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视域下的冯小刚电影

2016-03-12毕云

电影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后现代主义

[摘要]冯小刚以《非诚勿扰》《私人订制》《天下无贼》等别具特色的平民题材和地道的市井化语言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后现代电影史上的地位。冯小刚对“商业化”“文艺化”“大众化”等不同主题的准确判断,使得其影片在颠覆戏仿、消解中心、解构传统等层面,都表现出超越西方后现代电影的东方特色。文章从商业大潮中的戏剧性情节、幽默风趣的文艺化语言及其深刻寓意、颠覆戏仿与解构中心三方面,分析冯小刚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后现代主义

在国产后现代电影中,如果说张艺谋是以色彩调度的视觉震撼,周星驰以经典性戏仿和无厘头的拼贴,姜文以社会与人文的历史性反思来建构各自影片不同的后现代性特征,那么冯小刚则是以商业性与市井化两大特色来谱写21世纪东方影坛的新历史。不必说《集结号》《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历史片的残忍场景与感人情节,也不必夸赞《夜宴》所营造的扑朔迷离的后现代性叙事空间,单以《非诚勿扰》《私人订制》《天下无贼》等别具特色的平民题材和地道的市井化语言风格,已经足够奠定其在中国后现代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更何况他影片中对“商业化”“文艺化”“大众化”等不同主题的准确判断,使得国产后现代影片在颠覆戏仿、消解中心、解构传统等层面都表现出超越西方影片的东方特色。需要指出的是,在领略冯氏黑色幽默与戏剧性情节的同时,需要冷静地分析笑点背后的深刻寓意,这是剖析冯小刚电影后现代性的重要突破口。

一、商业大潮中的戏剧性情节

自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以来,商业化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作为商业浪潮中的后现代主义也不免沾上“铜臭”气息,后现代电影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1]就宏观角度看,大体表现在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化的电影两个层面,前者将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商业因子纳入镜头,后者则以大众化、平民化、娱乐性的姿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人们通常用戏剧性来评价冯小刚系列后现代影片,这与其说是冯导的个性,不如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

先说电影的商业化。撇开单调平面的“戏剧性”评论,从题材角度出发,《私人订制》和《非诚勿扰》中诸多情节的设置就有更合理的解释。梦想是支撑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追逐梦想是体验人生的奋斗历程,当梦想被商业性包装后,奋斗可以舍去,历程可以缩短,体验成为终极目的。“圆梦”情节的构思本身就是商业化极大摄入生活的产物,其所建构的叙事空间的后现代性给人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故事围绕几个普通人的戏剧性梦想展开,如一位出租车司机很想过当大官的瘾,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私人订制”公司分别从身份诱惑:工作上接待外宾,出门时前呼后拥;权力诱惑:家乡亲戚求办事;美色诱惑:游泳时小璐的故意挑逗;金钱诱惑:朋友为了拿下项目用金钱贿赂等环节来实现客户的圆梦需求。其他还有清洁工阿姨的“有钱人”之梦,导演的“变俗为雅”之梦等,推动“私人订制”公司前进的主要动力不是助人为乐,实现“梦想”,而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崇拜的主题是这部电影后现代性的鲜明特点。

再说商业化的电影。票房成败的决定因素在观众,观众不是电影专业人士,不是懂得高雅文化的精英分子,他们是普通的百姓,若想博得他们的青睐,必须降低影片格调,走平民大众路线。而最能走进大众内心的离不开切身体会的日常生活。这是冯小刚系列影片之所以能够取得票房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后现代电影由雅趋俗转型的标志。因此,《天下无贼》关注的是小偷行业的江湖风云;《私人订制》服务的是出租车司机、清洁工阿姨、二流导演等平民阶层;《非诚勿扰》则是一位“三无”海归与情场失意的空姐间的情感纠葛;《一九四二》以河南干旱、百姓逃荒的血泪历史为观照对象;《唐山大地震》也聚焦于普通工人家庭……冯小刚电影所关注的几乎没有上流社会的人物,《非诚勿扰》中,秦奋对选美大赛一事的“愤世嫉俗”之语道出冯小刚的价值观:这些人就是披着上流社会的假面具,其所做之事连下流都不如。当然与冯导自身成长于北京下层社会的经历有关,但也可以理解为是后现代商业化电影的内在驱动。

最后是,别具匠心的商业信息。后现代性的商业化特点还表现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受部分评论人的错误导向,使人们定性地认为电影中一植入广告就是生硬的,有损影片艺术水准的“见利忘义”行为,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读。作为娱乐产业,票房本身就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的重要标准,从整个商业角度看,植入广告也存在优劣之别,如果不顾及叙述逻辑胡乱地植入,势必会降低影片质量,不唯电影,这种手段是所有影视都不可取的。但若在不影响正常情节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影商业空间,就不仅能解决影片投资问题,还可以将广告取得的传播效应为我所用,增加电影的看点。优劣之处在冯小刚系列电影可谓“平分秋色”。可圈可点者,如葛优将“神州行,我看行”的移动广告植入影片是值得肯定的,既增加笑点,又不影响故事推进;生搬硬套者,如清华同方电脑的特写、剑南春白酒的突出等就有刻意的嫌疑。不管怎样,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影片中的植入广告,应理性地分析这一手段所带来的成败效应。随着中国电影快速健康的发展,相信导演会在商业、影片艺术、观众三者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冯氏电影中戏剧化的情节还有很多,除了商业因素这一集中特征外,其总能在没有看点处制造笑料。如在《一九四二》这类沉痛的历史片中,冯小刚也不失时机地融入幽默片段。花枝以数斤小米被外乡人买走,与栓柱离别时,花枝看到自己棉裤比栓柱的要新一些,换裤情节的设置在悲凉基础上增添了幽默色彩,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二、幽默风趣的文艺化语言及其深刻寓意

冯小刚之所以被贴上“后现代”的标签,与其幽默风趣的台词有着密切关系。[2]电影中的黑色幽默不是他的首创,用幽默来讽刺社会现实和批判错误文化导向也常是电影着重传达的理念,但冯氏幽默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雅俗共赏:在不失讽刺批判的深刻和语言的文艺化前提下,用朴素的、通俗的、妇孺皆知的方式艺术性地表现,其所取得的效果就更具有普遍性。

首先,黑色幽默的娱乐性与主题指向。与只图娱乐的幽默不同,冯小刚善于制造“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又陷入种种主题寓意的深思中。[3]如《非诚勿扰Ⅰ》开始的片段,天使投资的“风险”寓意被大亨范先生和无学历、无公司、无金钱的高才“海归”秦奋演绎得十分到位。或许投资的成功就在于一般人看不到价值的地方,投资人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挖掘产品的无用之用,但任谁都能看明白分歧终端机实在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伪产品。如果仅把这戏谑的开端理解为喜剧,无疑低估了黑色幽默的真正力量,透过范先生豁然开朗的神态,需明白“分歧”才是困扰一切前进的最大阻碍。分歧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爱情长跑线上,牵绊最大的或许并不是经济、身份、地位、长相、性情,而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分歧。秦奋与数位女性相亲没有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炒股达人凡事以股票为先,爱情、婚姻在炒股面前不过是大盘低落期的娱乐,生活态度成为他们的最大分歧;未婚先孕的年轻妈妈拥有迷人的外貌、文静娴熟的气质,所有的一切都满足秦奋的标准,但生育后代成为决定他们不能走到一起的分歧;同样,性冷淡者、同性恋、苗族女等,分歧成为决定爱情和婚姻能否继续走下去,企业之间能否正常合作,人与人能否继续交朋友的重要前提。黑色幽默的魅力是不应仅仅作为逗笑取乐看待的。

其次,台词的通俗化与文艺化。冯小刚电影的台词有着“南辕北辙”的两大分项:一是地道的乡土色彩,即不经任何修饰的,将日常生活的市井语言稍加勾勒后直接搬上银幕。如秦奋在李香山和芒果离婚仪式上的主持语就是地道的北京街巷式调侃,如“从夫妻变回熟人”“散买卖不散交情”等。除了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之外,平易风趣的台词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另一分项是语言的典雅化,即用打比方或留有空白的方法引导观众思考,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在会心一笑中明白导演的真正用意。先说打比方的例子,如秦奋与一位未婚怀孕的年轻妈妈相亲时,这样说道:孤儿是可以认领的,但是和一个已经怀孕而孩子却不是自己的人结婚,如同“宝马车头插一奔驰的商标,奔驰零件也配不上,车坏了奔驰也没法修”,委婉风趣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当然,冯小刚也试图将通俗化与文艺化完美结合。香山人生告别仪式上,秦奋评论他“长相平凡,离过两次婚,办垮三个公司,冒牌经理,一身邪气,没少让家里人操心……一身缺点叫香山的坏家伙”,这样的表述,在悲凉的人生“追悼会”上增加一抹俏皮色彩,使得原本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既契合《非诚勿扰》整体的叙述风格,又在合理之中给人意外之感。

因此,冯小刚在后现代性重要表征的语言幽默化上可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玩味其台词诸多笑点的同时,不能简单地“一笑而过”,还须思考其背后传达的深刻寓意,这是认识冯氏后现代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

三、颠覆戏仿与解构中心

颠覆戏仿,解构中心是后现代电影的典型特征,冯氏影片自然样样都有。[4]即使在此类后现代普遍特征上,冯小刚依然达到了“鹤立鸡群”的新高度。

第一,颠覆戏仿。戏仿有两大特点,一是模仿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二是在模仿中融入“游戏”成分,可能是纯属娱乐,如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也可能是严肃的致敬,如姜文的《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国产后现代影片的戏仿特征在冯小刚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不以重塑历史和严肃致敬著称,而是取自当代现实生活,以人们身边息息相关的切身体验为取材来源,给人更大的真实感。且看《非诚勿扰》,伴随着“生米终于煮成熟饭”的暗示和庄严的“婚礼”举行仪式,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居然是一场别出心裁的离婚典礼。与所有结婚场合见到的画面如出一辙,秩序井然的策划、主持、嘉宾、宴席、切蛋糕、倒香槟、“新人敬酒”等,追求豪华排场的支撑点不过是中国人放不下的面子,连离婚都要弄得风风光光。影片中放鸽子和气球情节堪称一石二鸟,本就有模糊指向的举止既可以是庆祝,也可以是“耍人”,成为《非诚勿扰》黑色幽默的有力看点。所有的设计完全仿照中国当代婚礼现场,这一情节的成功在中国后现代电影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解构中心。每一部影片都有着重叙述的主题或贯穿连接的重要线索。这一规律性原则在《私人订制》中受到挑战,如果一定要追问,“私人订制”传达的应该是为不能实现梦想的人解决人生最大遗憾,导演本应抓住助人为乐的情感基调,用真情打动观众,而冯小刚所塑造的小白、小璐、马青等形象却是以高傲蔑视、不情愿的姿态扮演“圆梦”组成员,若不是利益的诱惑,他们完全不把盼望实现梦想的司机、清洁工等人放在眼里。小璐扮演色诱司机时的百般不情愿以及任务完成后二女低头玩手机,不顾客户心理感受就是明证。“心灵麻醉师”马青时常跳出梦境,以“提醒”的方式告诉客户应该如何做的“善意”举止,已经完全失去“心灵麻醉”的根本定义,他没有站在客户角度,只是以自己的理解来要求别人扮演大众眼中的“大官”“有钱人”“宁死不屈”等的形象,因此,所谓的“圆梦”根本不是解人之困,除了商业性动机之外,只能以散点透视来理解影片传达的社会批判主题。而散点透视恰恰是解构中心的绝佳手段,明白此点,才能理解冯小刚使用拼贴的真正妙处。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冯小刚影片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加清晰,其所开拓的商业性空间和寓教于乐的戏剧性方式已经形成当下国产后现代影片的重要范式。可以预见,这一范式在东方影坛必有长远影响。

[课题项目] 本文系校级课题项目“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2015023)。

[参考文献]

[1] 张志英.后现代语境下电影消费的文化特征[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 钱晓田.后现代的解构与颠覆——从“平面化”看冯小刚电影特色[J].南京社会科学,2011(05).

[3] 邓文生.冯小刚电影的特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J].电影文学,2014(06).

[4] 李锦.从冯小刚的电影看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作者简介] 毕云(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冯小刚电影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冯小刚炮轰《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