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016-03-11刘冬冬

考试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饭粒科学课科学知识

刘冬冬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向导,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学。所以兴趣对学生学习科学课具有重大意义。但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呢?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教学“淀粉的踪迹”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时,我让学生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随后让学生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学生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学生都产生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传统的教育由于受教育条件、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讲授的多,学生自行实践的少。老师在上科学课的过程中枯燥无味地讲授一些知识,往往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科学课没有多少激情。现行的科学教材以科学活动为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带给他们的快乐。为了让孩子喜欢科学和乐于探究,如精选活动内容和联系农村小学的实际,和孩子们一起养小猫、养小兔、种花、采落叶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更喜欢科学课。他们不但获取书本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就更喜爱科学研究,情操也得到熏陶。

三、组织动手实践,激起学习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特点,他们拿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希望拆开来看个究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东西,他们总是感到十分有趣。在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有时也会发挥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例如我教学《电路》一课后,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学生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笔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报警”装置。此外,还可围绕教材利用活动课时间,认真组织有趣的科学课外活动,把学和做、学和玩、学和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这些不同的个性,在学生中都会表现出来,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固执,有的灵活,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等。科学课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认真地认知、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把握准科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开动脑筋,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老师特别了解自己,老师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事干,学生发现在科学课中还学会做人和做事等,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科学课。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喜欢上科学课。

猜你喜欢

饭粒科学课科学知识
蜗牛看牙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一个小饭粒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掉饭粒一样的成绩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无人知晓