

2.4、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要求体育产业起步快、起点高,从而暴露了体育产业人才战略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现有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一般熟悉运动过程却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了解和应对能力,造成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质量不高。欧美发达国家红火的体育产业离不开专业体育经纪人,我国1998年才开始体育经纪人培育,至今北京市有资格认证的体育经纪人仅700多人。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既了解体育产业特点又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

(1)树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理念。

首先转变观念,把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产业化程度。发挥市场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与体育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体育产业效益的清晰认识,确立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强对商业性赛事的管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要加快现有的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逐步实行企业化或转为自主经营,积累了经验后真正走向市场。

(2)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

政府机构在体育产业的运作中的目的和作用,与投资体育的私人组织、商业组织不同,发展大众健康、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荣誉感是政府体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我国目前的体育资源,大部分仍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控制。体育产业面对的是市场,而政府机构并不具备管理市场的知识、信息和人才,甚至身份和职能的多重性,造成职责和功能的模糊,产生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培养体育产业化专门人才。

对体育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重视不够,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开发。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体育经营人才培养。2001年,复旦大学与中国奥委会、耐克公司合作,共同为中国体育打造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体育产业的MBA,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4)完善配套政策,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运行的政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政策上做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整体布局;建立和完善有关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彩票、体育基金、体育博彩、体育上市公司等各项法规,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体育产业化客观上要求对体育法规中有关内容作相应调整,如体育赛事和其他体育娱乐活动转播权的规定问题等。

3.2、体育产业经营者

(1)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

高质量的产品是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最终的检验标准在于顾客对质量的满意程度。体育产业经营者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和顾客导向观念,从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出发,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了解市场需要和消费潮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引导消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加快比赛速度,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更富有观赏性,进一步激活体育市场。

(2)认清市场导向,开发高新产品,满足多样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各类体育用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但我国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人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存在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因此体育产品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以建设高水平体育场馆、娱乐设施和举行观赏性体育比赛为重点;经济落后地区,以开发中低档体育产品和大众化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体育用品企业应不断研发新产品,制定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广告促销策略,建立技术、管理和市场经营信息库,在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

(3)凝聚力量,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组建大型的体育产业企业,将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合理占有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体育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纳社会精英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优秀企业家为体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使我国体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适时地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1]张岩.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3).

[2]于光远.关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3]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2000.

[4]李荣日.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再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5]曾洪林.对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构成及发展的潜在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

[6]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7]闫世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8]蔡军.体育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G812

1006-8902-(2016)-12-SY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