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三农”工作

2016-03-11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农总书记习近平

郑智维

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粮食产量喜获“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村环境向好,农民群众生活有了奔头。

在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粮食产量喜获“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村环境向好,农民群众生活有了奔头。

“三农”问题,始终萦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北农村插队七年,之后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或分管或领导过农业工作。担任总书记之后,他踏上田埂,走进大棚,去加工厂鼓励企业,到村民家体察冷暖……

除了在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各地调研考察中,就“三农”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无不彰显着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粮安天下

“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8.7亿斤,比上年增长2.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组数据还透露出一个讯息:我国粮食产量喜获“十二连增”。

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事关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3年11月28日,他在山东省农科院的座谈会上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粮食“十二连增”背后,离不开中央对“三农”的持续重视。

不过,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这相当于“天花板”往下压,“地板”往上升,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小。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谈及农业的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利用科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这无疑是未来的方向。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时说,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政策好,乡亲们笑

“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房前屋后了解得十分仔细。这是总书记在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的一个场景。

过去的花茂村曾是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旅一体化,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谈道,“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出于对“三农”的重视,中央颁布了很多惠农的好政策。以2014年为例,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资金达到1681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455亿元。

好政策给农民带来了收入增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透露,“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目前增幅已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速,连续11年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除了全局性的政策方向,总书记对“三农”的重视和关心还体现在一些事关百姓民生的小事上。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江苏镇江永茂圩自然村村民交流时举例说,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

记得住乡愁

位于洱海边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总书记步行穿过村中街巷,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除了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外,还特别谈及古村落保护情况。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关于农村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战略层面的思考。他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30%的人还在农村生活。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让农村成为美好家园,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指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时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改革深化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加强农民培训。习近平总书记谈道,建设现代农业,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指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习近平总书记还特意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此后的连续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都谈到“三农”问题。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代表团谈到农村改革。“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好,‘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他说。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

谈及农业的发展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东三省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方方队里,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关于农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猜你喜欢

三农总书记习近平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