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留和培育后备母猪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2王者勇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育对策

王者勇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站 251900)



选留和培育后备母猪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者勇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站 251900)

摘要:针对后备母猪在选留及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从后备母猪的选择、培育,饲料原料选购以及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方面就如何正确的选留及培育后备母猪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选留;培育;后备母猪;对策

种猪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猪场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猪场生产的命脉之所在。母猪一生的繁殖情况与其在后备时期的选留和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就养猪生产中部分养猪场户在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1后备母猪选留与培育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管理良好的猪场,母猪年产活仔数在30头以上,而在我国母猪每年所提供的仔猪数还相对较低。据笔者对全县200余个养猪场户的调查,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的仔猪数在16头左右。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培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引进了带毒的后备母猪。很多养殖场户在引种时不注意对供种种猪场种猪健康状况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只重视种猪的价格而忽视了种猪的质量。

2)引种渠道太多,缺乏对供种猪场的筛选,从而造成本养猪场疫病的复杂化。在引种时,不注重选择后备母猪的个体大小,片面追求选择个体大母猪作为种用。许多养猪场户在选留和购进后备母猪时总是喜欢选择那些个体体重在60 kg以上,甚者在80 kg以上的。导致了后备母猪没有完成必要的免疫和驯化就开始参与配种,造成母猪在怀孕第一胎就出现流产增加、死胎增加,所产后代难以饲养。

这是因为供种猪场从经济效益考虑一般不会更换饲料,因为这样做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体形以及毛色等;后备猪达90kg以上后应适当限饲以避免过肥,但种猪场同样不会这样做。所以引种的养猪场引进体重偏大的猪时都有些过肥,如果体况正常时,恐怕是生长速度不佳。

3)对引进的后备母猪不进行隔离观察,而是直接将引进的后备母猪混群饲养,增加了猪场发生疫病的风险。引进的后备母猪无系谱记录、无档案记录,引进种猪的年龄和体重不相符,造成了错过对母猪调教和催情时机,使得母猪发情过早或延迟。

4)选留的后备母猪体况不良,没有按照后备母猪的饲养要求进行饲养。在后备母猪的营养方案中,许多养猪场户多是采用育肥猪饲料进行饲喂,而且不按规定进行限饲,造成了后备母猪过肥导致卵巢脂肪浸润影响了卵泡的发育。同时,由于营养元素的缺乏导致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推迟而使后备母猪种用性能下降。

5)在饲料原料的选择上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问题是制约生产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养猪场户在饲料原料选购和使用上不注意原料的质量,购买了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原料,造成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6)没有做到适时配种。第一,过早配种。由于后备母猪在体成熟和性成熟方面还没发育完善,过早配种会造成母猪断奶后淘汰率的增加;第二,人为推迟配种时间。由于普遍认为头胎母猪的产仔数比较低,所以大部分猪场后备母猪的配种是选择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但是实践表明:性早成熟的小母猪最具有繁殖力。

7)在选留和引种时过分强调种猪的体形,例如只要是臀部发达的猪,不管它的生产性能如何就盲目引进。后备母猪缺乏运动。由于后备母猪缺乏运动场地,长期圈养对其卵巢的发育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搞好后备母猪选留与培育的做法

对后备种猪的正确的选留和培育是提高养殖场户养猪生产效益很关键的环节。在生产实际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正确选择后备母猪

2.1.1要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不同品种其产肉性能和繁殖性能是不同的。在生产实际中要根据当地消费需求和自身生产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品种。目前,在生猪生产过程中多以杜长大杂交组合为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模式。而有的猪场则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地方品种作为母本进行商品化生产。无论是那种生产模式,都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要求所选择的后备母猪个体必须符合本品种的特征。生产商品猪就要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的二元杂交母猪;生产二元杂交母猪母本就要选择繁殖性能好、瘦肉型的品种。

2.1.2要选择健康的后备母猪。选择后备母猪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如果不能选择健康的后备母猪,即使其父母代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和饲养管理等基础条件再好,也不能使其性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后备母猪的健康与否决定了整个猪群健康的程度。

如果是一个新猪场的引种,必须以建立一个无特定病原(包括没有猪瘟、伪狂犬病、PRRS、口蹄疫、支原体病、痢疾、萎缩性鼻炎、布氏病等烈性传染病)的健康猪群为目标来进行选种;如果是一个投入生产时间很长的猪场需要更新和补充后备母猪,也必须以逐步更新净化上述传染病带毒猪为目标而进行选种和管理,达到建立一个健康猪群的目的。

只要是从外引种,就会给猪场带来疫病的风险和给种猪群带来一些应激因素。为了减少引种风险,养猪场就必须根据本场种猪更新计划、配种计划和扩群计划而有计划进行引种,最好每年一次性引种,引进不同日龄的后备种猪,然后进行有效的隔离检测和驯化,达到保持猪群稳定的目的。

2.1.3要谨慎选择后备母猪供种猪场。在从外面的种猪场选择后备母猪之前,要对供种猪场进行认真的考察。要了解供种猪场技术力量,了解种猪品种、质量、育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了解所选择猪场的健康水平,必要时可以进行采血化验。了解该猪场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要求,并对引种场过去疫病发生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在确确实实地了解了供种猪场的实际情况后再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同时,要注意在选择好供种猪场之后就不要再随便选择其他供种猪场,以免造成多场引种而引起疫病的交叉感染。

2.1.4要注重对其系谱选择和个体选择。首先通过系谱选择了解所选后备母猪祖代及父母代的生产性能。母猪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的遗传力。要查看祖代和父母代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在已经产子的母猪中,查看其母亲每胎次的产子数、成活仔猪数、泌乳力、护仔性等繁殖方面情况的记录。对祖代和父母代要从其生长发育速度、体型外貌、饲料转化率、泌乳力、育成率、母性等方面考虑;然后再进行窝选、个体选择、阶段选择。其中窝选是指从理想母猪所产全窝仔猪中挑选个体大、发育良好、无生理缺陷的母仔猪作预留母猪。值得提出注意的事项是:在母猪所产仔猪中,公母比例不能超过7∶3,原因与牛产的异性双胎无繁殖力现象相同;在个体选择上要选择后备母猪应侧重于相关母性的特征及繁殖性能,例如外阴大小、乳头是否排列整齐、产仔数、泌乳力、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在选择时要选择符合品种特征,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外貌无遗传和生理缺陷,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生长发育快,背膘厚小的个体;在阶段选择方面重点是查看体重在25 kg时和体重达到60 kg时的健康状况、体型外貌等方面。要求所选择的后备母猪食欲旺盛、眼睛有神、行动灵活、性情温顺、皮肤光泽、肥瘦适度、胸部宽深、腹线平直但不要过分收腹,后裆宽、臀部丰满,尾根较高。四肢健壮有力,站立姿势端正,无卧系,切忌四肢纤细,肢势不正。由于猪的品种不同,选留母猪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总的要求是身体各部分匀称,衔接良好,符合品种特征,身体健壮,母性良好。选留的后备母猪产第一胎仔猪后,根据繁殖情况留优汰劣。

2.2 切实做好后备母猪的培育

2.2.1搞好分阶段饲养管理。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不仅要进行生长又要发育,并要保持良好的体型。期间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与育肥猪和妊娠母猪不同。所以既不能用育肥猪饲料也不能用仔猪或妊娠期母猪饲料代替后备母猪饲料。应选择营养合理的后备母猪专用饲料进行饲喂。

在饲料日饲喂量上,应根据后备母猪的膘情确定饲喂量。一般为日喂料量为1.5~3kg。后备母猪应保持中等略偏上的膘情。过肥和过瘦均会导致不发情或不受孕。

在后备母猪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青饲料的补充。如苜蓿草、黑麦草、红薯叶等可作为后备母猪料的补充料,尤其在后备母猪后期。因为青饲料富含粗纤维能使后备母猪保持饱腹感,更能增加肠胃的蠕动,还能补充一些未知营养素,完善种猪的营养需求。实践证明给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饲喂适量的青饲料,能使后备母猪早发情,母猪排卵数和产仔数提高。

此外,还要保障后备母猪有足够的清洁饮水。因为饮水与饲料营养的供应同等重要。要确保后备母猪处于正常的生理代谢状态,发生过重大传染病的猪不能作为种用。

配种前10~14 d:后备母猪达到初情期并准备配种时,我们可以使用催情补饲的方法来增加卵巢的排卵数量,从而增加约1头窝仔数。具体方法: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 d开始自由采食,增加采食量,增加窝产仔数。使用催情补饲在后备母猪配种当天必须立即把采食量降下来,在怀孕前期过量饲喂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减少窝产仔数。

2.2.2诱导后备母猪尽早发情。大量实验证明,越早发情的后备母猪其终生繁殖力越高。所以,如何识别最有繁殖力的后备母猪和让后备母猪早发情是提高猪场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诱导后备母猪尽早发情可提早至140日龄。在诱导后备母猪尽早发情上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公猪诱情。用唾液多、性欲好、腥味重的年轻公猪做调情公猪,每天2次、间隔8~10 h,把诱情公猪赶进后备母猪舍,让公猪与后备母猪进行身体接触,每次15~20 min。

在诱情时每圈的母猪数量最好为6~8头,如果同圈内的母猪数量较多,那么和公猪接触的时间需要更长一些。诱情半小时前要将先公猪喂饱,同时确保母猪圈内地板不能太滑和潮湿、料槽和饮水器不会引起公母猪受伤。另外在夏天,往往由于高温而使发情表现不明显,需增加公母猪接触的次数。

在后备母猪配种前至少3周让后备母猪和公猪接触还有助于减少后备母猪由于害怕公猪而出现的非正常站立发情发生的机率。但记住,必须有人在场看着,不能让公猪偷配。

控制饲养密度。每栏以饲养5~6头后备母猪为宜,饲养面积应≥3 m2/头,让种猪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并每周最少2次赶后备母猪到舍外运动和晒太阳。适当的运动会使后备母猪强健体质、发育匀称,特别是会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同时有利于观察母猪发情。

适当的调群和调栏,以新环境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后备母猪在150~160日龄时进行换圈或合圈,然后每天让它们和10月龄以上且性欲旺盛的公猪鼻与鼻相接触,此法还有助于实现后备母猪的同步发情,有利于配种计划的实施,还便于催情补饲。

合理增加光照时间:夏天阳光充沛,光照时间长,可增加把小母猪赶到舍外晒太阳的次数;冬天和阴雨天气光照时间短,可在猪舍安装白光照明,延长光照时间至晚上11点。但是要注意如果没有公猪诱情而只是增加光照时间,反而使后备母猪不发情。

做好发情记录。做好后备母猪的发情记录特别是做好第1次发情记录很重要。后备母猪第1次发情不配种,这是因为许多后备母猪初情期不排卵或排卵少,一般建议在第2次发情时进行配种,这样会使母猪排卵数多,产仔数多。后备母猪通过以上调情措施到达200日龄仍不表现初情期的,可考虑淘汰处理。

当然,也有一些猪场不舍得把那些发情异常的后备母猪淘汰掉,因为引进的种猪价格较高,如果异常发情的后备母猪数量较多,淘汰掉损失大,可以再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诱情:

公猪气味刺激法:用公猪尿液(或精液)1~2次/d喷入乏情母猪鼻孔中5 mL以刺激鼻中受体促进发情。

发情母猪外源激素刺激法:把快要发情的健康母猪赶入乏情母猪圈中,待其正常发情后就会追逐爬跨乏情母猪并释放外激素来刺激其发情。

紧迫法:一是将乏情母猪重新组栏对换,让其因新环境新群体而争斗和紧张产生应激,从而改变母猪内分泌状态促进发情;二是禁食断水,对乏情母猪每隔3~5 d禁食1 d(注意:高温需要供水);三是加强运动:选天气阴凉的时候将后备母猪赶到舍外运动,通过强应激刺激后备母猪发情。

内分泌调理法:对达到210~220日龄仍不发情的后备母猪,采用催情散进行催情。再配合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的方法。

通过以上诱情措施仍不发情的后备母猪,应做淘汰处理。国内外的育种专家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统计证明,超过250日龄才发情配种的后备母猪,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第一、二胎次淘汰率高,使用寿命短。

3严格选用饲料原料,搞好疫病防控

3.1 严格选用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霉变变质会对养猪场内母猪的繁殖造成很大的障碍,特别是玉米。饲用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问题一直受到行业的关注,也是引起猪场猪群健康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玉米存放、加工等环节上的不规范,饲用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问题。很多玉米原料从表观上都是质量比较好的玉米(实际上,如果肉眼能观察出霉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通过对玉米进行过筛吹风除尘除杂质后,检测结果发现各种毒素含量能降低5~10倍。所以,养猪场自已采购玉米原料时增加过筛除尘设施很有必要。

后备母猪采食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的饲料或长期采食含低毒量多种毒素的饲料,一是会使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而被淘汰;二是会造成后备母猪生殖器发育不良,阴户水肿,假发情,子宫蓄脓或不发情,不排卵,屡配不孕;三是会造成怀孕母猪中途流产或产死胎、木乃尹和畸形仔猪(如八字脚、先天性发抖);四是会导致母猪难产,各个阶段猪只易脱肛,母猪产仔时易脱宫,产后子宫炎增加等;五是会导致后备母猪生长阶段间隙性慢性消耗性腹泻,淘汰率增加。

因此,首先要选择好的饲料原料,其次是对饲料原料进行处理,确保质量良好,三是可以采用脱霉剂对饲料原料进行脱霉处理。

3.2 搞好舍内环境控制,严格疫病防控

后备种猪的健康是猪场猪群健康的源头,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保持猪群健康的保证。搞好疫病防控是健康养殖的基础,而疫病防控是在搞好养殖环境前提下的防控。

1)搞好猪舍环境控制。猪舍的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温湿度,饲养密度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等方面。

2)严格疫病防控。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控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搞好猪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在母猪入舍前3 d,用消毒剂对整个猪舍及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平时,每周带猪消毒1~2次,特殊情况下2 d消毒一次。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要参考被引种猪场的免疫状况结合本场引种后经隔离观察后检测的结果,结合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在免疫程序执行过程中,还要及时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免疫效果监测很重要,必须重视并落实。

搞好驱虫工作。后备母猪在到达160日龄前要进行体内外驱虫并保证驱虫效果达标。

总之,后备种猪的选留是养好后备母猪的前提,科学培育是关键,搞好环境控制、做好疫病防控是猪群健康的保证。

作者简介:王者勇(1964-),男,高级畜牧师,长期从事畜牧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1-0059-05

猜你喜欢

培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走,找对策去!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