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教育要继承与创新并重

2016-03-14李世昌甘肃中医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悟性西医中医药

李世昌(甘肃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医教育要继承与创新并重

李世昌
(甘肃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办好现代中医教育必须要紧紧抓住中医特色,注重中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中医辩证法与实践性,注重中医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对学中医的求真与悟性,注重对中医知识的长期积累和继承、创新。

中医教育;中医特色;继承

1 中医教育必须注重中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国的传统医学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本原因在于其不仅具有几千年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套完整、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广泛,在几千年的学术发展过程中,学派林立,学术争鸣贯穿始终。其构成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与生物学内容,而是以医学为主体,有机融合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道学、佛学、心理学、养生保健学、社会学等综合性内容。如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即是古代哲学的学问;运气学中所说的大运、小运、周天、客主加临等,则与天文学、气象学有关。《黄帝内经》中推崇的“真人”“圣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佛学的“慈悲心”“爱心一片”“修心”的道德观及道家的很多学术思想,与“医者仁心”这一观点是相容互通的。孙思邈言“医者,易也”,推崇“大医”当研习《易经》之理,也是要求不要局限于医学这个圈子。所以,中医讲究天文、地理、人事等“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思想,即从整个宇宙、整个气候时节的变化来看待人体,又将人体的整体性比作一小周天来看待宇宙的变化。因此,仅沿着西医教学路子和课程设置,完全用西医套路来发展中医教育,将会丢弃中医多学科、多学术综合的特色。

2 注重中医辩证法与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中医疗效的唯一标准,中医最大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而疗效来源于精当的辨证与精准的治疗。比如方剂,其药物与制药方法,都是直接从长期、反复、大量的在人身体上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其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疗效可靠。李时珍、华佗等亲自采药制药,亲自抓药配方,一生泡在医与药中,而现在的中医专业学生,只是在实习时才在药房轮转几周,以后就很少摸药了,开处方时对于所开药的形状、质地、性味,在头脑中是一片空白。中医的传统教育方式是师徒相授,一般经过3个阶段,即抓药、待诊、抄方,学理论,试诊,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诊疗。现在的中医专业学生有些是先单独学书本,两三年后才见习接触临床,且见习实习条件不足。先学理论,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一定要尽早进入临床,多动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与水平。常言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但是反过来说“不读王叔和,临证无根而又疑难何其多”。因此,绝对不能满足于一定限度的临床疗效,只有扎扎实实地学好中医基本理论,才能担负起继承我国医学遗产的重任;只有高屋建瓴,识证运法,才能方药自如,妙手回春。也就是说,只有学好中医基本理论,掌握牢固,运用娴熟,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

3 注重对中医基本功的训练

前贤在《医宗金鉴·凡例》中曾言:“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症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中医有其自身特色,经典著作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的重要内容,该背的一定要背,药性一定要熟背,方子一定要多背。读医书对打好中医扎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如近代名医岳美中曾言:“学医离不开读书……对经典要狠下功夫,读熟它,嚼透它,消化它。”刘渡舟教授也特别指出:“书要熟读,要背书。”不下苦功,基本功差,却自矜“擅长辨证”,言“凡来病人,任自由辨”,处方上满纸药味,却不知理在何处,法度为何,且善游谈无根,这样的人一生也当不了一个好医生。所以,一定要广猎中医经典,重点的非记熟不可,且要学深学透,具备一定的中医基本功。

4 注重对学中医的求真与悟性

中医所说的悟性,是苦读深思。古往今来,伟大的中医教育学家无不是熬出来的。国医大师李振华说:“学医者,必须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中医是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从累代实践认识观察链条中总结出来的珍贵的生命科学,如震惊世界并获得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之一的青蒿素,就是受距今1 600多年前晋代医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启示研制成功的。因此,中医学的创新离不开古医籍文献,中医药古籍文献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医理论不同于西医理论,西医理论是逻辑思维,学中医则要培养抽象思维和悟性,即“广闻博识,大理而悟”。如张仲景创立《伤寒论》“五泻心汤”“大小建中汤”,治疗内伤杂病。温病学家吴鞠通先生所创制的加减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对治热邪久羁、灼下焦真阴、热极动风非常有效,而这些方子都是从学习《金匮要略·产后病》篇妇人产后三大症之郁冒的病机中悟出来的。温病与《金匮要略》中的妇人病相距是何其远,可见古人经方是何等的有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辩·卷五解产难、产后三大证论》中说:“三者(指产后病痉、郁冒、大便难)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即此推之,凡产后血虚诸证,可心领神会矣。”我们学习经方,实从《金匮》原文体会出来,用之无不应手而效,故古人详述赞道“方出心血,悟以《金匮》,故能奏效如神”。若没有悟性,则不可能有如此好的治方与理论的建树。

5 注重对中医知识的长期积累

好学方知不足,学任何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对其理论与经验的积累。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医学,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包括积累书籍,积累理论知识,积累效方与药物知识,积累临床经验。中医书籍不同于西医书籍,学西医使用一套最新版的书籍就可以了,而中医书籍很多都是各医家的实践心得,新出的不一定比以前出的好,所以要注意积累书籍。要多看书,特别是有效的方剂与药效知识,要注意积累治病的经验,以提高理论水平,多与他人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注意积累是当不成一名好医生的,所以,前贤名医在总结学医的路子时,曾概括为“早背诵,多积累,晚下笔”。医学科研问题就是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积累,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凭空想象。中医教育要结合自身特点,从自身规律与发展特色上去探索,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

6 注重对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2015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国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下,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出现了不少国医大师。对于中医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中医基本理论,学生要从多方面、多学科进行探索,以期探明中医理论体系的奥秘。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医教育一定要把办学基点立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上,要把中医学校努力办成本地区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与应用的基地,办出中医教学特色。培养的人才要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不仅关心个人利益,更要关心他人利益;要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今天,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最终将得到公正的体现。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所发现的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人类健康事业的礼物,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智慧和创新能力,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充分说明了中医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G421

A

1671-1246(2016)15-0023-02

猜你喜欢

悟性西医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悟性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生活的悟性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