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62例临床分析

2016-03-12陈青坚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黄疸型甘草酸肝炎

陈青坚

(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广东 湛江 524500)

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儿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儿机体器官功能及发育未完善且其自身的免疫力不足,在外界各种外界因素和病毒等因素的作用下会损伤肝脏组织和细胞,造成肝细胞出现炎性浸润、水肿及变性等,造成患儿的肝脏功能降低,使胆红素排除障碍并进入到血液系统中,从而诱发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生[1-3]。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 月-2015年1月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所有入组的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伴有发热、乏力及纳差等典型临床症状。对照组81例患儿中,男41例,女40例;年龄3~7岁,中位年龄6岁;患病时间3~24 h,平均(6.1±2.5)h。观察组81 例患儿,男42例,女39例;年龄2~7岁,中位年龄6岁;患病时间4~25 h,平均为(6.1±2.4)h。入组的所有患儿都伴有明显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以及胆红素均升高,否认既往曾有肝炎病史。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取传统方案进行治疗,门冬氨酸钾镁(1.0 g/支,国药准字H20031097,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1次/d,1支/次;同时给予肌酐0.2 g+维生素2.0 g加入5%葡糖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进行治疗,具体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20 ml/支,国药准字H20058999,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1次/d,1支/次。所有患儿连续用药14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差异。

1.3 评价方法

痊愈是指经过用药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和肝脏体积基本正常;有效是指经过用药患儿发热、乏力、纳差等症状显著减轻,肝功能改善显著;无效是指用药前后症状无变化[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审核后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经对数据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短,两组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肝功能恢复时间 退黄时间 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 81 7.9±1.3† 6.4±2.0† 5.8±0.5†对照组 81 10.5±3.2 12.5±3.2 9.6±2.4 t值 6.775 14.549 13.951 P值 0.001 0.000 0.000

3 讨论

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是由于患儿的机体受到病毒及其他外界因素的作用导致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的病毒会被具有免疫活性的各种淋巴细胞所识别并造成致敏和增生,致敏淋巴细胞会结合肝细胞表面上的病毒抗原,诱发各种体液因子去杀灭病毒但同时也对正常肝细胞造成损害,引起坏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5-7]。当患儿体内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时会造成急性重症肝炎的发生,而免疫反应低下的则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或者病毒的携带者。部分患儿虽然免疫功能正常,但是侵入机体的病毒量较多时则会造成肝脏出现炎症、水肿及充血,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运,从而使肝窦发生淤堵及肝内胆汁排出障碍,过多的胆红素进入到血液系统中会造成组织器官发生黄疸,造成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生[8-10]。

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为β受体甘草甜酸,同时含有甘氨酸及半胱氨酸等成分,能够很好地保护肝脏细胞,其能够在花生四烯酸的起始阶段发挥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11-12]。复方甘草酸苷对磷脂酶A2的活性能够起到抑制效果,同时也抑制了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从而发挥很好的抗感染效果[13]。复方甘草酸苷同时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力,预防肝脏发生纤维化和减少类固醇样作用的发生,能够明显地减少氨基酸转移酶的作用,修复肝脏的损伤[14-15]。复方甘草酸苷通过发挥其自身的抗补体活性作用而实现其抗感染作用,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 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7.67%,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观察组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沈桢.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医美容医学 , 2011, 20(z4): 343.

[2]刘娴.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观察 [J]. 西南国防医药 , 2013, 9(15): 102-105.

[3]冯建德. 苦参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8): 191.

[4]岑远松. 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4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1, 22(13): 58-59.

[5]曾珺, 郑丹, 王萍, 等.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2): 110-112.

[6]赵宇.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附46 例报告 ) [J]. 临床医学 , 2011, 31(6): 50-51.

[7]杨应史.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5): 145.

[8]侯莉娟, 杨丽峰. 清热凉血退黄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6例 [J]. 陕西中医 , 2011, 32(9): 1112-1113.

[9]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康医, 2010, 6(7): 830-831.

[10]周怀兵, 胡咏梅.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2, 4(5): 315-316.

[11]赵培东. 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62例[J].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9): 1196-1197.

[12]张佩江, 赵文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36例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 20(1): 122-123.

[13]Berry PA, Antoniades CE, Hussain MJ, et al. Admission levels and early chances in serum interleukin-10 are predictive of poor outcome in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J]. Livex Int, 2010,30(51): 733-740.

[14]樊亚巍. 清热利湿活血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7): 1207-1208.

[15]饶山东, 聂春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亚太传统医药 , 2013, 9(11): 110-111.

猜你喜欢

黄疸型甘草酸肝炎
《世界肝炎日》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