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分析

2016-03-12吴汉聪邓涛陈浩莹李俊岭邓文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肺栓塞内径

吴汉聪,邓涛,陈浩莹,李俊岭,邓文龙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 ICU,广东 东莞 523320)

急性肺栓塞症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以肺循环与呼吸功能障碍为主,死亡率在最初确诊的3个月内会达到15%以上[1]。这种疾病在早期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治疗,能有效降低肺栓塞死亡率,如今急性肺栓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与抗凝治疗。阿替普酶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在肺动脉中的停留,从而减轻肺动脉内皮损伤,有降低急性肺栓塞死亡率的作用[2]。本文针对阿替普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2012年-2014 年内的2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通过了肺动脉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检查,患者均存在肺动脉栓塞。29例患者中,男16 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2.8±8.5)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活动性内出血以及自发性颅内出血等状况。患者都出现了全身出汗、颈静脉怒张以及口唇发绀等临床症状,同时26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28例患者出现了心悸,16例患者出现了胸痛,20 例患者出现咳嗽等相关症状。

1.2 方法

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十二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BNP/NT-proBNP检查,且给予了经鼻导管、面罩吸氧以及心电血压与血氧监护等[3]。2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取50 mg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先静脉推注8 mg,剩余42 mg在2 h内滴注完毕[4]。溶栓结束后,将部分抗凝血激酶时间回缩到正常对照组的1.5~2.5倍,同时进行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注射间隔时间是 12 h,持续 3~5 d。

1.3 指标观察

在本次治疗研究过程中,主要观察临床指标为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后的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 AOD)、 左 房 内 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RVID)、 室 间 隔 厚 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LVPW)以及三尖瓣可探及收缩期重度反流即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的状况,同时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观察患者的疗效,溶栓结束后还需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有无血尿、咳血、呕血以及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在本次治疗过程中,疗效判定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恶化几个等级。治愈是指患者所有临床病症均已消失,在CTPA中也没有出现缺损肺段数;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病症有了明显减轻,在CTPA中显示缺损的肺面积减少75%以上;有效指患者临床病症有所减轻,在CTPA中显示患者缺损肺面积减小50%;无效指患者临床病症并无好转,CTPA中显示缺损肺面积也没有得到减小;恶化指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加重,CTPA中显示患者缺损肺面积出现扩大。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前后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

通过观察患者在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的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三尖瓣可探及收缩期重度反流(PASP)的状况,发现患者溶栓24 h后的AOD、LAD、RVID、IVST以及PASP相比溶栓前均有所下降,且与溶栓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溶栓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s)

表1 溶栓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s)

组别 AOD/mm LAD/mm RVID/mm IVST/mm PASP/mmHg溶栓前 33.0±4.6 49.0±6.0 19.0±3.3 9.0±1.3 52.0±1.1溶栓后 23.6±3.6 36.5±5.1 14.3±3.3 6.3±2.1 46.0±2.1 t值 2.1 2.2 2.1 2.0 2.0 P值 0.031 0.021 0.031 0.041 0.041

2.2 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4 h后观察以及CTPA检查发现,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6%,在溶栓结束后,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1例患者出现重度出血。

3 讨论

在为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疏通已经栓塞的血管,因此溶栓与抗凝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也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这种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让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血栓蛋白亲和力,没有抗原性,对血液循环中其他系统纤溶酶原很难产生激活作用,在治疗中能够重复使用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5]。

通过本次治疗研究发现,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有1例无效患者在发病2周后就诊,在进行溶栓治疗后的1周之内,在CTPA检查中仍然未出现好转,但在超声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患者临床体征有所好转,其余患者在溶栓结束后均得到明显的好转,各项临床病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6]。同时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超声心电图还可以发现,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其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三尖瓣可探及收缩期重度反流(PASP)都得到了明显下降,且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只有3 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1例患者出现重度出血,说明在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控制用量,同时也说明50 mg阿替普酶治疗肺栓塞不仅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有很高的安全性。

[1]张明亮, 杜波. 瑞替普酶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4): 1-4.

[2]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新医学, 2012, 6(8): 22-24.

[3]吴海丹, 徐开联, 付延导.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5(23): 33-36.

[4]王喜欢.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5(6): 111-112.

[5]张明亮, 王爱萍, 尹鲁骅, 等.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应用不同剂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及安全性[J]. 心脏杂志,2014, 11(5): 66-68.

[6]左璨粲, 吴同果. 肺栓塞Brugada波样改变1例[J]. 心脏杂志,2015, 3(1): 22-25.

猜你喜欢

阿替普肺栓塞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