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是“互联网+”提速的一年

2016-03-14奎建生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生产生活

奎建生

“互联网+”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人们在传统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中已经度过了几十个春秋,而2014年起互联网已经深深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方式,它就像一股新风吹进人们平静的生活。

2015年“互联网+”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引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性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是人们热议并实践的一种全新方式。跨进2016年,中国社会将更加快节奏的实现“互联网化”,人们在重新审视全面互联网化的新形态和其带来的社会变革:我们究竟是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口号来喊,还是应该积极结合自身行业及所处环境以互联网思维重新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呢,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是怎样一种生态呢?

“互联网+”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来分析和回顾一下,当今的IT互联网化趋势是怎样形成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的资源还很昂贵,信息也是孤岛式的互不相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新型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化、集中化处理,应用逐渐迈向web化,中国终于有机会赶上世界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浪潮。伴随网络化逐渐地深入公众社会,2000年后期产生出了网上商城。借助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电商平台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后又出现了“脱媒”这个新概念。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日常传统的生活方式,新型技术使其成为可能。进入2010年前后,大张旗鼓地出现在基础领域的,以各种“贷”为标志的全新金融脱媒。三十年的改革步伐使我们看到,中国正在以高速铁路般的速度建成了“中国网”,而这张“网”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加密技术、计算机设备生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而建构,它使2015年在中国提出“互联网+”成为可能。

那么,“互联网+”究竟离我们有多远?2014年,互联网已经深深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方式,它就像一股新风吹进人们平静的生活。我们看到,“微信”颠覆和改变了依靠电话的沟通方式,移动设备颠覆了依赖电脑来获取知识和生产发布的工作方式,可视化功能更加改变了“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状态。

互联网已经构成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生态环境,我们在互联网的社会里,体验到的是各种“互联”—社交网、打车App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生产”、“制造”、“流通”、“众包”、“众筹”不一而足,新兴的互联网生态社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已初步形成。那么,是不是这些就已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在互联网最初解决了“有与无”的技术和互联网需求之后,进而要求更加完善和高品质、高效能的互联网体验,还有就是更加安全的、便捷的客户体验。这就给IT互联网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加什么,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其所提供的那“+”是否满足了人们迅速增长的需求。而在这生态系统中,万变不离人,“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将引领“互联网+”在平台建设和应用方面找出新的生产动力。

“互联网+”的加速年

2016年将成为“互联网+”的加速年,各行各业在传统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均不能绕道而行,必须从中引入互联网思维,重新设计和再造生产和营销流程和方式。当然,这一过程必须是稳中求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另外,作为从业人员也务必使“互联网+”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而非为“互联网+”而“互联网+”。而“互联网+”作为行业的战略及应用要做可行性研究,避免一窝蜂只注重表现而忽略实际工作与生活。

同样,我们必须注意互联网的“平民化”而非“神秘化”,使其走出研究实验室,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高效率、提高品质,而切实的贴近用户、贴近社会生产。为“互联网+”这个国家行动做好IT从业人员的工作,把握互联网机会,创造新的生产力,并汲取再生产的积累。

IT互联网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和创新的工具,仔细研究和抓住这个2016年“互联网+”的增速机,会使IT业成长、使社会收益。

可以说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化,将是“互联网+”的终极目标之一。从技术上看,IT工业已经完整地提供了一套全面而丰富的解决方案。无论公有云、私有云,均在以技术之名被人们深刻地认识和推陈出新地更新着。其技术意义上所涵盖的SaaS、PaaS等理念和技术方法均使“云”化的社会生产生活成为可能。可以说技术瓶颈已经初步被打破,关键是业务创新和怎样由信息技术引领社会生产生活的变革才是重头戏。技术只是为共享提供了平台和环境,而真正应用则需要大批懂业务、深刻理解信息产业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最终完成这“云”化的“最后一公里”。

可以预见,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而“+”才是根本。“+”是要靠行业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的重点,没有“业务”的真知灼见是不能真正引领社会变革的,在信息科技领域尤其如此。没有“业务内涵”的互联网只是一种形式,只有“内容”足够丰富的“互联网+”才是社会资源达到共享之所需。我们在IT技术领域的从业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和市场密切结合,才能使我们的IT技术真正发挥最大价值。脱离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不会成为公共的资源池。“内容为王”,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依然是一个科学的判断,做业务内容共享才能实现。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任何时刻只有贴近生产和生活的互联网,才是真正的“+”,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互联网+生产生活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