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血压控制效果评价

2016-03-12何瑞豪樊启财周海铃马晶康艳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何瑞豪,樊启财,周海铃,马晶,康艳芳

(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 区人民医院梧桐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内二科,广东 深圳 518108)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诱因之一,患者如果不及时控制和稳定血压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该病症由于治疗时间长,成本较高,开展社区病患自我管理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对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工作,探讨临床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1例,女319例;年龄55~83岁,平均(63.8±7.9)岁;病程4~16年,平均(10.3±4.5年)。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5例,女155例;年 龄55~82 岁,平均(62.8±7.1) 岁; 病程 4~15 年,平 均(10.1±4.0)年,采用社区相关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组患者中,男140例,女160例;年龄55~83岁,平均(64.8±8.0)岁;病程4~16年,平均(10.9±4.7)年,护理组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情况。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参与,同意坚持并完成治疗过程。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患者执行自我管理模式相关内容如下:①患者档案的建立:对75例护理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遗传病史、其他疾病患病史及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全面信息。②健康教育:社区定期向患者宣传发放高血压相关的科普资料介绍,定期组织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的座谈会,提高患者对于疾病防控的知晓度,也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课程,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其达到对病情的充分认知,同时建立自我管理意识。③专人专项咨询设立:本院将护理组内患者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专人进行随访和负责相关问题的咨询,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患者提供支持。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上述内容,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走访并调查患者日常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稳定情况;采用临床常用慢性病健康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并说明社区自我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健康自我评价分为精神压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4个方面,各项满分为25分,分数越高说明该项管理护理情况越好。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发现经社区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情况比较

2.2 健康自评调查结果统计

医护人员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对比发现护理组患者精神压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自评分数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自评分数比较 (±s,分)

护理组(n=300) 21.3±3.2 20.9±2.7 23.7±2.1 21.5±2.4对照组(n=300) 18.1±3.0 17.2±2.4 17.8±2.5 18.3±2.3 t/χ2 值 6.318 8.870 15.650 8.337 P值 0.000 0.001 0.003 0.000

3 讨论

20世纪60至70年代,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侧重于对重点人群进行药物或非药物,单因素或多因素的干预试验[4]。2005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目前本市高血压管理方法主要有: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网络、双向转诊及以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的宣传教育指导和分级管理等。目前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合理的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模式,多处于探讨阶段。

临床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控制不够重视[5]。因此,社区自我管理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对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社区的疾病相关指导内容,可以增加社区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日常行为护理内容等,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本次研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对比发现护理组在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以及健康自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对于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于该病的认识,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健康情况。

综上所述,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的临床方案,该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1]李仁芳,谢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6-7.

[2]周和,孙宏慧,张瑛,等.智能信息系统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3,34(22):3426-3428.

[3]廖娜,张东,段英伟,等.依托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网络关系建立自我管理小组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4(29):3417-3420.

[4]郑蔚,史艳萍,张利霞,等.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7):1565-1566.

[5]黎梦莹,张华,彭慧,等.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效果评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839-7840.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