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共艺术在古镇改造中的运用研究

2016-03-12

关键词:艺术作品古镇艺术设计

杨 宁



现代公共艺术在古镇改造中的运用研究

杨宁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利用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公共艺术在古镇改造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出适宜古镇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和公共艺术创作应注意的问题。丰富了在改造古镇中公共艺术创作理论。

美术学;公共艺术;古镇改造

1 将现代公共艺术与古镇充分融合

(1)与古镇的文化形态相融合,反映其风土人情。我国民间传统古镇的数量极为庞大,为数众多的古镇又各自具有其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古镇改造的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将古镇中最为驰名的特产,所有来到古镇的人都必定购买的纪念品作为设计的元素,不仅融合了当地的特色文化,拉近了与当地人们的距离,产生亲切感,也向游人展现了当地最具代表意义的特色文化[1]。

(2)与古镇的历史背景相融合,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古镇的深厚历史背景成就了其沧桑的古韵,在古镇公共艺术设计中充分融合其独有历史背景,才能更好的传承其优秀的历史文化。

(3)与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与人们产生互动。当下我国古镇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忘追求精神文化享受,日常最普遍的文娱活动基本上有徒步、垂钓、广场舞等。在公共艺术的创作形式上,注重作品的亲民性,鼓励人们与之互动,触摸和感受艺术作品的内容,引发人们的话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艺术融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2 利用现代公共艺术作品提升古镇品质

(1)融入当代思想价值观和时尚追求。高度融入到古镇当地的环境和内涵中,是公共艺术能很好的运用到古镇改造中的第一步。但这仅仅停留在“述古”阶段,古镇的变化日新月异,想要更好的提升古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古镇人们服务还必须力求“编新”。就是注入当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追求。公共艺术如果不能正视并顺应古镇在新时代的新变化,那么他也很难在当代在这个以广大的普通大众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社会生根发芽。

(2)坚持“美”的原则。坚持‘美’和艺术性的原则,是公共艺术的首要前提,更是最终要求。公共艺术作品必须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可以称之为对艺术的感应。尤其在古镇这么一个白墙黑瓦青石板路色彩元素较少,古色古香却缺乏生气的木建筑环境下,公共艺术作品应该给长期以来生活平淡无味的人们带来视觉震撼的艺术感受。

3 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3.1 我国古镇的特有面貌最适合哪种表现方式

(1)结合当地文化以元素创作装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维空间的“环境”,它所创作出的具有浓厚古镇特色的空间用来包容观众,观众的介入和参与成为装置的一部分。促使观众在界定空间自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将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深化人们对古镇气质的认识[2]。

(2)近年来我国古镇建设中注重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新建大量休闲广场,面积开阔,适宜以雕塑形式进行公共艺术表现。古镇新建的休闲广场注重休闲娱乐,雕塑实际的体量感,在公共场合中具有强烈的观赏效果,趣味性的雕塑创作可以赋予环境以活力,使空间活跃起来,配合人们在广场中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好的呼应人们生活的美好。宣扬古镇独特的人文精神。是一座古镇凝固的形象和旋律。

3.2 表现手法

(1)装置的手法:利用当地大量消费的生活物品,取材范围广阔,如:木质桌椅,酒坛器皿等。关于古镇的公共艺术装置表现的手法是将古镇中人们所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让普通的生活用品延伸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的艺术形态。如运漕古镇的文化代表便是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提炼移植这种精华,在装置中进行指向和演化。

(2)提炼的手法:选择最受大众欢迎的元素将其中较为有可塑性的,在意义上、形式上具有现代潜质的实物,如古镇的匾额、往来船只的船帆或锚,酿酒的工具和人们千百年来挑负重物的扁担以全新的材料放大数倍、数十倍。他们将具备足够的张力,在艺术品形态表达中将真实物象与人工处理痕迹达到具有升华意义的和谐统一。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作品的永久性。从材质选择方面说,古镇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绝大多数是在开放的露天环境下摆放展示的,而且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的物质选材上,应采取经久耐用的材料,如钢材、石材等。增强古镇公共艺术作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其精神内涵方面说,则要选择较为恒久的题材,使古镇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经得起时代变迁的考验。能够与现实和未来不断发展着的环境空间相协调。能都与城市的整体艺术氛围及文化底蕴相协调。所以应尽量避免一些应时应景的短时性作品。唯有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推动古镇公共艺术改造建设,方能达到古镇艺术恒久、持续的发展目标。(2)深入实地调研紧扣古镇形象定位。紧扣古镇发展的形象定位。深入古镇当地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的地理面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传说民谣以及本地最受欢迎的文艺表演形式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地域文化行得到高度展现。(3)怎样坚持高质量古镇居民艺术氛围。塑造为广大古镇居民多接受的公共艺术品整体形象,提升古镇空间环境艺术水准。为广大古镇居民提供适宜居住和工作的艺术化优美环境,进而对居民进行潜在的美学教育、推动古镇精神文明建设。

5 结束语

公共艺术必须与古镇背景充分融合并且融入当代思想价值观和时尚追求,坚持美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在融入古镇的基础上提升古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周敬.公共艺术设计[J].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3):41-4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public ar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town

(College of Arts, Anhu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u Anhui 241000)

The use of survey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experience summary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use of public art in the old town reconstruction. To explore suitable town public art form, and the creation of public ar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Rich in old town reconstruction public art creation theory.

Art; Public art; Ancient town re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吴湘银)

B835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15

1672–7304(2016)06–0031–02

杨宁(1991-),女,安徽寿县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古镇艺术设计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星.云.海》
《花月夜》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