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2016-03-12赵莉莉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信息

赵莉莉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赵莉莉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当今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体,对于网络各项技术了解颇深。而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也深受网络信息所影响,网络用语、网络文化逐步延伸到现实生活,使网络与现实分离不清。为促进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策略进行探究。

心理学视角;大学生;网络素养

信息时代的网络建构越来越深,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加热衷于网络带来的便利生活。但是,大学生在追求网络的便利时,缺乏对自身素养的提升,导致网络成为其“对骂”、“吐槽”的场所,网络素养教育亟待提升。而大学生的这种网络素养现状,与其所处特定阶段的心理行为脱离不开,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成因及改进方式。

1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网络的多元化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其想要的各项需求,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糟粕信息,当今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其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对于学习、生活等现实需要逐渐丧失兴趣,不利于其人格的建立。

1.2 将网络素养教育落实实际的需要

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网络规范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重要指导作用,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将其落实实际,这对整体网络环境的优化有重要意义。

1.3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理性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分析,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有启示作用。

2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部分学生无法理性、客观地认识网络媒介,缺乏正确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与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从众心理在各群体中都有体现,而大学生的从众性是最为严重的,大学生脱离家庭、走入校园,既脱离了原有的束缚生活,却又缺乏完全步入社会的独立能力,导致其思想观念既想独立自主又受大众影响限制,所以,盲目跟从他人观点成为该群体的主要思想核心。

(2)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过度自主、独立的活动空间,削弱了道德、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导致部分学生网络道德法律意识薄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应用中,不论是购物、吃饭等现实需求,还是读书、教育等精神需求,现今都可以运用网络得到满足。同时对于各类各样的信息,学生有足够采选的空间,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接受什么信息、屏蔽什么信息,并且可以自由对这些信息加以删除或是整理,学生的自主性程度高,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所以,在网络中,大学生有完全独立自由的感觉,有较大的自我实现空间。而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削弱了道德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约束,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网络文明、诚信、责任意识不强,不自觉的浏览、传播不健康的、危害他人利益的信息,无法正确认识网络黑客侵袭、传播病毒、侵犯隐私等违法行为[1]。

(3)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在网络技术安全方面,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个人隐私被非法利用、知识产权被侵犯等现象时常发生。而对于网络交往,有些大学生因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一直未能解决而采取了通过网络交往来逃避。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很容易找到群体认同感,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言,大学生群体在应用网络时,关注点、思维方式大同小异,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与爱好,并且网络信息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在这种群体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认知被不断同化,大部分时间用于聊天交友、 游戏视听、购物消费等生活性、娱乐性活动。

3 在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策略

3.1 高校网络教育引导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道德随着环境的改变也会主动变化,所以,高校为促进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应该不断改善学校环境。基于高校的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教育课程来教导大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信息的筛选、分析,并且针对当前网络热门事件,让大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分析有效解决措施。这种课程式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让大学生畅所欲言,将网络的开放自由性体现于课程中,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手段[2]。

3.2 成立网络研究小组

在社会心理学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作用,越是同龄、兴趣一致的人,更容易深受周围地位较高的榜样影响。所以高校可以开展小组工作,成立“网络兴趣研究”小组,将网络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小组内成员分级,分为网络素养高的成员和网络素养低的成员,首先帮一些网络素养低的成员认识到自身问题并解决其需要,让网络素养高的成员分享经验、讨论互助,树立榜样作用,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分享,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

3.3 网络平台科学化

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深入,科技化的浪潮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信息面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人们也很享受这种直接化的交流。同时当代大学生普遍是90后,对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十分熟练,大学生们喜欢这种网络交流,现代大学生可以不上街,却一刻不能离开手机。[3]基于这种网络应用现状,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引导。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高校可以成立自由微博官方号、微信群组,在网络平台教育大学生要吸收优良的网络信息,比如“三严三实”思想、“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从网络运营方向指引大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向,以此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实现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

综上,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使用网络呈现个人主义、从众心理及群体认同等现状,导致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难以提升,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协作,合理规划,全民共同进步,使社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网络素养价值观,从而促进教育的开展。

[1]王泉.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南京邮电大学,2014:155.

[2]杨维东.“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75.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ZHAO Li-li
(Lishui University,Lishui Zhejiang 323000)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network applications,the network technology for deep understanding.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network information,network language,network culture gradually extended to real life,so that separ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the reality is unclear.Student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network,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Based on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the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心理学的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策略研究;编号:丽学院办【2014】80号

(责任编辑:吴 芳)

赵莉莉(1987-),女,浙江丽水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