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6-03-12叶晓霞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残根前牙牙体

叶晓霞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在牙科临床医学中,牙体缺损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牙齿外伤、牙周病等,对患者的牙齿正常咀嚼功能及发音功能,甚至对牙齿的外观等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以往人们发现牙齿坏掉之后一般是采用拔牙或镶牙的方式补救,这样的补救方式会影响到牙齿的外观。牙科临床医疗技术日益进步,加上人们对美观的追求越来越高,很多人了解到保留残根和残冠的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医学上保留残根和残冠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全冠修复和桩核修复技术,修复中所使用的材料有金属桩和纤维桩等多种材质[2]。但是,医学发现随着金属桩材料使用时间的延长,类似根折和牙龈被染色等缺点逐渐表现出来。近年来,不少研究证明使用纤维桩进行修复,其在美观、操作和与周边牙体的相容性更好,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促进了患者牙周组织的恢复,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96颗病牙分别使用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进行前牙修复,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本院接受前牙修复的80例患者的96颗病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前牙咬合关系正常,根管的形态没有任何异常。实验组中,40例患者,48颗病牙,男18例,20颗病牙,女22例,28颗病牙;年龄16~55岁,平均(38.25±4.37)岁,病程4~11周,平均(6.8±2.2)周;对照组中,40例患者,48颗病牙,男20例,22颗病牙,女20例,26颗病牙;年龄17~55岁,平均(38.37±4.25)岁,病程4~12周,平均(6.9±2.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况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80例患者96颗病牙入院后均接受1~2周的完善根管治疗,并在修复之前进行X线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根管是否密合完整、根尖是否出现慢性炎症,上述检查结果显示根管密合度好,且无慢性炎症的方可进行后续的修复治疗。此时根据患者病牙的长度和直径大小,在修复前做好准备,通常是预备桩的长度是根长的三分之二,而预备长直径是根径的三分之一。

对照组使用铸造金属桩修复前牙,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采用根管钻扩充根管,填充物在根尖处预留大约5 mm的空间,以此保证根尖处能有良好的封闭效果,随后选择超硬石膏和硅橡胶材质制作根管模型,即制作成一个铸造金属桩核,待患者在口内试戴合适无不适感之后,使用玻璃离子黏结剂进行粘固就位[4]。待桩核制作完成之后,制作成金属烤瓷冠,患者试戴完成后,调颌,黏结,修复完成。

实验组使用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同样是采用根管钻扩充根管后将根管内部多余的填充物清除,并在根尖处预留大约5 mm的空间,以此保证根尖处能有良好的封闭效果。此时所选择的桩道预备钻型号应与病牙牙根的粗细相似,并做好桩道的预备工作,原则上是桩道直径是牙根直径的三分之一。将玻璃纤维桩探入根管内以此确定所需的长度,用金刚砂片割出实际所需的长度。在此过程中应使用磷酸酸蚀剂对根管壁进行反复冲洗,并用吸潮棉捻吸干净。首先将DUOLINK双重固化树脂黏结剂注入到根管内,并将玻璃纤维桩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使用光固化灯进行固化[5]。停留3 min后在表面涂抹一层树脂粘接剂,尽量采用分层堆附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核型。完成后基牙预备之后取出模型,制作烤瓷全冠,患者试戴完成后,调颌,黏结,修复完成。告知患者术后定期复诊,复诊时间为术后半年、1年和2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经修复后随访,于修复后半年、1年和2年定期行X线检查和临床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以病牙的邻牙和同名牙当作参照物,观察患者病牙有无根折、桩折、牙与牙之间边缘是否密合及脱落等情况,观察前牙缺损的改善程度。并于修复2年后评价本次修复的成功概率。修复成功:患者使用感觉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正常咀嚼,牙齿咬合良好,没有出现松动和叩痛,经X线检查修复过的病牙牙体完整,牙周情况均恢复良好,没有出现牙周袋,根尖周没有异常,且没有折断发生,外形美观度好;修复不成功:患者使用感觉差,感觉在咀嚼过程中有很多不适症状且有叩痛,无法正常咀嚼,牙齿咬合欠佳,牙体的边沿有缝隙,经X线检查发现牙体出现折裂、松动及脱落现象,牙龈红肿且有色素附着,有很明显的牙周袋,根尖周有病变表现,有折断发生,外形美观度差,只要符合上述任一指标均评价为修复不成功[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两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后随访结果比较

经修复后随访半年、1年和2年,实验组48颗病牙中,有1颗出现边缘密合度不够,1颗出现桩冠松动脱落现象,1颗出现桩核折断。对照组48颗病牙中,有3颗出现边缘密合度不够,2颗出现桩冠松动脱落现象,1颗出现桩核折断,2 颗出现根折,2颗牙龈边缘有色素附着,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后随访结果比较 颗

2.2 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48颗病牙中,有45颗修复成功,3颗修复不成功,经计算实验组修复成功率是93.75%;对照组48颗病牙中,有35颗修复成功,13颗修复不成功,经计算对照组修复成功率是72.9%,经比较实验组修复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 颗

3 讨论

通常牙体缺损面积较大时,临床上通常会经过完善根管治疗之后采用桩核冠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常用的桩核有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等。多数学者认为铸造金属桩有很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但其在制作过程中相当复杂,且铸造金属桩的弹性模量与病牙牙体的还要高,简单来说就是当修复完成后病牙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引发牙根部的应力相对集中,进而发生根折[7]。而玻璃纤维桩则是一种弹性模量相对适中的一种材质,且外观好,是临床比较理想的桩核材料。玻璃纤维本身是一种乳白色透明材质,放在人体口腔内也不会释放镍等其他金属离子而使人体发生过敏,且这种材质也不会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对其他生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同时玻璃纤维桩与其他的修复材料不同,它的刚性、抗弯曲机拉伸度等更强,其纤维含量也很高,因此其抗折能力也比较强[8]。

本次研究中,针对80例患者96颗病牙实施铸造金属桩修复(对照组)和玻璃纤维桩修复(实验组),实验组病牙修复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为72.92%,且经半年、1年和2年的随访,实验组有1 颗出现边缘密合度不够,1颗出现桩冠松动脱落现象,1颗出现桩核折断,而对照组有3颗出现边缘密合度不够,2颗出现桩冠松动脱落现象,1颗出现桩核折断,2颗出现根折,2颗牙龈边缘有色素附着,由此可见应用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缺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使用感觉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正常咀嚼,牙齿咬合良好,牙体完整,外形美观,具有推广的价值。

[1]袁治. 铸造金属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核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3, 12(11): 219-220.

[2]赵学军. 玻璃纤维桩在残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 2013, 18(53): 80-81.

[3]常志明. 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29(17): 5309-5315.

[4]徐命松.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前牙残根残冠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0(21): 100-102.

[5]李志军.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3A(7): 149-150.

[6]黄玉球. 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4(12): 177-178.

[7]孔德让.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6(19): 2540-2544.

[8]张勇. 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12(7): 242-243.

猜你喜欢

残根前牙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玻璃纤维桩主辅桩在老年患者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