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城市规划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2016-03-13武晓毅杨永刚

河南科技 2016年3期

武晓毅 杨永刚

(1.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2.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大同城市规划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武晓毅1杨永刚2

(1.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7;2.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7)

摘要:借助GIS技术,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及生态适宜性分区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区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大同城市规划区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生态适宜性;GIS;城市规划区

土地生态适宜度评价是指在规划区内就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进行的评价,是土地开发适宜度程度的依据,可以为城市规划的用地发展策略、功能布局和生态功能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众多学者对各种土地生态适宜性研究,基于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1-4]。苏雷等[1]基于GIS和遥感技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将地形、水域、交通等诸多影响因子进行多因子权重叠加,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陈延辉等[2]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程淑杰等[3]得到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模型HEI,并对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单元的研究较少。

本次研究以大同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城市规划区用地的敏感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数学理论,将各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并确定各因子权重;其次,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将各评价指标空间化,并借助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的优势,对各空间化的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大同城市规划区生态适宜性得分;最后,依据得分将大同城市规划区分为不同的生态适宜区。针对大同城市规划区其生态适宜性,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旨在为大同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及其国家生态城市的创建提供决策依据[5-8]。

1 研究区概况

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晋、冀、蒙三省(区)交汇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连接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商品集散的门户性枢纽城市。根据《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订),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行政辖区及大同县的周士庄镇、倍家皂镇和党留庄乡,总面积约为2 357km2。

2 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

遥感数据采用大同市2015年Landsat8OLI_TRIS全色遥感影像数据,DEM高程数据采用30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借助ENVI 5.0及ArcGIS对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配准、几何纠正等预处理,然后进行遥感数据裁剪、波段融合等,得到大同市的遥感影像图,进而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空间叠置、栅格计算等空间分析,得到相应的生态评价数据[9-11]。

3 研究区生态适宜性评价

3.1适宜性评价指标

根据生态限制要素分布,选取建设安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3个一级指标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中,建设安全类指标包括坡度和地质灾害易发性2个二级指标,资源利用类指标包括水源地保护和土地利用2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类指标包括公益林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2个二级指标[12,13]。

3.2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

对各评价因子的不同类型数据,首先制定评价标准,分别进行定量化处理,然后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分级。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一般分为4级: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

3.3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采用徳尔菲法,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借助专家丰富的经验,使确定的权重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4 结论与建议

都市区适宜建设用地面积467.68km2,占总面积的19.84%,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中南部,包括南郊区、矿区、御东、老城以及大同县倍加造镇、党留庄乡等地。可建设用地面积544.17km2,占比23.09%,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北部和东部,包括新荣区郭家窑乡、堡子湾乡、花园屯镇、周士庄镇等地。不宜建设用地面积721.85km2,占比30.63%,主要分布在规划区西部,南郊区高山镇、云冈镇、鸦儿崖乡,新荣区新荣镇、郭家窑乡等地。不可建设用地面积579.97km2,占比24.61%,规划区内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新荣区郭家窑乡、破鲁乡、堡子湾乡,花园屯镇、南郊区西韩岭乡等地。总的来看,都市区建设用地适宜水平一般,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区、南郊区东部和南部、矿区东部和南部。

都市区用地适宜性评价表明,现状主城区北部和西部受地形阻隔,坡度相对较大,生态公益林分布密集,北部还分布着城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西部受煤矿开采影响,临近主城区地区是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和煤炭采空区,因此主城区北部和西部用地拓展难度较大。主城区南部分布着较大面积基本农田,还分布着云冈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游览区,也不适宜作为城市用地拓展区。主城区东部和南部是适宜建设用地的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用地拓展条件较为理想,但受到基本农田的部分制约。综合考虑,建议现状主城区用地主要拓展方向为东部和南部,但需与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进行充分协调。

参考文献:

[1]苏蕾,朱京海,傅立群,等.GIS支持下的锦州葫芦岛沿海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207-212.

[2]陈延辉,杨柳,汪伟.基于GIS的平顶山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6):94-96.

[3]程淑杰,朱志玲,白林波.基于GIS的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5,32 (1):176-183.

[4]杨轶,赵楠琦,李贵才.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J].土地与房地产,2015,4(91):91-95.

[5]李芬,高楠楠,彭锐,等.生态园区土地适宜性分析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生态城坪地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9):12-16.

[6]任亮平,刘海,严圣华.基于GIS的乡镇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马口镇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 (4):60-62.

[7]张胜武,申成磊,石培基,等.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中国沙漠,2014,34(5):1434-1439.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发布稿)[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9]毛文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0]王鹏,魏信,乔玉良.多尺度下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时序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6(6):798-806.

[11]俞艳,何建华.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4-128.

[12]葛春风,汪诚文,刘仁志.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4):186-189.

[13]郑文发,蔡永立,周昭英.城镇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与优化对策;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8-118.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6)02-0142-02

收稿日期:2016-01-21

作者简介:武晓毅(1978-),女,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研究。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rea in Datong City

Wu Xiaoyi1Yang Yonggang2
(1.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in Shanxi,Taiyuan Shanxi 030027;2.Sedin Engineering Co.Ltd.,Taiyuan Shanxi 030027)

Abstract:Using GIS technology,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evaluation factor weights confirmation,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ecological suitability zoning,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urban planning area was supplied,and Datong c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it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its city planning area.

Keywords:ecological suitability;GIS;city planning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